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外语词汇组合意义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组合意义完全等同的语言现象时,可以直接把汉语的词义知识迁移到外语中去,发生正迁移。组合意义不同的部分如果学生仍以汉语的词义知识替代外语的相关词义知识的话,结果会出现负迁移,形成干扰与阻碍。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学习迁移理论把学生已掌握的语言词汇方面的知识迁移到俄语专业词汇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学习迁移理论掌握外语词汇的词形迁移规律,对目前俄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外语教师运用好词形迁移的教学策略,会节省讲课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充分利用原有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克服负迁移影响,形成主动进行外语词汇学习迁移的能力,促进外语词汇教学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其词汇系统在上古汉语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多义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核心,基于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的实际,本为以<左传>单音节多义词作为研究对象,从联想认知的角度,梳理归纳<左传>单音节多义词的词义引申规律.  相似文献   

4.
对英语学习中本族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负迁移与干扰现象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会导致促进作用的发生,而负迁移则产生干扰或抑制作用。改变重语言知识轻文化背景知识的做法,强调英语、汉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可以有效地消除本族语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一个问题,有些语言错误经过反复纠正依然无法避免,逐渐形成了固化的错误模式,即语言"石化"。补缺假说为缓解石化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它的核心概念是母语语境知识的迁移。语境知识的负迁移会加速石化,因此,本文建议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建构带有外语语言特征的语境知识,从而缓解石化现象,使学习者掌握真正的目的语。  相似文献   

6.
语言迁移理论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已有的研究表明,汉语和英语是区别很大的两种语言,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即将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写作中汉语句法层的负迁移。并通过分组分析,探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词语的量较大,大部分都较容易翻译成外语,但是部分词语在对译时它们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已经无法寻见,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读来有种“食之无味”之感。本文简要阐述汉语词语的发展历史,阐明词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并例举词语分析传统文化意蕴,论述词语的文化意蕴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汉语同样使得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生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和两种语言根本差异几个层面,论述了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师知识研究者认识到教师经验以及体现于其中的实践性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西方国家不同路向的教师知识研究成果为中国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与西方同类研究相比,中国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宽,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实证研究.中国的外语教育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传统,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要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本土化特色,从澄清本体性问题、拓展研究视域和扎根实地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整体建构,这对外语教育以及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词多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种语言学知识和词义消歧模型的半监督消歧方法. 首先,以歧义词汇左、右邻接词单元的词形、词性和译文作为消歧特征,来构建贝叶斯 (Bayes) 词义分类器,并以歧义词汇左、右邻接词单元的词形和词性作为消歧特征,来构建最大熵 (maximum entropy,ME) 词义分类器;其次,采用Co-Training算法并结合大量无标注语料来优化词义消歧模型;再次,进行了优化实验,在实验中,使用SemEval-2007:Task#5的训练语料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无标注语料来优化贝叶斯分类器和最大熵分类器;最后,对优化后的词义消歧模型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与基于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的词义消歧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消歧准确率提高了0.9%. 词义消歧的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词汇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的独立的完整的单位。本文从词汇短语的分类,词汇短语的教学策略以及学习词汇短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几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词汇短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关系,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总是密切相关的,离开了文化,语言的意义将无所依附。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其语义内涵并不完全一样,这无疑将给阅读和理解带来困难和障碍。文中将以"American Exceptionalism"、"Wake Up"和"Morality"作为案例,探析它们在美国语言历史文化环境中的语义意藴,以便读者在理解美国对外政策话语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对外政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外语教学界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的新理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交际意义为中心,同时又不失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因而得到广泛推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也随之流行起来,它以任务为核心,旨在评定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然而,如何将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应用到具体的外语测试实践中,仍是国内测试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外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深远意义和以外语交际能力为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探讨了母语水平对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推行的外语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有效途径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回顾了语言测试的发展历史和重要阶段,着重分析了从以"托福"测试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测试和以"雅思"为代表的交际语言测试转变的历史原因以及二者的主要特点.文章指出,在我国"托福模式"一统天下的语境中,借鉴吸收"雅思模式"测试优点,对于改革我国外语测试现有模式,促进全民外语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语言,表述出丰富而深刻的中国古代观念形态,这种形式或语言的价值,在于它直观地表述出抽象的语义和深刻的哲理。文章旨在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大屋顶、平面布局、园林建筑等特殊形式,探讨其内含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培养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上应结合实际,始终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切不可偏离教学大纲,削弱外语专业水准,损害自身的知识结构.本文从师资状况、生源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了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应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持慎重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寻根与章太炎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国、保种、保教"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者主要的话语诉求。它使许多知识人常追思"国学"及其承载的国族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础去建构对现代中国的认同。在这一群体中,章太炎即是表现突出者。他对国学内涵的重新发掘就是意在建构国人对现代中国认同所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这既是文化民族主义的自觉,又是在外在危机压迫下的文化寻根。但却不意,章太炎的此等努力,实则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知识和话语体系所隐含的权力体系在近代中国的复制,并割裂了中国的历史。同时,这一独特的历史镜像,以章太炎为代表,具有新旧双重身份的知识群体对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文化民族主义之特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的限度和对新旧知识的困惑同时并存的独特文化现象。这更能说明他们何以能完成由"借种族革命、推翻异族政府"转向对现代中国认同的建构的缘由所在。它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话语诉求及其深层困境。  相似文献   

19.
试将汉日语法对比研究放在对外汉语学科建设中来认识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通过汉日语法对比研究,揭示汉日语法的共性和特性,从而深化对汉语本体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对日汉语教学,使教学向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