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轨道铺设是现代铁路工程中重要的施工内容,对轨道铺设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保障铁路轨道使用安全的关键.在这一工程背景下,为建设优质的现代铁路工程,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预防和减少轨道断裂、错位、下陷等质量问题的出现,本文结合图佳线K304+929病害桥改造工程,对铁路轨道铺设施工技术的应用开展实例分析,阐述铁路轨...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铁路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施工技术以及工艺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在实际施工中常见的一些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施工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通过对施工效益的对比分析说明双块式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施工技术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建设发展,近年来旧隧道病害问题随之显现,在既有隧道运营多年后,铁路设备管理单位在隧道排查时,发现隧道洞身多处病害,主要体现在拱顶防水板出露及衬砌后空洞的问题,对列车运行带来较大安全隐患。通过地质雷达探测、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仪器对既有铁路隧道洞身标400-500m范围全面检测后,结合营业线施工特点,针对性的提出相应钢筋混凝土全环锚喷等方案进行整治,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铁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较为粗糙,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文章针对该问题,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的大跨度铁路无砟轨道斜拉桥BIM+GIS模型,实现了图纸审查、工程量精确分析、钢筋自动化加工以及三维技术交底等信息化功能,并应用于斜拉桥施工管理中,为铁路斜拉桥的建设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鉴国内外隧道无砟轨道施工经验和相关技术资料,以贵广铁路隧道群双块式无砟轨道项目的工程实践为背景,对山岭地区隧道群无砟轨道施工工装配置和物流组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长大隧道无砟轨道施工采用双线交错和双线分开的作业程序。工程实践表明,采用组合式轨排框架进行现场轨排组装,可以适应曲线半径作业时轨道的调整性能,保证无砟轨道技术指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快速的施工转换能力;组合式轨道排架精度高、刚度大,可循环使用,从而提高施工工期和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6.
铁路路基施工是铺设轨道的基础,科学的路基施工可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路基处理与加固应保证轨顶标高,使其与道路、桥梁和隧道顺利连接,共同组成完整的铁路线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必须结合实际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这样才能满足铁路运输的承载需求,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本文主要对软土路基基底处理与加固技术进行探索与分析,为地质条件相似的铁路路基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重点对铁路轨道的刚度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轨道容许变形量、轨道部件容许应力之间的关系,行车舒适性和维修工作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其中的情况,提出了能够确定铁路轨道刚度的方法:钢轨允许应力法、轨道允许变形法以及临界速度法三种方法,并且对三种方法的推导过程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说明了在高铁中不适合使用允许应力法的情况。目前我国的铁路多为有碴轨道,因此也要借鉴国外有碴轨道铺设丰富的经验,并且结合我国铁路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我国的技术人员也要不断优化确定方法,提高列车行驶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盾构隧道下穿铁路工程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舒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1):138-142,147
结合杭州地铁一号线下穿铁路艮山门辅助编组站盾构隧道工程,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并对盾构下穿施工参数提出了建议;针对可能出现的轨道过大变形,提出了对盾构穿越区采用分块加固的措施,并对加固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近接下穿运营高速铁路施工会引起地基下沉、轨道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对铁路造成破坏。为研究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动态掘进过程对地表城际铁路沉降影响,文章以武汉两湖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斜下穿城际铁路项目为依托,通过土工离心机模型试验模拟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近接下穿城际铁路施工中盾构接近-下穿-驶离铁路的整个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掘进对铁路路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下穿点前后各25 m范围,距下穿点25 m之外盾构掘进对铁路路基的影响很小;(2)盾构掘进过程中,下穿铁路前由盾构掘进引起的铁路路基沉降约占掘进全过程引起铁路路基总沉降的36%,下穿后约占64%,下穿后铁路路基沉降速率迅速增加,且大于下穿前;(3)以盾构掘进下穿过铁路15 m处为分界点,在此之前在盾构掘进方向左侧的路基沉降大于右侧的路基沉降,在此之后则相反,最终盾构掘进方向右侧的铁路路基沉降大于左侧。  相似文献   

10.
