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CORS技术的发展以及航运定位精度要求的提高,我国内河亟需建立各自的航运CORS系统,而传统的CORS系统精度测试无法全面反映系统实际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河航运CORS系统的动态测试新方案,顾及了用户实际需求和内河航运CORS系统的特点,并以长江干线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测试为例,验证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讨论测试结果,为内河航运CORS系统的测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千寻CORS系统的概况和CORS系统的基本内容。运用拉依达准则剔除粗大误差并使用内符合精度和动态规则几何轨迹检测法两种方法对CORS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测量精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千寻CORS系统在舟山长峙岛地区的定位稳定性和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3.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建设和维持着城市的坐标框架。但CORS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对CORS系统定位精度可靠性进行检验,以确保用户能够放心使用。文章对CORS定位精度指标测试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利用其中的3种方法对BHCORS系统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BHCORS系统定位精度优良,满足动态测量要求,可以提供cm级实时定位精度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密导航定位打破GPS的垄断,是沿海精密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手段,为掌握沿海北斗CORS系统的运行情况及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应用要求,需对系统定位精度以及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兼容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评估。  相似文献   

5.
简波  胡伟平  张诚 《水运工程》2022,(2):158-161
随着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成,其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有待研究和认证。基于长江干线北斗CORS系统的PPK技术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的精度统计,论述该技术在长江航道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其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利用长江CORS系统基准站进行PPK定位数据解算,定位平面精度可以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而高程精度则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CGCS2000坐标系的应用,一些港口工程测量会要求提供CGCS2000坐标系的测量成果,针对一些无CGCS2000控制点的地区一般采用千寻或CORS进行测量。因无CGCS2000控制点,在使用千寻或CORS进行测量时无法进行定位校核,导致测量校核资料不完备,存在一定质量安全隐患。针对该情况,本文以具体实例为依托,研究了精密单点定位(PPP)获取CGCS2000坐标的定位精度以及系统梳理了PPP解算CGCS2000坐标的工作流程,为工作中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GPS定位基本原理、常见定位方法及其发展历史,同时重点介绍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连续运行GPS定位服务(CORS)的概念、基本原理、主要构成、实现模式及国内外现状,并通过CORS在大型水运、路桥工程中的具体案例应用介绍,总结CORS模式下GPS测量技术在大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放样、检测维护各阶段无可替代的先进性,提出在将来大型工程中CORS其独特的高精度、全天候、多功能及多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CORS技术发展现状和海上测绘应用等角度论述了珠江口北斗CORS系统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珠江口北斗CORS系统的建设的关键点,以及系统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的舰船组合导航系统,即基于ECDIS(电子海图)系统的舰船天文导航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建立了系统中有关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和具体实现。最后给出了一个用本系统定位的实际例题。研究结果表明,本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数学模型合理有效,为解决天文导航的定位精度和自动化两个方面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崔嘉  刘亮 《水道港口》2023,(4):680-685
为了准确高效地完成港珠澳大桥项目东、西人工岛填海工程的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研究了一种基于CORS与高清侧扫声呐的水下验收测量技术。该技术使用侧扫声呐的固定式安装方法,结合CORS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提高了海上定位与海底地形测量的精度,高效地完成了人工岛填海的水下与陆地测量工作。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人工岛填海边界确定的方法。通过多波束水深测量数据与侧扫声呐数据的对比验证,并使用控制点校核测量进行了精度分析,证明了该技术的可靠性。与传统海域使用测量方法相比,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在类似海洋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造船技术》《国外造船技术》编辑部继组成上海地区通讯员网之后,又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在广州召开会议,完成了广州地区通讯员网的组建工作。