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随着功率输出的增加,发热的增加会显著影响电池性能,因此,电动汽车中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非常重要。而基于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成本低、导热系数高等优点,本文讨论热管耦合风冷在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来增强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由于电解液润湿性和热稳定性差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高性能高安全性电池领域的应用。隔膜表面改性实现隔膜表面功能化以解决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固有问题,成为一种可行策略。从表面物理改性和表面化学改性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喷涂法、浸涂法、溶液浇铸法、静电纺丝法、化学接枝法、等离子体法、辐射接枝法和紫外接枝法表面改性方法的特点和前沿动态,并指出开发多功能隔膜、智能响应隔膜和递减改性成本,是未来锂离子电池隔膜表面改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梁海强  何洪文  代康伟  庞博  王鹏 《汽车工程》2023,(5):825-835+844
为提升实际应用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寿命预测精度,本文中提出一种融合经验老化模型和电池机理模型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基于经验老化模型SOH预测值作为卡尔曼算法的先验估计,以基于机理模型估计电池未来容量衰减量进而预测得到的SOH作为卡尔曼算法的后验修正,从而实现对锂离子电池寿命的准确预测。基于电芯试验数据的动力电池寿命预测算法验证结果表明,锂离子动力电池剩余寿命预测误差≤5.83%、基于实车数据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剩余寿命预测误差≤8.12%,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丰富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寿命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不仅取决于材料和结构的创新,还与制造工艺及相关设备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目前电池制造厂商针对不同体系的电池工艺开发多采用穷举法进行实验试错,在工艺仿真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面向电池高质量制造发展和数智化升级的行业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宏观电池制造设备和微观电池电极结构两个角度,对电池制造工艺仿真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各工序工艺仿真技术机理研究、结构发展及应用前景,并进一步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优化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流程和提高其综合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锂离子电池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的现状和发展加以介绍和探讨。一、中国锂离子电池现状:1.2008年产量已经达16万亿只,从图1中可以看出增长的幅度:2.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从2000年的1.62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9.14亿美元,增长了24.2倍,如图2:  相似文献   

6.
有着“终极能源”和“绿色能源”之称的锂离子电池,从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从电子类产品中的纽扣电池、手机、DC类数码产品的锂电池,到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被日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同其他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不论是从体积上、重量上,还是性能上,都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对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锂离子电池系统主要供应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目前车用锂离子电池系统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锂离子电池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存在可用容量降低、充电困难和循环寿命衰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因此,确保锂离子电池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运行至关重要。电池脉冲加热技术具有加热速率快、温度均匀性好和系统结构简单等优势,是解决锂离子电池低温应用难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中从脉冲加热方案、脉冲控制参数和脉冲加热策略3个方面对脉冲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现有脉冲加热方案优劣势,其次,总结不同脉冲控制参数下锂离子电池的温升和容量衰减特性,最后,对比不同脉冲加热策略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指出脉冲加热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民用锂离子电池有了一项突破性的进展,其突破处在于解决了容量在100公斤以下的、以锰酸锂为主要材料的离子式电池的安全使用问题。安全问题是离子式电池最大的瓶颈,比如手机的锂离子电池爆炸事件近几年就发生了好几起,但是其概率非常小,约为千万分之一。为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有问题,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大部分手机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用的原料是锰酸锂,而使用钴酸锂为原料制造的电池其安全系数就较低。  相似文献   

