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斌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1):I0002-I0003
分布在余姚乡村的13座古桥中,有4座值得简要地写上几笔,因为这4座桥在余姚颇有名气,而且很有特色。白云桥鹿亭中村的白云桥,南北向跨溪流,连余姚、邯州两地,为石砌单孔陡拱桥。造型轻盈美观,犹似白云飘逸。桥原长39.2m,净宽2.75m,始建于唐贞观年问(公元627-649年),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修。1953年修手车道时,为筑路面,填没北坡台阶17级。现在桥梁长25.3m,宽3.8m,步阶南24级,北22级,桥顶护栏望柱上雕刻有4只狮子,神态各异,现尚存3只。桥东两侧都有对联,因年代久远,字迹难辨。为什么要在深山里建造这么高的桥,当地…  相似文献   

2.
张妮 《世界桥梁》2022,(1):123-123
杰拉德·戴斯蒙德大桥替换桥(Gerald Desmond Bridge Replacement)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港,主桥为双塔钢-混组合梁斜拉桥,全长约610 m,主跨长约305 m,桥面布置双向6车道。该桥替换1968年修建的旧桥(一座中承式钢桁拱桥),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已于2020年10月通车;旧桥计划在2023年10月之前全部拆除。施工中的美国杰拉德·戴斯蒙德大桥替换桥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余姚弯塔斜拉桥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余姚兰墅大桥主桥为国内首座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弯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75 45)m。介绍了该桥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及施工概况。  相似文献   

4.
泗河,从前是“横绝两京周道,为七省必经之津”,泗水桥建在泗河上,位于山东省兖州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春,成千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夏。据《滋阳县志》记载,为鲁憲王朱檀捐二十年俸银所建。桥长七十余丈,宽二丈八尺,去水二丈有余,洞十五(孔径7~8.4米不等),上有石栏杆七十二堵,“琢镂必精,砌筑无罅”。  相似文献   

5.
某桥已运行26年,结构形式为刚架拱桥。加固中需对桥面系及部分弦杆及斜撑进行拆除重建、保留加固原拱片、新增拱片等工作。上部结构拆除是控制本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拆除时应从拱顶向拱脚顺序分块对称拆除,以缓解原拱片压力释放。本文主要结合该桥加固施工,谈谈桥梁加固中桥面系及附属设施拆除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渡河桥成都岸隧道锚具有锚洞长、倾角陡、断面大、围岩地质差、碎裂岩发育、群洞效应显著等特点,采用三维数值仿真软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其围岩应力、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1)围岩开挖变形较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碎裂岩分布区域,埋深越大围岩变形越大;开挖后,隧道锚锚洞围岩变形量值最大为181.1mm,出现在锚塞体靠近后锚室段部位。2)碎裂岩分布洞段围岩塑性区延伸范围相对较大,深度最大超过7m。3)围岩损伤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在临空面附近,特别是碎裂岩分布洞段的边墙和底板部位;其中,以锚塞体和后锚室段损伤程度最为严重,围岩损伤最大深度接近5m。4)大部分支护结构受力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局部支护结构的应力值较大,出现屈服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余姚地处浙东,北濒杭州湾,南枕四明山,是一个山川秀丽,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余姚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成为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秦置县,汉建城,历史上名人辈出,被誉为“文献名邦”、“东南最名色”,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来积淀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古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桥梁是水乡民众交往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也是水乡的特点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市1526.86km2的区域内有各种桥梁近500座(小河小溪的无名小桥不计算其内),其中古桥就有上百座。古桥以石砌陡拱桥为基本型式,单孔和多孔兼有,石梁和木器并存。现存的古桥中,最早的建于北宋年间。这近百座古桥,已有一半多,因种种原因被拆除,痕迹全无,有的则被改头换面,虽桥名依旧,但面目全非,已此桥非彼桥了,尚有21座至今仍保护完好,现选择有代表性的7座分别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8.
某公路大桥为主跨240m的钢桁梁悬索桥,该桥运营多年后出现了钢桁梁杆件变形、锈蚀等病害,需要进行拆除。为确保拆除施工安全可控,拟定4种不同的拆除施工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拆除方案进行仿真计算,确定采用从跨中向桥塔方向拆除桥面系和钢桁梁,桥面板分为5块从最外侧向内拆除。拆除施工控制过程中,采取索鞍位置校正和跨中加载等施工控制措施,以确保该桥顺利拆除。拆除监测结果表明,拆除施工过程变形和应力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桥梁变形和应力均在容许范围内,拆除施工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9.
洛阳桥简介     
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惠安与晋江两县交界处,因横跨洛阳江而定名。据县志记载:从前这里是一个渡口,叫万安渡。水阔五里,上流接大溪,外即海,每逢风潮大作,数日不可渡。宋庆历初(公元1041年)郡人李某,始甃石作浮桥。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郡守蔡襄建石桥,长三百六十余丈,广一丈五尺左右,翼以扶栏,建南北中三亭。又据蔡襄自记:始造于皇祐五年四月,完成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十二月,从开工至竣工历时六年。洛阳桥分为南北二段,中间隔一小洲。南段长75.3公尺,桥高6.7公尺,计7孔,孔径自8.7公尺至12公尺不等;北段长452.2公尺,桥高8.5公尺,计41孔,孔径自6.76公尺到12.6公尺不等;两段中间隔一小洲约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9):189-189
<正>近日,在福建省加快危(病)桥改造现场会上,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作出加快危(病)桥改造重建步伐的决定:今明两年完成972座危(病)桥的改造建设,2011年前全面完成危(病)桥改造任务。据统计,福建省危(病)桥数据库内共有危(病)桥1342座,其中五类桥(存在严重病害危及通  相似文献   

