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思政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文化自信的融入可以有效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但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培养的现实融合中面临诸多实践困境,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践行,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基础,是新时代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坚持第二课堂品牌育人工程;发挥社团育人功效,拓展思政教育载体;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提升育人亲和力;发挥新媒体育人作用,提升育人实效等路径,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党建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以对泰州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大学生党员和培养对象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当前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性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提升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底蕴和根脉。结合专业背景、课程内容、课程进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拼搏精神以及传统美德与内燃机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融合,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助高职学生践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高职"概论"课教学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教学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学理性的教学内容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彰显理论的文化魅力,用具有文化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践行文化自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经略海洋、盛世起航.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展开对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内涵研究迫在眉睫.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坚信向前看能用本民族文化来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向后看能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文化自信的关键就是热爱与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新时代需要从中国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的新高度加强对航海院校加强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部分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受阻,学生们的参与度不高。高校应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文化自信涵育不仅是高校履行教育使命的基本要求,还是推进立德树人、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无法一蹴而就,还需以文化系统呈现、文化深度体悟、文化理性认可,促进大学生由文化自发向文化自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逻辑理路进阶。  相似文献   

9.
文化即思维意识的一种情态,是人的思维意识的表露性反映,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存在。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里特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产生的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具体存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论文认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为依法治国提供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是丰富依法治国内容和方法的重要途径,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程中起重要地积极作用。通过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深刻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凸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自信理论的重视及全面践行,各大院校想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需求,"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更加凸显。大学生社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关注,?因为大学生能在社团中实现增强体魄、表现自我、满足交友、增长见识和服务社会等需要。可见,大学生社团文化是积极培育大学生校园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地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社团文化内涵进行界定、现状进行总结,为寻求全面提升大学生社团文化自信寻求合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基因是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最深层元素,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中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栖息地和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自信的原生因子和良田沃土,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资源地位,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转型总方针。新时代文化转型要求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积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2.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外来文化的干扰、不良信息的冲击,大学生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从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欠缺的原因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内容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弱、课外实践环节欠缺,接下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育人理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进行阐述,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从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占领新媒体阵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五个方面进行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先人以他们过人的聪明智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创造了优秀的精神文化,这是一笔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今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思想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自信视阈下,将经典诵读有机融入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分析了解经典诵读融入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经典诵读融入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通过语文教学改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塑学生杰出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从而进一步加深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使学生真正成长为新西藏建设发展进步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四个自信"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等。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由文化自负到文化自卑再到文化自信的演变历程,以及当代大学生文化认知喜忧参半的突出特点,对"一带一路"倡议中所包含的文化教育资源进行了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高校生命观教育这一问题,从挖掘传统文化生命智慧,丰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内容;鼓励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开拓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途径;倡导课堂教学结合传统文化,多角度开展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不仅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以文化人和人才全面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要在文化视域下积极探索强化教材体系建设、重视文化实践体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开创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而构建其文化自信更是实现乡村文化复兴及全面振兴的根基和关键所在。本文简要分析农村青年、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战略三者间的内在关联及研究现状,阐述增强农村青年文化自信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与时代价值。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当前农村青年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困境表现,思考并建议通过培育农村青年的文化主体意识、夯实乡村文化传承的基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发挥"乡愁"的助推作用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农村青年文化自信,使他们对家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投身并助力乡村振兴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契合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价值创新,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教育渠道、教育模式、教育载体和教育氛围上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