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澜沧江悬索桥钢混叠合梁徐变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来君  贺栓海 《中外公路》2006,26(3):126-128
针对澜沧江悬索桥钢混叠合梁受力特点,在分析了考虑徐变后内力重分配的基础上,提出了钢混叠合梁徐变应力的实用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徐变效应对悬索桥钢混叠合梁应力及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钢混叠合加劲梁是采用简支体系,因此对桥面线形影响不大,由它影响的桥面标高变化是均匀的,且变化量很小;但对钢梁和混凝土桥面板的内力影响较大,使得桥面板出现拉应力,而钢梁出现压应力,且钢梁在竖平面内带有一定的弯曲。  相似文献   

2.
周丹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60-162,12
以某跨度为(56.45+115.3+44.5)m的钢-混凝土叠合梁桥为工程实例,针对该桥跨高速铁路施工,受天窗点的影响,混凝土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等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确定了先浇筑边跨桥面板,再浇筑中跨跨中区段桥面板,最后浇筑墩顶桥面板的分段浇筑顺序,以确保钢梁叠合时面板与钢梁之间连接的质量,并对钢混叠合连续梁桥面叠合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钢混叠合梁在受力条件、耐久性、用钢量等诸多方面的优点,以及钢混叠合梁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具体分析了匝道桥钢混叠合梁的适用性与技术要点,最后就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大跨径匝道桥钢混叠合梁的制作、拼装施工展开了讨论,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蒋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6):167-171,216
大跨径梁式钢混组合梁,受力结构复杂,施工工序多且工艺复杂,施工实例少。详细分析了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大桥大跨度梁式钢混组合梁施工过程中,钢混组合梁分段安装、顶升、多次叠合等关键施工技术,总结提出了钢梁精细化加工、精准安装落位和同步顶升,以及沉降、位移及变形控制等的施工关键控制要点。经实测验证,按相关技术控制的钢混组合梁整体高精度完成,相关指标符合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钢混叠合梁,本文以钢混叠合梁为例,通过计算钢梁、混凝土梁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内力,截面应力,挠度,整体和局部稳定性,给出了其上部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为后期同等类型桥梁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舟山市富翅门大桥岑港侧主航道桥边跨变截面钢混结合梁大部分位于响礁门水域滩涂区,无法选用桥面吊机对称悬臂吊装,采用变截面钢混结合梁支架滑移安装施工工艺。通过对滑移支架设计、液压同步移梁技术、钢主梁转换落梁和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等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施工经验,可为类似钢混结合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汕头市国道G206跨线桥45.5m+75m+45.5m连续钢混组合梁为背景,介绍大跨径钢混组合梁的构造设计及计算要点.通过对其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及墩顶负弯矩区域抗裂控制措施等关键技术研究,得出支架拆除时间、正弯矩区压重及预应力张拉对钢梁及桥面板内力有较大影响,组合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最后综合考虑钢梁及面板受力情况,提出先张拉桥面板预应力后与钢梁叠合的方法是一种可用于大跨连续钢混组合梁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法,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0,(7)
黑龙江大桥现浇桥面板采用"吊模法"施工。浇筑主桥时,混凝土输送泵固定在4号墩,距离钢梁顶面高度约17m,在钢梁侧面焊接框架固定泵管,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输至输送泵处,利用混凝土输送泵向桥位两侧进行输送,主桥最远输送距离为451.5m。通过调整桥面梁格体系的顶面标高、桥面横坡和超高,保证桥梁具有良好的线型,有利于提高钢混叠合梁的整体工作性能和整体刚度。利用桥面板施工方法,可有效减少施工特种设备的投入,成本较低,施工方便,节约工期。  相似文献   

9.