新建成的广州地区通讯员网共有通讯员二十六名,分别聘自二十个单位。这些单位除了包括这一地区的主要船厂以外,其中还有船舶工业和水路运输的管理部门,以及船舶设计院和高等院校等。由于这些单位对本刊组建通讯员网工作的大力支持,不仅在短期内就完成了通讯员人选的推荐工作,而且所荐人员不少是熟悉本单位技术情况的业务骨干,有些还是具有相当的实际办刊经验的同志。为密切编辑部与通讯员之间的联系,在通讯员中推定了一位联络员负责该地区的联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几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美国的CORS,德国的SAPOS,日本的GEO—NET,欧洲的EUPOS以及国际GNSS服务(IGS)的系统发展、现状以及其各自提供的应用和服务情况,结合我国CORS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CORS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长江宜宾航道局航道运行处配合CORS基站施工单位对该局基层航道处及测绘处进行了CORS外业测量使用培训。培训期间,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CORS基站管理平台及外业测量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各航道处及测绘处测量仪器进行了系统的调试,还现场解决了部分设备故障,有效保证了CORS基站在辖区航道测量工作中的顺利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无线传感网技术在舰船中的大量使用,其定位功能也正在被充分挖掘。不同于传统的卫星定位技术,无限传感器网络的设备成本非常低廉,且组网迅速,具体功能通过软件编写可以轻松实现。本文在研究船舶定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精度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无线传感网在线定位模型,建立RSSI三点式定位模型。并在实验室模拟出船舶在海洋中的航行环境,采用Online-LEGMM仿真系统对此算法的定位性能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取得预期效果,该算法能够对船舶节点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COR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RS)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精度高、实时性强、覆盖率广等优点,特别是C0RS系统内网络RTK测量功能的实现改变了传统测量作业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文中针对CORS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在工程测量中应用、CORS的发展趋势和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基于视觉显著性和卷积神经网络定位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输送带标记定位技术受到噪声信号影响,而导致定位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机器视觉视角下船舶无线通信系统定位技术。根据机器视觉视角定位原理,计算实际延时,获取总节点数量。分析在真实环境下存在的干扰情况,构建信号损耗模型,计算从节点处接收端采集信号强度。分析图像噪声特性,处理带标记输送带图像,使用卡尔曼滤波去噪方式剔除噪声数据,完成无线通信系统定位。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定位精准度最高为98%,能够对船舶无线通信系统精准定位。  相似文献   

17.
CORS系统的网络RTK技术能够快速实时地进行测量定位,满足各种测量精度的要求,同时还可减少水利工程项目的支出,提高施工质量。文章主要介绍了CORS-RTK技术及其技术原理,从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及断面测量等方面对CORS-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促进水利工程测量行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在船舶工业中出现了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定位技术。通过无线传感网技术,人们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的岸基定位和GPS定位技术的不足,同时也获得了更好的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本文主要研究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提出一种改进型的分布式加权定位算法,极大地降低了舰船的定位误差。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对无线传感网中的传统定位技术和改进的定位技术进行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定位算法具有良好的定位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原有普通接收机如何接入CORS是当前GPS应用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GR64模块为核心部件设计了硬件平台,基于NTRIP协议利用嵌入式方法编写接入CORS中心的系统软件,利用GPRS无线数据通讯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NRTK的专用数据通讯终端,使原有普通移动站能够稳定接人CORS并可靠的实现RTK.测试表明该终端初始化时间小于30秒,数据延时小于3秒,现已批量生产用于普通GPS接收机的改造.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舰船输转作业方案仿真存在的计算资源不足、战位多、人机交互等问题,开发了基于HLA的舰船输转作业仿真系统,根据资源占有率和功能模块划分联邦成员,设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网络结构,选定协同网时间管理策略,研究节点间通讯性能测试方法,解决节点间控制机制问题,建立协同网对象类和交互类.使用MAK-RTI作为HLA的辅助开发工具,基于Vega Prime进行视景驱动.经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在功能和性能上满足输转作业设计仿真需求.与传统设计方式相比,本系统提高设计效率,均衡计算负载,降低节点通讯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