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第十五届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推荐的“1978 ITTC单桨船的性能预估方法”,对我国七艘13,000~25,000吨级单桨货船的试航资料和交大船模试验池相应的自航试验结果进行了重新分析。所得相关数据,可供今后预估实船性能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船》2007,48(2):F0002-F000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位于无锡市太湖山水城,主要从事舰船及水中兵器、海洋工程等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和声隐身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并致力于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己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专业覆盖面最广的船舶科学研究机构。现为国际船舶界两大学术组织: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ITTC)、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会议(ISSC)的重要成员单位,在上海设有分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拖曳水池船模试验精度和便于相互交流与比较,第22届和23届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ITTC)都推荐世界各国水池在给出试验结果的同时,也给出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文中给出一艘玻璃钢标准船模在江苏科技大学拖曳水池进行重复阻力试验的情况,采用了ITTC建议的不确定度估计方法,对该船模的船型因子(1+K)、湿面积(S)、傅汝德数(Fr)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给出了分析结果.并且计算出在试验速度下各阻力系数Ci的偏差限、精度限和总不确定度,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五届全体会议于 2 0 0 2年 4月 1 6日至 1 9日在四川绵阳举行。来自 2 4个单位的近百名船舶力学界专家出席了会议。1 6日上午 ,在绵阳浣花宾馆礼堂举行开幕式。吴有生主任向大会作了题为“团结求实创新奉献 ,为船舶力学的发展不断努力进取”的工作报告 ,详尽回顾了第五届学委会四年来在开展国内学术交流、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编撰《船舶力学丛书》、编辑出版《船舶力学》杂志、与伪科学作斗争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会议安排了三场大会学术报告 ,我国出任第 2 3届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 ( ITTC…  相似文献   

5.
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船舶力学测试技术学组与船标技委船模试验及军船理论专业组仪表分组于1982年6月2日至5日在华中工学院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及仪表审议会。来自全国38个单位共8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武汉市造船学会付理事长晏成栋教授和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方文均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对我国船舶力学测试仪表的研制和  相似文献   

6.
1981年5月20日至25日在江苏省无锡县第二招待所召开了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测试技术学组成立会议暨船模试验和军船理论专业组仪表分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从事船模与实船试验研究、测试仪表研制生产的有关研究机关、高等院校、生产工厂等共25个单位87名代表。  相似文献   

7.
深海海洋平台混合模型试验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池模型试验被公认为研究海洋平台性能最可信赖的方法。但深海平台的模型试验需要很大的水池,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水池用常规的缩尺比能够进行进行该项试验。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对此极为关注,混合模型试验技术有可能是解决深海平台模型试验最有效的途径。文中科学家简要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准备开展混合模型试验技术研究的初步计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事》2009,(12):1-1
IMO第26届大会于11月23日至12月4日在总部伦敦隆重召开。所有的169个成员国及3个联系会员参加了会议,所有与IMO签署了合作协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在该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也应邀参加大会。大会是IMO的最高决策机构,通常每两年召开一次,负责批准工作计划、审议财务预算和决定该组织的财务安排,  相似文献   

9.
编辑室     
在这一期中我们首先登载了王世铨教授所著的“辐向变螺距推进器及其铸造”,在本刊十七期中已登载过一篇类似的文章,读者可联系起来看。由于船模试验已渐被我会各会友们所注意,本刊又介绍了两篇船模试验的文章。“船模自航试验法”是继续着十七期本刊所载“船模伴流之测定及推进器单独试验法”而揭载的,在上一期的“编辑室”中已有说明,此原文是在1932年以前所写的,所以其中有部份并不代表现代船模试验池中所用的方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二日至三月六日在新加坡召开第五届国际海事亚洲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亚洲和太平洋区域经济与社会委员会、亚细亚船主联合会、国际港口协会,国际货运装卸协调协会、新加坡造船修船厂商联合会等单位发起,于一九七六年四月在新加坡成立,每年召开一次。我国水运工业公司代表团第一次参加这次  相似文献   

