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燕辉  张蓓  刘强  胡亚男  董新平 《公路》2008,(11):226-228
通过对隧道围岩的实时监控,可以全面地了解围岩动态变形趋势,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必要的保障.根据具体工程中出现的围岩变形过大的情况,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所采用的小导管注浆和增设临时仰拱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时仰拱和小导管注浆对于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拱顶下沉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两者共同作用可以较好地改善衬砌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2.
几种控制软弱围岩大变形应急方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时强 《隧道建设》2010,30(4):416-419
以西汉高速酉水隧道大变形为背景,采用FLAC3D岩土数值模拟软件对围岩注浆加固、临时仰拱加固、系统锚杆加固等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和施工经验教训作出以下效果评价:1)理论计算表明围岩注浆的加固效果显著,上台阶临时仰拱的效果整体优于围岩注浆;2)现场监控表明围岩注浆质量离散性大,钢拱架临时仰拱控制效果最佳但属临时措施;3)增加常规砂浆锚杆效果甚微应慎用。最后提出控制围岩大变形的相对合理的应急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西汉高速酉水隧道大变形为背景,在对控制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的几种典型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础上,采用FLAC3D岩土数值模拟软件对其中的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同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和施工经验教训作出以下效果评价:①理论计算表明围岩注浆的加固效果显著,上台阶临时仰拱的效果整体优于围岩注浆;②现场监控表明围岩注浆质量离散性大;钢拱架临时仰拱控制效果最佳但属临时措施;增加常规砂浆锚杆效果甚微应慎用。最后提出了控制围岩大变形的相对经济有效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宝兰客专石鼓山隧道下穿茵香河段围岩以粗圆砾土、大砾石砂土为主,最小埋深8 m,河流常年流水,围岩地下水丰富,在施工过程易发生涌水、塌方、冒顶等安全事故。为保证施工安全,采用地表袖阀管注浆和旋喷桩,洞内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加固等措施进行围岩加固,并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三台阶临时横撑法等开挖方法,控制初期支护封闭距离和时间,实现隧道变形控制,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王航  韩磊 《公路》2012,(8):267-272
基于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的原则,在隧道洞口区段广泛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介绍了某浅埋三车道隧道下穿既有公路的施工方法及相应的支护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对于下穿既有公路的浅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以超前管棚、小导管注浆、加强掌子面临时支护、控制弱爆破、临时封闭仰拱为主要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施工期间公路车辆的通行。  相似文献   

6.
散体围岩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差,易出现大变形沉降、掌子面挤出、拱顶坍塌等病害,必须进行超前支护。本文以某某高速公路杜夜隧道进口浅埋强风化岩层段为例,对超前小导管注浆在散体破碎围岩开挖中的加固机理进行探讨,采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遍布节理模型描述岩层结构的特点对小导管注浆施做过程中的受力、位移变形及支护效果进行研究,定量分析超前小导管注浆的加固机理。研究表明:对于散体破碎围岩,采用遍布节理模型可同时考虑岩块和节理属性,更符合岩体状态和工程实际;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能改善围岩的力学性质,提高岩体的刚度及强度,增强散体围岩自稳能力,显著抑制散体破碎围岩的变形,减少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避免散体围岩隧道开挖中坍塌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席浩  李绪干  时坚  侯奇 《隧道建设》2014,34(7):679-684
为研究第三纪砂质黄土条件下的大断面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技术,以宝兰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为依托,通过midas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不同仰拱封闭距离引起拱顶沉降实测数据,阐述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变形规律,以确定其合理的仰拱封闭距离为35 m;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合理控制开挖步距:上台阶为0.6 m,中台阶和下台阶为1.2 m;辅以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和锁脚锚杆加固等技术措施,达到了很好的变形控制效果,最大沉降控制为50~160 mm;通过分析不同隧道断面净空变形规律,总结第三纪砂质黄土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预留变形量可取120~160 mm。  相似文献   

8.
依托九绵高速福隆隧道工程,通过建立三维山体隧道模型对偏压隧道围岩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对不同超前加固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受偏压地形影响,隧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分布、二衬受力等均存在非对称现象;隧道开挖时,拉应力出现在掌子面、仰拱、回填土处,塑性区分布深入掌子面后方约3 m,且掌子面的土体有向外挤出的趋势;偏压地形下,适用性较好的超前加固方式为双层注浆小导管,在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塑性区以及二衬等受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现场测得K89+317断面的拱腰收敛与拱顶、地表变形较小且收敛较快,验证了双层小导管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于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复杂、围岩软弱、岩体破碎、稳定性差而出现的仰拱与仰拱填充分离、仰拱单侧或双侧翘起现象,从地形地貌、围岩状况、应力变化、施工扰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控制隧道二衬及仰拱结构变形,在二衬两侧边墙底部用潜孔钻打设Φ76注浆钢花管锁脚;为增强仰拱基底承载力,并填充因仰拱翘起而形成的空隙,在侧式暗沟中用潜孔钻垂直向下打设Φ42钢花管并注浆;在仰拱顶全宽范围内以梅花形打设Φ42钢花管并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处治隧道仰拱翘起及同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斌 《华东公路》2011,(4):57-62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采用地层结构法分析了超梁沟公路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开挖不同断面过程中,围岩内最大主应力集中在钢架脚部,钢架架设时应及时施工锁脚锚杆,必要时可采用小导管注浆等方法对拱架脚部围岩进行加固;从衬砌变形角度分析,变形量最大处为拱顶下沉及底脚位置,施工中应注意对拱顶沉降的监测,逐步开挖核心土,保证施工及结构安全,同时应及时施作基础工程,以控制洞室变形;围岩最不利位置出现在拱顶及仰拱两侧,应是重点加强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