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汽车服务市场的前景也日益备受瞩目。其中汽车维修与保养市场更是最大的受益者.有关的最新数据资料表明,全国的汽车维修商有30万家,而全国的汽车保修设备及工具厂商才1千多家—中国汽车保修设备及工具需求和供应环节显示出明显的不平衡态势。这恰恰证明了汽保市场的强大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29年来,同国民经济发展一样.汽车市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中国汽车市场在世界汽车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销量的10%以上:汽车产量世界排序第三:汽车市场销量世界排序第二;世界汽车年产、销量200万辆以上的12家跨国公司,其产、销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销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后.来自印度的本土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公司也有希望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切得一块蛋糕。8月20日.塔塔汽车公司与华展汽车签署了一项谅解备望录.拟将塔塔汽车引进中国生产。预计在2005年3月底.塔塔将会得出最后的结果.以决定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还是通过华晨进行进口销售。  相似文献   

4.
《专用汽车》2006,(9):33-33
某权威市场顾问机构发布最新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将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5%左右,预计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车载电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25.7亿元。2005年中国全年汽车电子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24.3亿元,与2004年相比,销售额增长率达到了36.3%。  相似文献   

5.
1 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回顾 2006年是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发展最好的年头,其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提升到新高度。相关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721.60万辆(位居世界第二),增长率高达25.13%;汽车消费量上升至全球总消费量的11%;汽车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三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相比国内市场,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出口市场整车增长同显“双高”,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出口总量继续超过进口总量,保持了销售总量上的持续顺差。2006年1~11月份国内汽车累计出口总计311629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0.26%;贸易额达28.04亿美元,同比增长97.62%。国外进口市场也相对热烈,2006年1~11月份国外汽车累计进口总计201691辆,较去年同期增长40.42%:贸易额达67.05亿美元,同比增长49.17%。  相似文献   

7.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6,(35):12-17
2006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银根明显收缩,但受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市场、车辆更新三大因素拉动,2006年国内重型车市场顺利走出“调整期”。1-9月份,全国重型车市场销售量累计222791辆,较2005年同期(183851辆)增长21.18%。相比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出口市场整车增长同显“双高”,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出口总量继续超过进口总量,保持了销售总量上的持续顺差。1-9月份国内汽车累计出口252282辆,较2005年同期增长106.7%;贸易额达2209942610美元,同比增长108.22%。国外进口市场也相对火爆,1。9月份国外汽车累计进口163695辆,较2005年同期增长43.42%;贸易额达5462846572美元,同比增长54.05%。  相似文献   

8.
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由潜在变为现实,在市场的拉动下,汽车生产大幅度增长。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势喜人。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核实的数字,2001年生产汽车234.2万辆,比2000年的206.8万辆增长13.2%,2001年销售汽车237.1万辆,比2000年的207.8增长了14.1%,2002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8.9%,销售汽车324.975辆,同比增长37%。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而汽车市场的火爆更是为产业链其他细分环节市场发展注入了活力。很多人可能对于整车品牌耳熟能详.但是对于汽车后装市场比较陌生,汽车后装市场包括什么范畴?目前我国汽车后装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汽车用品对广大车主安全行车有那些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汽摩配》2005,(3):14-16
一.2004年汽车市场发生新的变化以后。中期预测也将发生改变 2002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井喷”之后,许多机构对中国汽车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如2010年将超过1000万辆,2020年将接近2000万辆。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长速度陡降,从2003年的36%下降到16%左右。许多人认为这个变化是短期的现象,很快就会过去.中国汽车市场还会以较高的速度扩张。但是如果我们分析2004年汽车市场变化的原因,就会看出中国汽车市场在增长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月15—16日,中汽协市场贸易委员会2014年度工作会议暨汽车市场形势分析和预测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发布了2013年汽车市场形势分析和2014年市场形势预测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国内汽车销售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其中:乘用车1792.89万辆,同比增长15.71%;商用车405.52万辆,同比增长6.40%。报告预测,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需求量约在2385万-2429万辆左右,进口约114万辆,中国汽车出口约为103万辆,  相似文献   

12.
普华永道预计,从2011年~2018年,全球车市的增长将有83%来自新兴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虽然诸多市场因素会造成中国汽车增速放缓,普华永道仍然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相对于美国和欧洲等成熟汽车市场来说,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前景依然强劲。普华永道Autofacts预测,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走向日渐明朗以及对一些政策的调整,2013年的汽车市场将会好转,增速将超过2012年。同时,Autofacts预测,到2018年,全球轻型汽车的产量将达到1.06亿辆,其中,中国占2730万辆。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国汽车进口市场呈活跃现象,2008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内汽车累计进口总计103102辆,较2007年同期增长74.5%;贸易额达3763733375美元,同比增长91.32%。中国汽车进口市场增长率再显“高速态势”。整车进出口贸易量顺差76281辆,贸易额逆差1552288812美元。2008年1-3月份,  相似文献   

14.
主机配套市场与汽车售后市场.对全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是支撑其运营的两大主要业务板块。在主机配套市场中,各车企有自己一套完整的“采购目录”。而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是,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正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通道,汽车保有量的增大所累计起来的售后市场容量越来越大。但由于中国汽车售后市场长期形成的不规范和无序状态,让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很难操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商用车出口效益明显提升 2007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6月份商用车市场销量累计1289185辆,同比增长25.89%。相比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商用车市场出口市场增长率“显高”;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又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十一五”汽车行业将在新的五年期里要着重把握哪些重要环节?张小虞.这位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就这些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饶有兴致地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晓勇 《驾驶园》2009,(9):23-23
有这么一方战场交战双方实力差距悬殊.围城的围了几十年没攻下城反而让城内力量一天天坐大。这个战场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城内力量是国内汽车产业.攻城的是国外汽车公司。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性让国内汽车产业赢得了发展的时间.而机遇,比想象中更快地来到面前…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配件》2006,(30):15-15
德尔福中国近日宣布.德尔福正式在华成立贸易公司.向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多种德尔福原配套质量的汽车零配件产品。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德尔福、博世、澳德巴克斯、黄帽子、霍尼韦尔、AC德科……等等一系列洋品牌伴随着汽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而逐渐入驻中国汽车后市场,并大张旗鼓地布局。这不足为奇。一切都缘于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诱惑:12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还在继续膨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中型载货汽车产、销量平稳,全年产,销量达到18.5万辆,与1998年大体相当。自1993年以来,中型载货汽车市场份额不断下降,1999年市场为10.17%,呈继续下降态势。中国加入WTO、燃油税政策实施环境保护、等因素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型载货汽车市场。预计2000年,中墼工货汽车市场需求量为18万辆市场份额为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