水土嘉陵江大桥主桥为260m+388m+128m的高低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该文介绍该桥各主要结构的设计,通过建立有限元整体计算模型对主梁、桥塔、斜拉索等的受力进行分析,并对其施工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曹妃甸1号桥的主桥为独塔单索面钢箱叠合梁斜拉桥,主桥跨径为138m+138m.介绍了该斜拉桥钢梁的现场施工特点,制作、安装以及所采用的整体落架施工技术和工艺.叠合梁拼装支架在276m主跨范围内全跨布置,就位的成品钢梁环焊连接,现场浇筑桥面板达到强度后,二次张拉对应斜拉索,待施工支架拆除后形成成桥线形.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涉及新老标准及新老结构物的衔接,这些复杂的问题为设计带来了挑战,而引入一些新技术和新结构可以灵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文结合青银高速公路K1499+063.36主线桥2×24m钢混叠合梁的施工,研究钢混叠合梁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适用性,主要阐述了公路预应力钢混叠合梁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G325国道九江大桥(重建)为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梁为叠合梁结构,由工字型主梁、车行道横梁、小纵梁、钢检修道悬臂梁组成的平面钢梁格,再与其上叠合的混凝土桥面板构成。由于该桥主梁构造复杂,采用普通梁单元无法精确获得其应力分布,基于以上原因,利用块体单元及板壳单元组成的组合模型对该桥进行精细有限元仿真分析。介绍了如何制定仿真分析的建模方案,并对建模细节进行介绍,最后给出了该仿真分析的结果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区80m钢箱梁整孔吊装架设并对钢混组合梁进行多点施加提升力以改善钢梁与混凝土面板内力分布的技术国内无类似案例,结合孟州黄河特大桥主桥80m跨钢混组合梁设计图纸及现场施工条件,通过对工况、地质、工期、经济效益、安全性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80米跨钢箱梁提升力施加的上部反提式与下部支顶式两种架设方案可行性,以指导后续施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已建混合梁桥的钢梁与混凝土梁都是通过专门设计的钢混结合段进行过渡连接,各个桥梁的钢混结合段构造形式差异大,如何确保连接构造的合理、安全和可靠,以及关于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总结一些规律对今后的类似桥梁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妃甸工业区1#桥的主桥为138m+138m独塔单索面钢箱叠合梁斜拉桥,塔梁分离体系,采用平行镀锌高强钢丝斜拉索,扇形布置,钻孔灌注桩基础。文章介绍了该斜拉桥叠合梁中钢梁的结构技术特点、现场加工及支架安装施工所采用的技术和工艺。结合此桥的结构特点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合龙方案进行了优化,采取一种较为新颖的施工方案,这种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及合龙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商合杭铁路钢混叠合连续梁桥为背景,比较、分析高速铁路预顶升钢混叠合梁桥对钢板厚度、混凝土桥面板厚度和混凝土强度制造误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钢板厚度的增加会引起顶升过程中最大负反力的增加;混凝土桥面板厚度误差基本不对成桥后的桥面板上缘预压应力产生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可使成桥后桥面板上缘的预压应力增加,且这种影响在考虑收缩徐变后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17.
某城市90 m钢箱拱肋提篮系杆拱桥,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拱肋截面高度和宽度在空间同时变化,并采用无柔性系杆体系和减隔震抗震体系.通过对该桥技术特点介绍和计算分析,可为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外海混合梁刚构桥上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拔周 《公路》2021,(2):99-103
传统混合梁刚构桥施工一般采用挂篮或桥面吊机以小节段逐段施工方式实现合龙。当该型桥梁处于长周期大涌浪的外海环境时,桥梁施工将面临钢箱梁运输、吊装等受海况影响的难题。以长周期大涌浪海域的钢混叠合混合梁刚构桥上部结构施工为依托,对用于外海混合梁刚构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上构施工所用的关键装备和关键工艺进行创新,将主梁施工专用装备多功能化,从而优化复杂结构体系施工的工序转换衔接;同时,采用梁上顶推合龙工艺,不仅优化了施工工期,而且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因为受施工场地狭小、结构防水要求高、混凝土成形质量好等原因,地下工程墙体若采用传统支模工艺成本太高,多数采用单侧支模施工工艺.但为了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基坑围护常采用地连墙及多道内支撑结构,为此给模板等物料倒运及模板施工带来困难.通过对单侧支模工艺进行优化、支撑系统采用可调式自撑,解决单侧模板倒运及模板施工问题.该文从施工工艺原理及其受力计算、施工工艺流程及其操作等方面介绍了其施工技术,并与传统方法做了比较.实践表明,可调式自撑单侧支模技术切实可行,同时具有施工方便、操作简单、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在斜拉桥下横梁施工过程中,采用主塔下横梁轻型现浇支模体系,钢模组合模板下横梁分层塔梁同步施工技术,下横梁第二层顶板混凝土易落架复合式支模技术;横梁梁段采用附塔可周转定型化支撑牛腿托架技术;竖向钢管柱底部可通过变高度框格底板连为整体,钢管柱间可增设滑升易装拆连体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双塔斜拉桥下横梁钢管型钢梁轻型现浇支模体系技术具有快速装拆施工及支模体系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