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障预制桥墩用全灌浆套筒连接极限承载力,提升其施工质量,对灌浆套筒连接进行单向拉拔承载力研究。总结分析相关规范中全灌浆套筒连接的材料性能、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相关规定;进行10组足尺全灌浆套筒连接单向拉拔试验和19组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研究钢筋锚固长度、直径、轴向偏位及灌浆料强度等因素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指标和措施。结果表明:相关规范对灌浆料强度、钢筋锚固长度等指标的标准值规定存在一定差异;钢筋轴向偏位及安装偏斜对全灌浆套筒连接拉拔承载力影响可忽略,且应保证灌浆套筒连接中钢筋与灌浆料具有足够多的接触面积;当灌浆料强度不低于60、80、100 MPa时,其钢筋锚固长度应分别不低于10d、8d和6d(d为钢筋公称直径),钢筋直径应符合灌浆套筒连接规定的规格要求或小于1个级别,且钢筋轴向偏位不应大于3 mm。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混合接头(灌浆套筒和钢管剪力键相结合)及方钢管约束对装配式方形截面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制作混合接头连接+方钢管约束、灌浆套筒连接+方钢管约束、灌浆套筒连接+无约束的装配式方形截面混凝土桥墩试件各1根开展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计算,分析各桥墩试件的破坏模式、结构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残余位移等抗震性能及影响参数。结果表明: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试件的破坏形态基本相同,均为压弯破坏。与无约束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试件相比,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试件的水平荷载峰值和位移延性系数更高;与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试件相比,采用混合接头连接的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试件滞回曲线更饱满、无明显捏缩,抗震性能更好。对于混合接头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增大轴压比和降低长细比可提高桥墩的承载力,但降低了延性;增大约束系数可提高桥墩的承载力和延性,建议混合接头装配式方钢管约束混凝土桥墩的轴压比≤0.3,长细比≤12,约束系数取0.58~0.90。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1,(4)
预制拼装桥墩能缩短工期且保证构件质量,大幅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灌浆套筒连接节段预制桥墩成为目前工程应用的主流。以文献中的预制桥墩试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合适单元及本构模型,利用ANSYS模拟预制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并分析研究灌浆套筒连接预制桥墩的滞回性能。  相似文献   

4.
相比传统现浇混凝土墩,预制拼装墩具有可易于施工的优势,但关于其抗震性能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本研究对象为采用灌浆波纹管连接的预制拼装桥墩,为研究其抗震性能并与传统现浇墩做对比,进行了加载试验,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轴压荷载与低周往复荷载共同作用下,若灌浆料的强度较高,预制拼装桥墩与传统现浇墩二者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累积耗能、残余变形以及破坏模式均十分相近,两者抗震性能良好,差异很小;二者的破坏模式相同,均为大偏心破坏,但受到极端荷载的情况下整体现浇墩的变形能力稍强;试验结束后仅试件表面浮浆产生裂缝,而灌浆料深处仍黏结良好,并未发生预期破坏,灌浆料的强度高于实测值;实际工程中,在保证灌浆料黏结性能足够的前提下,采用高强灌浆料黏结的预制拼装桥墩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现浇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桥墩与承台的装配式连接问题,提出金属波纹管和超高性能灌浆料的预制拼装桥墩方案。首先考虑施工方式和加载方向参数的影响,以某地铁高架桥为工程原型设计4个试件,然后采用水平单向和双向拟静力试验方法,对比分析金属波纹管节段拼装桥墩和整体现浇桥墩抗震性能的差异,最后探讨双向压弯作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验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波纹管试件塑性铰区纵筋出现拉断而不是纵筋拔出,说明灌浆波纹管的钢筋连接方式可靠;灌浆波纹管连接节段拼装桥墩损伤过程、破坏模式与整体现浇桥墩总体上接近,主要抗震性能指标的差异较小,认为抗震性能与整体现浇试件的抗震性能接近,表明灌浆波纹管连接是一种可行的装配式桥墩与承台的连接方式;相对于单向加载试件,双向加载的钢筋混凝土试件RC,最大水平力下降11%,极限位移下降18%,双向加载的预制拼装试件最大水平力降低11%,极限水平位移降低15%,残余位移增大了20%,试件损伤程度更为严