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隧道大变形施工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内外已有成果,结合某隧道实体工程,研究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处治技术,归纳出了其围岩大变形的破坏特征,分析了其大变形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处治措施,可供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毅东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46-249
在木寨岭隧道施工中遇到了国内罕见的高地应力大变形问题,文章简要介绍高地应力、大变形特征及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是在高地应力、碳质板岩等软弱围岩的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的隧道,在碳质板岩段出现了明显的大变形和局部破坏。针对木寨岭隧道的大变形,文章分析了碳质板岩大变形发生的影响因素,探究了碳质板岩的塑变、板梁弯曲、剪切滑移、压杆破坏等大变形机理,提出了调整隧道围岩受力、加强支护、超前控制等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统计分析了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量,研究了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合理取值范围.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表现为:隧道拱顶、拱脚下沉差异小,隧道开挖后拱部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整体下沉;隧道拱顶下沉量均大于水平收敛;初期支护封闭后,隧道周边位移基本上不再发展;当隧道埋深小于40m时,隧道变形量较大且规律不明显;当隧道埋深大于40 m时,隧道变形量分布相对集中.经过对现场量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在Ⅳ级围岩条件下,大断面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可取10~15 cm;在Ⅴ级围岩条件下,大断面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可取25~28 cm.  相似文献   

5.
钟彬 《工程科技》2005,(2):6-11
本文通过凉风垭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原因分析,阐述了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整治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山岭隧道进洞是隧道施工的开始,也是关键环节,由于施工扰动造成地应力的重分布,成为洞口边坡滑动或者洞口浅埋段塌方的诱导因素。因此,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计划对控制洞口边坡以及浅埋段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江西省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新建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施工监控与反分析预测技术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工程技术措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坂山隧道病害实际特征,结合高寒隧道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特征和原隧道施工工艺方法,介绍了大坂山高寒隧道病害处治的原则,思路和具体措施,通过套拱加固,地下水引排、重设保温系统处治措施,进行了隧道病害处治,后续类似高寒隧道和寒区隧道的病害处治措施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河南某隧道工程的冒顶塌方情况及其主客观原因,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分析了隧道通过冒顶塌方段的结构稳定性及施工力学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为今后隧道的冒顶塌方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建毛羽山隧道出口发生的大变形情况,对施工控制及变形进行分类,探讨大变形的影响因素,得出高地应力、地质岩性是变形的主要因素,地质构造是变形的次要因素,通过完善施工工艺和提高支护刚度可以有效地抑制变形的发展,保证隧道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0.
高烈度地震特重灾区隧道如何抵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震区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在"7.9"山洪泥石流中损害情况进行的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认为"5.12"震后造成的山体松动损伤、明洞回填材料刚度和厚度不足,以及隧道明洞段地基抗冲刷能力不够是隧道洞口受损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强化震后(潜在)灾害评估,建立超预期设计理念;重视隧道明洞回填质量和效果;借鉴桥式基础,预留泥石流途经通道,可以起到防灾减灾和减少国家财产损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狄家沟隧道进口端90m为洞口浅埋段,埋深10~60m,围岩为水平层泥质页岩,节理发育,稳定性差,掌子面开挖后拱部掉块、平顶现象严重,施工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将造成严重的超挖现象,本文介绍了水平岩层隧道洞口浅埋段的开挖方法以及控制爆破,实际施工显示该法可靠、可行。  相似文献   

12.
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及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国内外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已发生的大量围岩大变形实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隧道围岩大变形的类型,提出了围岩大变形的预测预报体系,并已在鹧鸪山隧道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木寨岭隧道项目所穿越的地层为活动断裂带,部分场区为软弱破碎围岩,属软岩大变形区域。为了提高该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围岩监测分析为依据,提出长短锚杆结合的双层初支施工方案,利用群锚作用,有效抑制隧道围岩变形,按照“分部预留、先让后抗”的原则,做好施工监测,根据监测数据了解围岩初期支护及开挖后的变形规律,提高二次支护施工效果,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克服初期支护结构破坏后需拆换钢架的弊端,从而提高大变形软岩隧道施工质量,为同类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挤压性围岩隧道大变形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当前挤压性围岩大变形问题已引起隧道工程界的高度重视,但系统研究并不多,至今亦未列入设计规范.文章根据大变形的机理,提出了大变形的定义以及现场判定和预测方法,并按照主动法的整治原则提出了针对不同程度大变形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建议,可供设计施工以及今后修编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龙溪隧道左线试验段围岩大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过程中常选择隧道方案,从而各类特长深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大量涌现,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隧道灾害.针对在建的都(江堰)-汶(川)公路龙溪隧道丁程中频繁出现的围岩大变形而导致初期支护侵限现象,基于现场测试资料.采用地质分析法和连续介质力学分析法,准确的获取了左线试验段围岩大变形的主要成因:倾向隧道右侧的软岩地层在高地应力(作用方向近垂直岩层)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京源口隧道右线出口洞内断层带在施工中发生较大突水涌泥坍方的现象,介绍了采取注浆加固坍体、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等综合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平(远街)锁(龙寺)高速公路飞鱼泽隧道为工程背景.详述了对该隧道裂缝进行处治的措施.首先对裂缝分布情况进行展开描绘,然后制定相应处治施工程序,并严格依照该程序先后进行.支护脱空、积水及空洞区域注浆回填,裂缝集中、中墙顶等围岩松动区域注浆固结.渗水部位作了渗水引排,裂缝位置灌浆修补,内防水系统损坏处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补强.最后还建立一个隧道健康诊断监测系统.通过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隧道按时交付运营,公路按时通车.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隆田隧道大型塌方事故,分析了塌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监控量测措施及处治方案,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的塌方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段支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庆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4):135-141,147
文章结合新建兰渝线木寨岭隧道工程实践,在了解了碳质板岩地层发生大变形的原因和机理的基础上,对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大变形的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处理隧道大变形应以控制为主的原则,以及确保隧道安全施工、快速通过的支护措施和变形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铜仁至宣威高速公路隧道拱部衬砌掉块、防水板外露问题,通过现场调查、缺陷检测手段分析缺陷特征,明确掉块区域为防水板切割衬砌混凝土缺陷。从施工工艺、材料方面探讨缺陷产生的原因,防水板自身质量、防水板背面平整程度、防水板张挂施工、浇筑混凝土等因素是引起防水板切割衬砌混凝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交通组织+衬砌结构拆换”的处治措施,现场处治施工结果表明该处治措施施工效果较好,希望此次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