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顺铂对小鼠耳蜗毒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顺铂耳毒性模型,研究不同剂量顺铂对小鼠耳蜗毒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69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顺铂2.5mg/(kg·d)组、顺铂3.5mg/(kg·d)组和顺铂4.5mg/(kg·d)组,腹腔连续注射5d.通过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小鼠听力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耳蜗中的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顺铂组小鼠体重和听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并且随着顺铂给药剂量的增加,小鼠耳蜗中caspase-3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 应用顺铂可建立小鼠耳毒性模型;caspase-3参与了顺铂致小鼠耳蜗细胞损伤的过程,提示内耳细胞凋亡可能是顺铂的耳毒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列车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时引起的桥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问题,在某市域铁路箱梁段分别选取无声屏障和直立式声屏障地段,开展噪声现场测试;通过对比无声屏障和直立式声屏障地段的测试结果,分析了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噪声的频谱特性;基于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了箱梁-声屏障系统振动声辐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箱梁-声屏障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3.
声波在耳蜗内的逆行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蜗是内耳的听觉转换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把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转变为生物电信号并经听神经传输到听觉中枢.正常耳蜗也可以产生声信号,通常把在外耳道记录到的耳蜗产生的声信号称为耳声发射.虽然耳声发射已经被应用于临床听觉功能测试和研究耳蜗工作的原理,耳声发射从耳蜗逆向传出的机理仍不清楚.近年的生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声波在耳蜗的逆向延迟明显小于其从耳蜗底回向顶回传导的延迟,这些结果提示耳声发射是经耳蜗内的液体纵波,而不是普遍认为的逆向行波传导至外耳道的.这一新的发现不仅能够促进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而且对于研究耳蜗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普勒速度声呐的测试需要,在分析了多普勒速度声呐测速原理的基础上,对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PXI总线技术的波形采集和回放模块,并采用声对接的方式对声呐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满足测试要求,同时具有通用性、高效性和易用性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耳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Gabor变换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人耳身份识别方法。首先,利用Gabor变换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融合提取人耳图像的纹理特征,然后采用K-NN分类器对特征进行分类。该方法用USTB人耳图像库做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介绍的提取人耳图像的纹理融合特征的方法优于只采用Ga-bor变换提取特征或是只提取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二次统计特征的性能。在明氏距离测度及K=1时,交叉验证识别率达到81.77%。  相似文献   

6.
高压共轨喷油规律测试技术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油规律测试试验平台,为加快共轨系统研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试试验手段.对高速电磁阀喷油器系统的喷油规律、液力系统响应时间及预喷主喷控制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共轨系统可以柔性控制喷油规律形式,其系统响应时间可达0.61 ms,预喷射最小达每循环6 mm3.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声异常因子、声传播异常的概念.讨论了声传播异常在研究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损失、混响及水声设备作用距离等方面的应用.仿真与实验证明,声传播异常是表征不均匀介质中声传播条件的有效手段,利用声传播异常进行传播损失、混响计算,或者利用声传播异常改进声呐方程进行水声设备作用距离的预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着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对考生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为了体现高职的办学特色,我院选用了剑桥商务英语教材,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两年内通过BEC初级考试.通过两年的教学、考试,大部分学生认为听力部分考试较难,得分率不高.本文根据BEC初级听力考试的特点,在总结了BEC初级听力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BEC初级听力测试水平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朔黄铁路病害路基填土为研究对象,应用范德堡法通过自行研制的含水量测定系统进行了土壤电阻率随土样含水量和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并对此测试系统进行了验证。试验表明:此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为施工现场含水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快速、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铁路中间站选址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铁路车站选址问题的决策思路和相关因素后,提出了车站选址问题的一种决策模型,并据此模型建立了铁路中间站选址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原型系统。系统多次试运行结果表明,模型合理,自满可靠,能获得与专家基本一臻的合理站址方案。扩充与或图及其深度优先策略与方法的生成一测试算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听力障碍者听阈水平上双耳响度平衡情况与正常人的差异及心理因素。方法 用amplaid 45 5型电子纯音测听仪对 1 0 0名听力障碍者及 1 0 0名正常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进行听阈水平的双耳响度平衡的比较。结果 听力障碍者与正常人在听阈水平上双耳响度平衡差异非常显著 ,且听力障碍者的主观听阈值比实际听阈值偏大。结论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其听阈水平上的双耳响度平衡性产生了影响。此现象的发现对临床ABLB及纯音检测方法都是一个新的且有意义的提示。  相似文献   