重,说明在水平双向荷载受力下,整体现浇试件和节段拼装试件有着明显的双向荷载耦合效应;双向压弯作用下截面的弯矩计算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校核节段拼装墩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成果可为节段拼装桥墩的抗震设计和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采用灌浆波纹管连接的装配式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探究地震作用下预制拼装双柱桥墩的力学性能,分析节点的破坏机理,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灌浆波纹管连接预制拼装装配式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的位移滞回曲线,并通过对试件进行位移延性分析、耗能能力分析及残余位移分析,对比研究灌浆波纹管连接装配式桥墩与现浇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灌浆波纹管试件与整体现浇试件的试验现象基本一致,装配式试件较整体现浇试件最大承载力降低6.7%;②二者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误差均不超过10%,二者屈服位移相同但装配式试件较现浇试件的极限位移降低3%,灌浆波纹管试件的延性系数小于整体现浇试件;③两试件最大残余位移均在55 mm左右,但在相同滞回位移下,灌浆波纹管试件残余位移的产生速率大于现浇试件;④通过积分法对二者耗能能力进行比较,当滞回位移达到80 mm时二者耗能差值最大,为10.87 kN·m,达到最大位移时灌浆波纹管试件比现浇试件总的耗能能力小10%左右。可见在同样的设计参数情况下,保证装配式桥墩拼装接头的强度可靠性,基本能够达到现浇桥墩所要求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采用灌浆套筒和灌浆金属波纹管2种联接件形式预制拼装混凝土立柱的抗震性能,初步验证上海市新建嘉闵北城市高架桥梁工程预制拼装桥墩的设计合理性,以2根采用不同联接件形式的预制立柱试件为研究对象,1根现浇试件作为对比,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3根试件的剪跨比相同,缩尺比均为1∶3。试验中水平向荷载采用单轴低周往复加载,荷载以位移控制的形式分级施加。每个荷载等级包括3个循环,各试件在相同的恒定轴向压力作用下水平循环加载直至破坏。通过定性试验观察和定量数据分析,比较了2类拼接构造下预制混凝土桥墩的破坏形态、损伤部位,并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延性、耗能、残余变形等方面描述了试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联接构造设置于承台内的灌浆套筒联接和灌浆金属波纹管联接的预制拼装桥墩在破坏时损伤均集中在立柱与承台接缝处;波纹管联接构造的位移延性较好,等效阻尼比略高,套筒联接构造的残余变形较小,等效刚度较大;2种新型预制拼装桥墩的各项性能参数与现浇试件大体相近,均可满足中高强度地震区域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采用灌浆波纹管连接的装配式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探究地震作用下预制拼装双柱桥墩的力学性能,分析节点的破坏机理,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灌浆波纹管连接预制拼装装配式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的位移滞回曲线,并通过对试件进行位移延性分析、耗能能力分析及残余位移分析,对比研究灌浆波纹管连接装配式桥墩与现浇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灌浆波纹管试件与整体现浇试件的试验现象基本一致,装配式试件较整体现浇试件最大承载力降低6.7%;②二者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误差均不超过10%,二者屈服位移相同但装配式试件较现浇试件的极限位移降低3%,灌浆波纹管试件的延性系数小于整体现浇试件;③两试件最大残余位移均在55 mm左右,但在相同滞回位移下,灌浆波纹管试件残余位移的产生速率大于现浇试件;④通过积分法对二者耗能能力进行比较,当滞回位移达到80 mm时二者耗能差值最大,为10.87 kN·m,达到最大位移时灌浆波纹管试件比现浇试件总的耗能能力小10%左右。可见在同样的设计参数情况下,保证装配式桥墩拼装接头的强度可靠性,基本能够达到现浇桥墩所要求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施工工艺下半柔性路面的灌浆饱满度、防水性与抗水损害能力,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空隙率、不同堆浆时间条件下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空隙率越大、堆浆时间越长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灌浆越饱满;空隙率低于26%时,半柔性路面无法满足防水性与抗水损害性能的要求,空隙率在26%左右时也要保证堆浆时间在2min左右;若要达到良好的饱满度与抗水损害性能,设计空隙率不应小于26%,堆浆时间要长于2min。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抗震性能及施工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桥梁连接方法,在连接端头预埋圆形型钢,通过焊接连接,对比灌浆套筒、金属波纹管的其他构造,该连接方法施工方便,操作容易,施工速度更加快速。