11.
恩江大桥位于江西省永丰县城南门外,跨越恩江,全长360米,计22孔跨径为10.8~13.8米的联拱石桥。该桥始建于元代至元元年(公元1263年),旧名济州桥,屡经成毁。现桥系清康熙与咸丰年间所建。建国后用为公路桥,1956年曾进行整修。该桥始建于元代,旧称济州桥,为石墩木面桥,桥上建屋42间,元代成毁三次,明代历经水、火灾六次,清代又成毁二次,至清康熙年间(公元1663年),知县邓秉恒倡建石拱桥,僧人智元(宏济和尚)化缘募集布、谷、竹、麻等共值银1000两,便兴工建一孔,嗣后受到全县捐资,先后经12载,于公元1675年建成靠近北岸11孔恩江桥,迄今  相似文献   

12.
正位于德国林堡的既有拉恩河谷桥(Lahntal Bridge)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桥长400m。每天从桥上通过的车辆达10万辆。为了缓解旧桥的压力,在旧桥西侧修建了一座新桥。新拉恩河谷高架桥(New Lahntal Viaduct,见图1)比旧桥规模大,桥面总宽43.5m,承载双向8车道(旧桥仅承载6条车道)。新桥2013年开始施工,2016年年底通车,总造价为1.03亿美元。新桥通车后,旧桥在2017年秋季拆除。  相似文献   

13.
以某(18+26.4+18)m的3跨连续箱梁桥拆除施工为背景,提出利用贝雷梁和吊杆固定主梁,采用钻石钢线切割法将主梁切割成3段,利用架桥机调离中跨主梁移到空旷地带破碎.两侧边跨及中跨2 m余留段采用满堂支架就地破碎的拆除方案.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施工中结构内力和变形.结果表明,贝雷梁下挠幅度较主梁大,造成...  相似文献   

14.
南大联络线野芷湖特大桥为南湖至大花岭联络线上一座特大桥,桥跨布置为40×32m简支梁+(28+56+28)m连续梁拱组合梁+45×32m简支梁,上跨野芷湖区及南环铁路。该桥在运营过程中,因人为弃土堆载,导致26号~31号桥墩横桥方向发生了水平位移。通过外观检查、无损检测、脉动试验和桩基钻芯取样等方式,采集数据,综合评估显示桥梁下部结构受损严重,需要维修加固。为能在短时间完成加固并恢复铁路营运,成功优化了施工组织,采用快速设置临时墩技术、顶升T梁(解除钢轨和轨枕间扣件)技术、在维持铁路临时运营状态下快速完成桩基础、墩身拆除和重建技术,以及由临时墩向新建门式墩进行二次体系转换等技术,顺利完成该桥维修加固。  相似文献   