12.
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建立分泌性中耳炎豚鼠动物模型的方法 ,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一种有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制备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 ,了解渗出性中耳炎对听阈及中耳炎黏膜的病理改变。结果 听阈升高者 16耳 ,以低频为主 ,鼓膜呈浅黄色 ,病理改变主要在中耳腔 ,有不同程度的渗出 ,以浆液性为主。结论 细菌的分解产物———内毒素 ,导致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及中耳腔渗出 ,为进一步研究SOM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20例听力正常人和10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耳间v波潜期差(ILD)和I-V峰间期差(IPLD)。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声级下,矫正与不矫正v波潜期和用不同方法矫正的结果。发现无论在等感觉级还是在最大峰等效声压级下做ILD和IPLD其结果无统计差异。做ILD时需要对患耳v波潜期矫正,做IPLD时则否。用SClter法和Arslan法矫正的差别只有百分之几毫秒。Selter法简单易行,临床实用。还发现2~4KHZ平均听阈在50dB HL以內者无须矫正v波潜期,大于90dB者则矫正不了。对ILD和IPLD等于零或负值的问题做了讨论,提出需要进一步寻找更灵敏的鉴别指征。当前应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耳蜗电图,眼震电图,蹬骨肌反射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听证是一个意见的交换、举证、质证和辩论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交换和最大化过程,从而也是实现信息对称的过程。在价格听证中.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行政主体拥有法律信息,相对人拥有事实信息,但第三人却既不具有法律信息又不具有事实信息,从而价格决策难以达到公平和公正。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把行政公开化扩大到垄断服务企业,建立成本效益评估制度,鼓励第三人委托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收集信息参与听证并由要求提价的企业承担由此所发生的费用。  相似文献   

15.
激烈驾驶行为导致的排放在机动车排放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本研究尝试开发 并检验一款生态驾驶智能手机应用,以实时提醒驾驶员减少激烈驾驶行为,从而减少机 动车排放.为此,本研究基于Android 手机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 , VSP)的方法,开发出可给予驾驶员实时提醒的手机应用.然后,利用车载 尾气监测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收集测试车辆在使用生态驾驶智能手机应用前、后的逐秒排放 和速度数据.实测数据显示,在使用该生态驾驶手机应用的情况下,测试车辆的VSP分布 形态发生了改变,导致其排放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测试车辆排放物中的CO,CO2 和NOx 排放量降低,而HC排放则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6.
听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是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依据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失聪"现象进行探究,旨在寻找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机制,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英语听力教学、英语听力培训及英语自学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豚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耳蜗中活性氧含量研究咪唑安定对噪声性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咪唑安定组(M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噪声性聋组(D组),每组10只.M组、S组和D组每天接触倍频程连续噪声(中心频率为4kHz,强度为100dB SPL)3h,连续3d.M组于噪声暴露前24h、即刻及噪声暴露中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S组在相同时间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组为单纯接触噪声对照组.C组不接触噪声仅肌肉注射咪唑安定,注射时间及剂量与M组相同.所有动物均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立即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在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第3天处死前,取血测定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于第3天测完ABR阈值后,立即断头处死豚鼠,取出双侧耳蜗,测定其活性氧含量.结果 噪声暴露后,M组的ABR阈移(1.6±1.5)及活性氧含量[(291.10±2.30)u/mL]显著低于S组和D组[41.7±3.3,44.3±3.9;(348.52±3.60)u/mL,(315.56±6.70)u/mL, P<0.05].M组在噪声暴露后血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但其幅度明显小于S组和D组.结论 咪唑安定可减少噪声暴露后耳蜗中增多的活性氧含量,从而产生对噪声性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的腺病毒注入豚鼠耳蜗后 ,观察不同时间段GFP基因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手术操作对听力的影响 ,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 5只杂色豚鼠术前及术后行听性脑干反应 (ABR)和畸变耳声发射 (DPOAE)检查 ,空白对照组经圆窗或底回钻孔注入人工外淋巴液。实验组注入带有GFP基因的腺病毒。分别于 3、5、7和 1 0d后取材 ,耳蜗标本经硝酸银染色后铺片。结果 腺病毒注入耳蜗后对听阈影响不大。术前术后的DP值有差异。荧光显微镜下可见 3d组表达产物最高。 7d后逐渐减弱 ,1 0d后更弱 ,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和基底膜下的间皮细胞。对照组均无绿色荧光。结论 通过圆窗或底回注入腺病毒对听阈没有影响。单一位点的接种就能使神经营养因子通过耳蜗液扩散到整个耳蜗。有效的基因转移在耳蜗是可行的 ,但表达相对短暂。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应用豚鼠内耳母抗原液免疫豚鼠产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AISNHL),后用地塞米松治疗1周,并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阈(ABRT)测定和内耳形态学观察。我们发现免疫后豚鼠ABRT升高到60.8±531dBSPL、耳蜗第3回外毛细胞损失达111.0±55.8个;而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后的豚鼠ABRT则下降为48.8±6.69dBSPL。耳蜗第3回外毛细胞损失仅为57.25±18个,证实地塞米松对AISNHL有治疗效果,它可使内耳组织恢复,ABRT明显改善,其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庆大霉素耳中毒时蜗核S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及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庆大霉素100m g·kg- 1·d- 1腹腔注射后1d,豚鼠蜗核SP样神经元胞体截面积立即发生了变化,并持续到连续注药第21 天;SP样神经元细胞数量的相对变化发生在注药3d 以后。结果提示:①庆大霉素中毒豚鼠蜗核神经元的变化和耳蜗的病变可能同时发生或蜗核早于耳蜗病变。②临床上治疗氨基甙类抗生素所致耳聋应兼治中枢病变并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