通过对型钢连接方式的试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型钢连接的装配式桥墩与现浇桥墩破坏均为弯曲破坏。型钢连接的装配式桥墩柱根处破坏程度较轻,混凝土破坏主要集中在预埋钢管顶部以上。(2)型钢连接的装配式桥墩承载能力高于现浇桥墩。(3)型钢连接的装配式桥墩与现浇桥墩的残余位移相当,但在耗能能力及延性方面前者的表型更好。(4)型钢连接的装配式桥墩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为装配式桥墩在高烈度地震区的使用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半柔性复合混凝土由于其兼具沥青和水泥路面的优点,被应用于交叉口、长大纵坡等路段中。但是由于半柔性灌浆材料硬化达到要求强度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开发早强型半柔性灌浆料。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下称普通水泥)、细砂、矿粉、膨胀剂及外掺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满足要求半柔性灌浆料配比。而后采用快硬水泥替代普通水泥,通过研究确定替代比例为0.15~0.2时,4 h后的半柔性灌浆材料性能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取适用于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灌浆料之间黏结滑移的实现方式,同时为了解决半灌浆套筒连接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伸长位移较大及钢筋拔出的问题,提出了在灌浆锚固端增加锚固板的优化方式。采用ABAQUS软件,设置不同钢筋直径,采取单调拉伸及反复拉压两种加载制度进行加载,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反复荷载制度下连接件的极限荷载降低了约5.5%;反复荷载使得连接件在线弹性阶段产生的位移增加了130%左右,且随钢筋直径增大而增大;增加锚固板的优化方案避免了钢筋拔出破坏,使得连接件极限荷载得以提升;增加锚固板使得反复荷载下每轮循环产生的位移较为均匀,且有效减少了位移总量;反复拉压较单调拉伸情况下,灌浆料损伤增加26%,优化后的连接件的灌浆料损伤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水泥基灌浆料早期强度不足,工作性能较差的技术难点,探究了复配水泥灌浆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灌浆材料流动性与复配P·O42.5R水泥或复配P·O42.5水泥的掺量成反比,在相同掺量下,P·O42.5R水泥有更大的早期强度。通过在2种水泥中掺入不同替代率的硫铝酸盐水泥,发现:硫铝酸盐水泥不利于浆体流动,但有利于提高浆体容重和膨胀率,并且能明显地提高浆体早期强度,在复配水泥灌浆料中,应优先选用P·O42.5R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的适宜掺量宜为9 %。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拉伸荷载、轴压荷载和自修复作用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该文通过试验研究氯离子含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D随应力水平、荷载作用形式和自修复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加拉伸荷载或轴压荷载后,氯离子含量和D都明显增大,且应力水平越大,氯离子含量和D越大,当拉应力水平大于50%时,混凝土抗渗性急剧下降;相比于持载时,卸载后氯离子含量和D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将持续拉伸后的试件进行28d的自修复后,氯离子含量和D明显减小,混凝土抗渗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轴压荷载作用后,自修复7d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自修复28d后抗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简述水下玻纤套筒加固系统的国外应用历史及国内今年发展状况,水下玻纤套筒加固系统与传统桥墩加固方法的性能对比。通过独立研发数据展示水下环氧灌浆料研发过程,核心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水下灌注模拟试验的测试结果。最后结合国内水下玻纤套筒加固系统实际应用工程,探讨水下玻纤套筒加固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技术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地研究钢纤维特征参数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受拉性能的影响规律,现对同一纤维体积掺量(2%)下不同纤维长径比(59~100)、不同纤维类型(端钩型与平直型)及无钢纤维的UHPC试件分别开展了轴拉试验与四点弯拉试验。