11.
小船在较高的速长比航行时,有时会沉翻;追查其原因,有人认为船在航行时的横稳性与在静止时不同,并且舭龙骨的影响很大。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挪威工科大学的船模试验池采用了最新式的捕鲸船船型,作船模试验。其船模相当于实船100呎长,有一艘装有舭龙骨及不装舭龙骨都进行试验,其他的都  相似文献   

12.
在杜易斯堡内河船舶试验所十公尺宽的浅水试验池中拍摄了各种船模的波浪照片。对限制水道中各种船模的阻力情况作了说明性的试验。进行试验的方法是採用德国研究协会所供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船模试验中,船模在运动过程中的轨迹、姿态等参数是船模试验主要的测量目标。目前船模试验中的主要测量设备是陀螺仪、适航仪等设备。随着船模测量精度要求不断的提高,国内外逐渐使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其中最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是光学测量技术。本文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了船模姿态的计算方法。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视觉技术,讨论了船模姿态测量理论,分析了船模的追踪算法。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船模试验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会议背景介绍:为促进我国细胞生物学领域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承办的第11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西安细胞生物学国际会议将于2009年7月5日至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这是一次代表国际发展前沿水平的盛会,  相似文献   

15.
各船模试验池所试验出来的结果,往往不能完全相同,其原因之一是水池尺度和船模大小不同,因此有不同的池底池壁干扰程度和船模尺度效应。从船模试验的结果换算至另一尺度的船模,往往有一差额,其原因之一是换算的方法尚不够精密准确。本文讨论了这二个问题。着重说明形状阻力的组成和其求得的方法。用8组几何相似形船模进行分析,观察其形状阻力和尺度的效应。用了二个平板摩擦阻力公式,即帕兰脱——许立去丁和第8届国际船模试验所所长会议议决的公式,分别计算,以视其有无差异。从这些相似船模组系的分析,形状阻力是否是平板摩擦阻力的一个固定百分比,还是一个与雷氏数值无关的固定常数,殊难定论,亦即在现阶段仍用弗罗特的计算方法,把状形阻力纳入剩余阻力中来处理是合理的。不论用形状阻力因数k 为一个正数或为零,从一组相似船摸中的一个船模试验结果换算至男一个尺度相差3—4公尺的船模,其阻力数据相差达3—4%左右。  相似文献   

16.
周熊 《航海》1997,(3):42-42,41
1886年.英国伟大的造船学家威廉·傅汝德之子劳勃特·爱特蒙德·傅汝德在哈斯拉建成了英国第一个颜具规模的船模试验池。后来成为英国国防研究部下属的海军技术研究所。一百多年来.该所已发展成一个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船舶水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机构。1994年11月.哈斯拉海军技术研究所和英国海运技术研究所正式签署协议,联合建立新的哈斯拉流体动力试验中心。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某拖曳水池船模阻力校准为应用示范,提出拖曳水池船模阻力精确校准方法。首先,研究建立阻力标准模型,并将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介绍的重复性试验拓展至不等精度的多组试验,以加权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确定精确的船模阻力基准数据。其次,开展船模阻力总阻力系数不确定度的分析,并结合二因次换算法,提出基于"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的总阻力系数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最后,利用与国内水池船模阻力的比对而获取修正值,实现船模阻力参量的校准;同时,开展国际比对,进一步验证了拖曳水池船模阻力精确校准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字图像来测定船模运动参数是一种成本低、精度高的方法。该系统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船模试验在自然光条件下的实时测量、实时数据处理和自动操纵控制。介绍了一套多CCD摄像机的船模自动测控系统,对电视图像变形修正、船模自动识别与跟踪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根据船模试验的特点提出了有别与一般目标识别跟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涡轮增压器和涡轮增压技术会议”于1985年5月6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三届学术会议。来自全世界25个国家的22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上海交通大学讲师陈安琪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学术论文。这次会议交流和讨论了自1982年第二届学术会议以来,在涡轮增压方面新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20.
李一兵 《水道港口》2005,26(Z1):43-48
船模试验技术是在河工模型和船模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项综合性强、学科门类交叉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方法.本文论述了船模的基本相似条件、相似条件的简化及其尺度效应,介绍了这项技术在研究山区河流急流滩的船舶的上滩能力、滩段碍航的具体位置、成滩及消滩特性、工程方案的布置及优化等问题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