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道路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道路设施、交通工程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气候因素、交通环境因素的5类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并基于5个要素对路段进行安全等级的划分.结合算例说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模糊数学方法对道路路段安全的等级进行划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已有道路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六武高速公路施工阶段安全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的改进之处。概述了用于六武高速公路安全评价所遵循的安全评价思想原则、工作实施步骤以及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及内容。通过安全评价实施表明:新建道路在施工阶段进行安全评价可以有效地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与行车相关安全隐患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利于将来道路运营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中国道路安全工程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安全道路条件计算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总结了安全道路条件计算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别对道路线形、路面条件和驾驶人工作能力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细化和梳理.为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采用驾驶工作负荷理论及表达方法的研究成果,研究驾驶期望行为(运行速度)、驾驶人自身能力阈限(生心理安全舒适感)、道路条件(包括路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平整度等互动关系.研究驾驶人安全舒适性道路条件计算的多因素表达,为安全的道路条件设计与运行管理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总体思路,重点介绍公路隧道安全设防等级划分的方法。认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设防等级的划分是进行隧道运营安全评价的前提,在进行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设防等级划分时,应重点处理好安全设防等级和隧道重要程度、隧道规模、隧道设计交通量、车速、交通组成以及服务水平的关系。同时,认为隧道安全设防等级的划分应该重点考虑隧道重要度、长度和设计交通量三因素。最后,根据三者关系,将隧道的安全设防等级划分为5级,并给出了具体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HHRT是世界摩托车协会倡导的国际行动。H-头灯(Headlight)即日行大灯,有助于使摩托车驾驶员被其它道路使用者看到。缺少醒目性是造成各种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日行大灯的使用将有助于摩托车驾驶员被其他道路使用者看到。H-头盔(Helmet)即佩戴经认证并正确使用的头盔被证明有助于减轻事故后果。R-道路(Road)即对于道路提供给轮胎的抓地力以及摩托车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及有利于摩托车安全行驶的道路设施。  相似文献   

6.
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的交通运营安全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急需解决.依托C219线新藏公路,从驾驶员的生理、道路线形、气候条件及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运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道路线形指标、长直线及连续下坡路段等方面的关键事故隐患诱发因素,提出了经济、可行的安全设计方法及工程改进措施;针对崩塌、泥石流等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根据其不同的失稳规模及危害形式,分别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并补充完善了重大突发灾害情况下的应急技术预案.最后,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总结提出了道路安全技术措施+道路安全的管理+其他安全保障措施配合的综合安全运营管理理念.该研究方法可为今后类似环境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部历来高度重视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科技项目,重点研究了车辆驾驶员事故防治技术、车辆安全技术、道路安全设计技术、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改善技术、危险品运输监控与管理技术和公路安全运行管理技术等;实施了以“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8.
当前路线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基于设计车速、"以力学要求为本"的,并不考虑人的心理、生理负荷和承受度,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综合设计车速理论、"宽容性设计理念"和交通工效学的基本思想,提出修正后的"宽容性设计理念"的基本思想,即以满足车辆动力学需求为设计底线,以交通参与者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合理需要"为中心和校核指标,综合考虑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道路设施与交通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耦合,以安全、舒适作为交通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将"宽容性设计理念"的基本思想应用于广西某事故多发路段的改造设计,探讨了基于"宽容性设计理念"的道路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提高道路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 是以交通冲突因素为指标的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评价技术。在梳理交通冲突影响因素与安全评价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列举了常见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应用场景; 从交叉口、高速公路、特定场景3个方面分析了交通冲突的影响因素; 从指标选取、方法选择、模型构建3个方面对道路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 在应用场景构建时, 相比于考虑单一冲突因素, 综合考虑交通冲突影响因素, 将使得构建的交通冲突场景更接近实际情况; 在交通安全评价时, 科学选择复合指标、合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安全评价方法, 将使构建的安全评价方法更加科学严谨。基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道路安全评价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主要包括充分利用视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搭建实时、高效的安全评价模型; 验证现有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在混合交通流下是否适用; 建立健全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2007,(1):143
如今,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虽然我国对新上市的汽车已有强制性的碰撞安全标准和检验。但是这些标准仅是国家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最低标准.不能完全反映汽车的安全技术水平,生产者也会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时因顾及成本等市场因素。忽略了对安全的更高追求。为了更直观地评价产品的安全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详细的信息,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安全“加试”为我国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设定了一个更高的评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道路设施的不断改善,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营运车辆在道路运输迅速发展的同时以其独有的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道路运输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车辆保有量大,使用率高,因此道路运输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营运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的比率较大,除因驾驶人、道路状况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外,营运车辆自身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21,66(7):184-190
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安全保障研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总结归纳了在连续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事故特征中,驾驶人及车辆、车速、道路条件、气候、光照几个影响因素的特点。根据事故安全影响因素和驾驶模拟实验的结论,提取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选择设计指标安全条件、驾驶仿真实验驾驶表现、主观危险判断等3个指标建立超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的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分别从几何线形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和运营管理的角度,对长下坡和隧道群路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公路超长下坡与隧道群路段的交通安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公路运营阶段,各种交通安全隐患逐步暴露,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及改善是提高高速公路安全水平的关键步骤。文中以湖北省黄黄(黄石-黄梅)高速公路运营阶段的安全评价为例,在分析其交通事故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黄黄高速公路车型构成、超载情况、事故“黑点”车速和收费站服务时间等进行分析,得出高速公路运营阶段存在的典型安全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改善交通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整理出保险公司出险数据和车型安全性能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遵循评价体系五大设计原则,经谨慎考虑最终决定从安全装置、车速及车型国别等3个方面(共12项具体评价指标)对汽车产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价。接着通过科学、全面的数据模型计算出车型安全系数F4的值,最后利用已有车型数据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得出评价体系科学合理与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增加,隧道的结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合理评价运营盾构隧道结构安全对保障隧道安全运营和科学养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根据隧道结构特点确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评价指标,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确立运营盾构隧道结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综合考虑指标之间相关性和不可逆特性,建立修正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该方法并结合现场检测数据,对实际隧道结构安全进行评价。修正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不仅能体现单一因素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的敏感性而且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合理,能更科学地指导盾构隧道结构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影响道路工程安全的各因素,建立一套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运营的道路进行安全评价,得到符合实际的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道路安全设计模型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5):115-117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道路里程和等级普遍提高的发展形势下,有必要对道路交通安全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改善道路安全状况。简述美国联邦公路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历程之后,参考美国联邦公路局提出的道路安全评价思想,介绍了可以应用于方案设计阶段的交互式道路安全设计模型,对交互式道路安全设计模型的概念、结构、研究难点作了分析,最后对交互式道路安全设计模型的发展前景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已有设计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通过速度协调性评价、道路各组成部分安全评价、综合评价方法对六武高速公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全评价,同时对六武高速公路不良天气下行车安全保障技术进行了研究,找出了道路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路非断路施工除了会引发交通拥堵外,对施工人员和行驶车辆的安全也构成潜在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将道路工程施工对正常交通的影响减小到最小,安全高效地完成道路施工任务。通过介绍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推荐使用的公路施工工作区主动防护设施,结合现行国内道路施工安全措施,阐述了各类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的定义、使用范围及设计要素,以推动和完善我国道路安全防护措施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JAmerica美国美国的乡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着力于两点:(1)保证车辆在正确的车道内行驶;(2)减少冲出道路的车辆所受到的伤害。基于以上两个标准,可供选择的工程措施有很多,但同时还要考虑与乡村公路具体路段上的主要交通安全问题,以及可获得的交通安全改造资金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