10.
李典 《电动自行车》2011,(10):45-46
你知道锂离子电池吗?如果你使用过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播放器等产品,那么相信你对锂离子电池再熟悉不过了。那你知道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吗?电动自行车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可就不像我们的手机及其他数码产品上用的锂离子电池那么简单了。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点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1.
锂电池的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什么是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y,缩写为LIB),又称锂电池。锂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2类。其中,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电池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CoO2或LiMn2O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电压、电流、温度三大参数对锂离子电池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尤其是充电截止电压,化成电流和高温情况对电池容量的影响。以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试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了高充电截止电压,充电电流和高温对材料稳定结构的破坏,从而引发电池循环寿命降低的原理。最后基于电池使用中放电电流和环境温度应力为参数,进行了基于电压、电流、温度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模型研究,得到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基础模型,为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3参数与寿命关联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毕贵红  谢旭  蔡子龙  骆钊  陈臣鹏  赵鑫 《汽车工程》2022,(6):868-877+885
锂离子电池在老化过程中,其内部呈现非线性的复杂变化,因此直接使用动态条件下的锂离子电池运行时段的数据(电流、电压和温度)进行电池健康状态的实时估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中选取锂离子电池随机充放电数据,对动态数据的部分片段进行时频特征提取,组成时频特征矩阵作为输入,构建级联式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容量估计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内在特征提取,并进一步挖掘各时间序列中的相关特征,实现锂离子电池动态条件下的容量估计。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锂离子电池随机使用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仅已知电池的额定容量的情况下,准确完成锂离子电池容量估计。最后,本文还分析了模型超参数设置、原始数据时序长度、网络输入和模型结构对容量估计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津汽车》2010,(1):8-8
阿岗国家实验室曾花大气力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之上,如今阿岗实验室将锂离子电池描述为过渡技术,并开始重视锂空气电池的研究。锂空气电池的容量是同级别锂离子电池容量的5~10倍。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通常分为圆柱型和长方型两种。根据所用电解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两类。液态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是液体电解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则以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来代替,这种聚合物可以是“干态”的,也可以是“胶态”的。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合适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温度控制,降低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风险,基于文献挖掘,在明确了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研究出发点的基础上,对目前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进行综述。阐述了车用电池空冷、液冷、热管冷却、相变冷却和复合冷却方式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了不同冷却方式的优缺点,进而提出动力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技术虽使用较多,但控温效果较差;热管冷却和相变冷却技术虽控温效果较好,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复合冷却技术将主动冷却与被动冷却结合,有效降低峰值温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电池包温度的一致性,可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7.
俞会根  向晋  盛军  王恒  李宁  赵亮 《汽车电器》2014,(12):25-28
电动汽车轻量化是现阶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电动汽车低压蓄电池的轻量化课题,探讨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可行性。以北汽新能源某一型号纯电动轿车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12 V/30 Ah锂离子蓄电池和12 V/60 Ah铅酸蓄电池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锂离子蓄电池样品可以满足电动汽车的低压用电需求,并且其充放电性能,特别是低温充放电性能要优于铅酸电池。此外,锂离子蓄电池样品的质量较铅酸电池有大幅降低,这对于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我认为从现在到不远的将来,可能到2020年,都会是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子件的应用——油电混合动力、插入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等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于电池技术,如果电池技术真能有所突破,比方锂离子电池,那电动汽车无疑将是最终胜出者。  相似文献   

19.
顾磊 《时代汽车》2021,(8):105-106
在当今汽车产业发展技术的革新和能源紧张已经成为世界车企共同面对的问题,各个国家在替代传统燃料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都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锂离子电池。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发展支持,汽车新能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而随之而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上游材料也在这种政策利好形势下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世界知名的电池生产企业纷纷在中国设厂。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了电池产业发展,但是同时存在无论是纯电动的动力电池,还是以氢材料等燃料电池都存在续航里程和成本控制的挑战。在此形势下,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以每年15.7%的速度增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团队在传统的双碳结构的双离子电池基础上研制出一体化电极锂离子电池,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研发制造。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低成本、环保且便于回收等优势很快得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的青睐并被应用到车辆中。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的供能部分,对整车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首先剖析了电池一致性的产生机理及其表现形式.其次,针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容量衰减等方面的问题,从电池不一致性评价方法和改善不一致性的措施展开分析.电池不一致性评价方法主要有单参数评价、多参数评价、动态特性评价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