通过选取拉伸全曲线上的初裂点、峰值点及其他几个特征点,定量地分析了UHPC拉伸过程中的轴拉性能与弯拉性能,并对2种拉伸试验下的初裂强度与峰值强度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最后利用ABAQUS软件对2种拉伸全曲线进行了有限元倒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一定范围内的纤维长径比的增加,与轴拉试验相比,UHPC试件的拉伸强度和拉伸韧性在弯拉试验中提升得更明显;②无论是端钩型还是平直型纤维试件,轴拉应变达到3 000×10-6时的应力均高于7 MPa,且大弯拉变形状态下的强度均仍为弯拉初裂强度的1.17~2.43倍;③有无钢纤维对UHPC轴拉性能与弯拉性能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裂后增强效果,其中后者优于前者;④在UHPC结构设计中可用考虑尺寸效应修正后的弯拉初裂强度来估算轴拉初裂强度,且扣除纤维取向的影响后,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倒推输入的三折线轴拉本构与实测的轴拉本构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热氧老化作用对温拌胶粉改性沥青胶浆(WCRM)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以热拌胶粉改性沥青胶浆(HCRM)作为对比试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单边切口弯曲梁试验(SENB)中2种试件的开裂全过程进行图像采集,利用Vic-3D软件计算加载过程中试件的水平应变,从宏细观相结合的角度定量分析沥青胶浆的抗裂性能。对比分析沥青胶浆的荷载-位移(L-D)曲线和水平应变-时间(Exx-t)曲线,通过在细观尺度下胶粉改性沥青胶浆裂纹萌生和发展的规律来解释沥青胶浆宏观力学行为。通过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分析老化前后WCRM和HCRM的低温流变性能,并对沥青胶浆低温性能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热氧老化程度的加深,HCRM和WCRM的水平应变密度DE值(细观层面)和临界断裂韧度JIC值(宏观层面)均减小,证明热氧老化会降低2种胶粉改性沥青胶浆的抗裂性能;相同条件下,WCRM的DE值和JIC值均大于HCRM,即与HCRM相比,WCRM具有更好的抗开裂和抗老化性能;在沥青胶浆开裂过程中,微裂纹形成时的荷载、峰值荷载及最大水平应变对应荷载并非同一荷载值;老化后,2种胶粉改性沥青胶浆的低温流变性能降低,同一条件下,WCRM具有更加优异的低温流变性能;沥青胶浆低温流变参数(S/m)与宏细观开裂指标(JICDE)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即将DIC技术应用到SENB试验来分析老化作用及温拌剂对胶粉改性沥青胶浆宏细观开裂特性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现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预制榫卯混合连接构造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实桥为背景,按缩尺比1∶5、轴压比0.1设计、制作了4个桥墩试件(ZT-1试件为整体现浇;CFST-1试件为钢管混凝土榫卯和灌浆套筒混合连接;UT-1试件和UT-2试件为现浇UHPC和预制榫卯混合连接,UHPC湿接缝分别位于墩底及距离墩底200 mm处)。通过桥墩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各试件的破坏模式,并对比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参数。结果表明:4个试件均为压弯破坏,ZT-1试件和UT-2试件的塑性铰位于墩底,CFST-1试件和UT-1试件发生了塑性铰上移的现象;与ZT-1试件相比,UT-1试件和UT-2试件的峰值荷载分别提高了3.52%和7.09%,位移延性系数分别提高了2.22%和4.60%;与CFST-1试件相比,UT-1试件和UT-2试件的峰值荷载均小于CFST-1试件,但UT-1试件和UT-2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分别提高了18.38%和21.14%;UT-2试件的整体耗能能力优于UT-1试件;UT-1试件和UT-2试件的承载能力下降较为...  相似文献   

19.
桥墩预制装配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是该技术的关键之一。常用的的连接方式有现浇湿接头、灌浆套筒、金属波纹管、承插式、插槽式、UHPC等。现浇接头性能最接近整体现浇结构,然而施工效率不高;灌浆套筒安装方便,可是预制精度和连接质量控制的要求高;金属波纹管经济实用,适用于墩柱与盖梁的连接;承插式整体性好,施工精度要求相对不高;UHPC连接则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工程建设条件、桥墩结构型式、不同的连接部位,因地制宜地选择,并且不断改进既有的连接技术、研发新的连接技术,满足不断发展的桥梁预制装配技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逐步推进预制节段拼装结构的应用,灌浆套筒作为节段拼装可靠的钢筋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桥梁建造中。本文介绍了目前钢筋套筒连接使用中的容易产生的缺陷及其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检测方法,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总结了检测效果及其适用范围,并归纳了现有规范中对于这些检测方法的要求。同时对于套筒连接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提出了一些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