穆策 《综合运输》2023,(11):175-181
以京滨铁路引入天津枢纽项目为背景,首先,从互联互通条件、客运布局的合理性、运输组织利弊、工程实施难度、与城市干扰情况、与城市规划的符合性等角度对比分析京滨铁路引入天津枢纽内各站利弊,确定京滨铁路引入天津西站方案较优。然后,进一步对比分析方案I沿北环铁路方案(南口路区间接轨、天泰路区间接轨、新建双线引入天津西),方案II经北辰经济开发区方案(沿大北环铁路南侧、沿九园公路北侧)引入天津西站的优缺点。最后,从工程技术、工程投资、总体规划、经济效益等多种角度分析确定南口路区间接轨为较优方案。本文可为大型铁路枢纽新建铁路接轨引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钢管支架在现浇梁施工中使用十分广泛,但跨越铁路施工时必须特殊设计才可采用,本跨铁路钢管支架采用防护棚与支架合建的方式设计,保证施工中铁路正常运营并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为了避免施工中容易出现支架失稳倒塌事故,消除支架设计不合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风险,对本桥进行了支架构件受力验算和钢管支柱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构件受力均能满足要求,方案设计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铁路路基工程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路线的安全运营。本文对遂渝铁路路基选取试验段,进行施工工艺分析,确保铁路路基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介绍了福建省龙(岩)-长(汀)高速公路隘岭隧道下穿赣(州)-龙(岩)铁路古城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并简要阐述了对施工中的公路隧道和运营中的铁路隧道所采取的安全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概念。在此基础上阐述沪宁城际铁路的概况,从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区域内部分城市的轨道规划建设,提出了沪宁城际铁路与区域内城市轨道衔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关角隧道位于青藏铁路西格段,是我国目前最长的越岭铁路隧道.针对关角铁路隧道复杂地质的特点,提出了辅助坑道的设计原则.通过对斜井、竖井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斜井作为辅助坑道.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斜井的断面、内轮廓以及平导内轮廓、施工横通道内轮廓,制定了隧道施工综合成洞指标和指导性施工组织方案.通过对三个施工方案的分析比选,推荐了10座斜井加局部平导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新建南宁至崇左铁路(以下简称南崇铁路)某小型混凝土预制场为例,从创新点、工装组成、操作要点、应用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小型预制构件厂地埋式喷淋及超声波养生核心技术,并对人工效益、用水效益、环境保护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提高了预制场产品的施工质量及解决了施工周期和场地问题,保证了现场施工进度要求,降低了施工成本,达到了提质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山岭地区修建铁路,因受地形限制,往往几条铁路穿越同一山脉,线路并行需要大断面隧道通过,例如在建的兰渝高铁(双线)就和遂渝二线(单线)穿越同一座山,形成三线大跨隧道.与其他双线铁路隧道相比,三线隧道具有跨度大、高度变化相对较小(即矢跨比变小)、结构形状更加扁平等特点.文章简要介绍了兰渝复线铁路唯一的一座三线隧道——新作坊隧道的“双侧壁导洞法”的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了施工方案优化及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80年代中期以来,铁路运输能力紧张,运用车辆严重不足。一些大的工矿企业为保障本单位运输用车需求,纷纷购买自备车投入铁路运输。自备车的发展对增加铁路运用车辆,缓解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自备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自备车管理、运用中存在的弊病也越来越突出。 据铁路部门统计,1999年参加铁路过轨运输(自备车从企业专用铁道或铁路专用线进入路网营业线)的企业自备车11.4万辆,约占全路运用车总量的21%,其中通用型自备车约占56%。从自备车所承运的货物看,主要是煤炭、原油及其制品、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从地理分布看,自备车主要集中在哈尔滨、沈阳、北京、郑州、呼和浩特等铁路局(上述5局自备车总量7.5万辆,占全路65%)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从  相似文献   

19.
铁路铺轨施工是铁路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新建线路一次性铺设长钢轨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研究与应用新型高效的现代化铺架机械和施工技术以及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成了必然趋势。轨道的高平顺性对提高运营质量效果显著,少维修和免维修轨道对提高运营效益作用巨大。500m长钢轨的铺设技术难度大,对设备和工艺要求高,焊接质量、无缝线路的应力放散和锁定等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为解决500m长轨无缝线路施工技术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500m长轨的铺设、焊接、放散与锁定等关键技术问题,为解决长轨无缝线路施工技术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工程线路敷设方式及土建施工方法的选择受到周边环境、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道路交通、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及河道等的影响和制约。对济南市轨道工程土建施工方法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根据工程建设条件及城市特点,对线路的敷设方式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比选,并对泉水保护的措施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