15.
李扬  马骉  王浩  王巍  程斌 《世界桥梁》2021,49(2):13-17
上海泖港大桥老桥为(85+200-85)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采用塔梁固结、塔墩分离的结构体系.随着航道等级提升,该桥桥下净空无法满足通航需求,且原结构损伤较为严重,对其进行拆除.考虑紧邻新建主桥、老桥斜拉索损伤等不利影响,提出一套以“先上后下、逆序拆除”为原则的拆除方案,依次对桥面系、主梁、斜拉索、桥塔和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的合理开挖顺序、施工工法及明洞施工影响,基于甬舟公铁路中公路涨茨隧道与铁路洋山隧道并行段,建立三维偏压山体与三洞并行模型,对不同开挖顺序与工法下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展开比选研究,并对明洞施工的作用效果及合适施作时机展开研究。(1)铁路隧道与公路左线拱底隆起区、与公路右线拱顶沉降区产生贯通,且公路隧道塑性区集中于近铁路隧道中下侧;隧道开挖导致自身洞周变形加速,相邻隧道拱顶、地表隆起,近侧拱腰扩张、对侧拱腰收敛。(2)公路左线拱顶、地表在相邻隧道施工时会出现隆起,且先开挖左线隆起时间最短,先开挖左线的工法中顺序3(公路左线-公路右线-铁路隧道)在围岩支护体系受力变形最优。(3)考虑施工速度及减小偏压隧道工法导致围岩扰动,提出三洞采用CD-二台阶-反向CD的新工法。该工法能进一步减小结构受力变形,并对铁路隧道拱腰收敛改善效果显著。(4)左线明洞施工回填土处未发生塑性破坏,且可以改善支护结构受力数值及不均匀(初支在左拱腰、二衬在右拱脚受力较大)的情况;左线明洞-左线暗洞-右线为最佳明洞施作时机,减小了支护体系的受力变形以及铁路隧道与右线的拱底隆起,并对右线左拱...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一些在役连续小箱梁的部分桥跨因不满足桥下车道或航道的规划要求,传统设计通常采用全桥拆除重建方案,存在经济性不足和不满足绿色低碳要求,为此提出了在役连续小箱梁部分桥跨维修-置换的绿色改造方法。以合安高速公路(G40)江淮运河大桥改扩建工程为依托,设计了5跨30 m连续小箱梁桥的边跨置换为20 m新边跨的绿色改造技术方案及新旧结构连续的关键构造。分析了边跨置换过程中全桥结构的受力状态、次边跨残留钢束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及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规律。形成了30 m旧边跨保护性拆除、20 m新边跨适应性建造、剩余4跨旧桥病害维修及新旧结构连续的精细化施工工艺。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改造中得到了成功应用,避免了4跨连续小箱梁的拆除重建,节约了工程材料和投资,缩短了工期,碳排放得以降低,达到了绿色低碳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原横坪公路上跨惠盐高速桥梁为(28+36+36+2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梁各腹板布置4根预应力筋。因该桥影响坪地互通立交主线二号桥建设需拆除。从技术、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对3种拆除方案进行比选,确定采用“门洞+支架”拆除方案:在高速上方搭设支架形成门洞以供桥下车辆通行,在其它桥跨下搭设满堂支架并预先顶紧;跨高速段箱梁沿跨中切断后,向两侧依次切割拆除箱梁。利用MIDAS软件对切割前、后的旧桥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旧桥采用“门洞+支架”拆除方案时,箱梁变形及内力均满足要求;对有开裂风险的局部施工段梁体采用临时加固措施,可保证结构安全;门洞上方8 m梁段采用纵向二次切割的优化方案,结构变形及内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熊礼鹏  尹华泉  郭智豪  马婧 《交通科技》2023,(3):103-105+112
文中以某立交拼宽改造工程为例,基于立交的现状条件、功能定位及堵点分析,提出立交拼宽改造和拆除重建相结合总体设计方案,并研究拼宽桥横向连接方式对旧桥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拼宽桥上部及下部结构分离、旧桥T梁凿除0.5 m悬臂、涉堤处桥台采用以填为主的高桩承台形式等措施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0.
广佛肇高速公路端州互通A匝道桥为跨越三茂铁路而设,桥墩距离既有广茂铁路的最小水平距离为12.48m,轨顶以上桥下最小净高为18.731m,采用预制架设施工;下部构造为圆柱墩配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梁。为了减少对铁路客运的影响,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确定利用铁路运输的窗口期进行施工。施工难点主要在于施工安全的管控要求非常高,对施工时间的掌控要求非常严格。上跨三茂铁路架桥机架设小箱梁(跨径30m,预制小箱梁6片)时,需搭设临时防护棚,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需临时封锁该区间铁路线路方可进行顶棚搭设及拆除作业。搭设及拆除顶棚时需三茂铁路线路给予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