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雷电一直是危害牵引变电所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牵引变电所雷击事故时有发生,为加强牵引变电所的防雷水平,针对某220 kV牵引变电所发生的雷击事故进行研究,该事故使牵引变电所设备烧损严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雷电流幅值、雷击点过电压、建弧率、短路电流等的计算,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提出防雷加强措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研究结论:(1)如果架空回流线架设过高,当雷击回流线时直击雷将通过电缆直接引入到变电所内,另外,供电线不设进线保护段,则可能烧毁避雷器;(2)供电线首端架设避雷线、加强接地及研究母线保护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牵引变电所的防雷水平;(3)该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牵引变电所的防雷方案优化和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雷电过电压严重威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在接触网上装设避雷器是降低雷害的措施之一。但接触网避雷器的防雷效果还没有可供参考的理论分析。本文以我国接触网绝缘子的绝缘强度和雷电流的概率分布为基础,运用接触网雷击跳闸的概率模型计算比较接触网是否安装避雷器的雷击跳闸情况。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分析表明:由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外绝缘水平较低,容易在雷电过电压下发生支柱绝缘子连续闪络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分析接触网耐雷水平和各种防护措施的效果时忽略这一特点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避雷器并不适合广阔区间的分散式的防雷方式,而是在雷击比较密集的地点采取密集的安装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3.
雷电波侵入是牵引变电所主要的雷害方式,牵引变电所馈线侧抗雷线圈与避雷器的组合方式不同,对馈线侧设备雷电过电压的影响不同。拟通过仿真分析,探明抗雷线圈安装方式及参数对变电所馈线侧雷电过电压的影响规律,明确抗雷线圈的防护效果,对设计提出建议。首先,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建立变电所馈线侧模型,分馈线侧架设抗雷线圈和不架设抗雷线圈两种情况进行研究;仿真得到雷电侵入变电所时,两种情况下变电所设备的过电压波形;通过比较分析过电压波形的差异,得到不同情况下抗雷线圈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宝哲 《铁道学报》1990,12(4):15-22
本文对我国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的雷电进行渡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八种不同的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方式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比较;并分别计算了变电所内采用氧化锌避雷器和FZ-35型避雷器保护时变电所的可靠性;分析了线路出口处安装抗雷圈.避雷器布置和避雷器特性对变电所防雷可靠性的影响。推荐了合理的保护方式。所得结果,可供设计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使用。  相似文献   

5.
接触网防雷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本文结合雷害比较的几条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以及雷害发生的情况,对雷电机理、耐雷水平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出了其雷害防护的薄弱环节。并根据我国雷电活动频度,借鉴电力部门和日本国铁防雷理论,以年平均雷暴日60天为界,提出不同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雷电一直是危害铁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雷效果的好坏对地网性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电磁暂态分析软件搭建了地网暂态模型,意在对工程实践中典型地网布置方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今后防雷接地奠定重要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结果表明地网电位明显受土壤电阻率、雷电流幅值及网孔大小影响,随着土壤电阻率与雷电流幅值增加,雷击点处地网电位显著增加,但土壤火花放电地网电位并未与雷电流幅值成倍增加,且网孔越小,地网电位衰减越好,以雷电流20 kA土壤电阻率100Ω·m为例,网孔5 m×5 m地网电位与网孔10 m×10 m相比降低了22.3%;(2)研究发现距雷击点地中距离15 m处地网电位衰减基本达到最大,衰减约89%,且衰减程度与雷电流幅值无关;(3)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变电所防雷接地方案优化和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7.
轨道衡系统的防雷应在对雷电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轨道衡的结构特点和防雷重点对防雷技术进行针对性综合运用,全面防范,本文重点介绍了雷电的形成及破坏规律、雷电防护的原理和常用技术、轨道衡系统防雷设计的技术措施和施工重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架空接触网雷电过电压危害日益突出,其供电系统架空接触网是无备用设备,雷击损坏设备时将直接影响运营安全。津滨轻轨工程是架空接触网遭受雷害最为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之一,根据津滨线接触网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软件对接触网雷电闪络特性进行分析,改进津滨轻轨接触网既有防雷措施,提高其抗雷电灾害的能力,同时研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专用避雷器。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采取雷电过电压防护措施有效降低了雷击过电压条件下架空绝缘子击穿闪络破损概率,降低了变电所雷击跳闸概率,达到了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要求,满足了运营安全性的要求;(2)国内工程中对绝缘子没有防护措施,避雷器不能防止反击跳闸,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事故损失;(3)由于架空接触网绝缘子耐雷水平过低,因此并联安装带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防止绝缘子雷击损坏的有效措施;(4)接触网钢支柱应接地,接触网系统应架设架空地线,并应尽可能靠近带电导线,但不需特别抬高;(5)变电所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雷电过电压防护;(6)本文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相似文献   

9.
对焦柳南线非电化区段交流480轨道电路防雷进行了研究,分析设备现状及雷害成因,并针对防雷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达到施工简单、费用经济的避雷效果,减少了雷电对交流480轨道电路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杨志军 《中国铁路》1999,(4):22-24,35
提出在解决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存在问题的各种技术措施中,通过在变电所和分区亭安装可自动投切并联电容器组是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铁路信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信号设备防雷技术已不是过去狭隘的雷电防护,更是雷电及电磁兼容防护技术,铁道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防雷综合整治,但现场个别站仍存在不足,希望通过这起防雷单元故障分析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从电磁兼容与综合防雷的原理,分析电源防雷箱与配电防雷箱的异同及其优缺点,进一步探讨为什么铁路信号电源引入防雷,应该采用标准电源防雷箱,而不宜采用非标产品配电防雷箱。  相似文献   

13.
青藏线雷电活动规律及电子设备雷害防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雷电活动较频繁,具有年平均雷暴日数比同续度平原地区高的特点,但青藏高原的雷电机理和内地差异极大,具有高原特征,雷电强度不大,防雷设备要求不一定有较大的通流容量,但要有极低的残压。青藏线格尔木-拉萨段寒缺氧,人类生活较困难,要求通信信号设备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减少维修,防雷设备也必须能在高海拔地区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14.
铁路变配电所的雷击危害及防雷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铁路变配电所雷击的危害,介绍了防雷技术的应用情况,以达到减轻雷击对铁路变配电所的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雷电分析中,现有简单装置只能记录雷击次数,无法检测和记录强度。而分析雷击在线路上产生的电涌电压的特点和规律是做好防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记录雷击发生时在线路上产生电涌电压的具体情况更是基础之本。因此,研制一种随机记录电涌电压、电流产生的时间和强度的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遭受雷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合风电机组防雷的研究成果,对雷电的形成,破坏机理,破坏形式以及防雷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接触网系统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击过电压情况下,接触网的耐压水平,并提出了几种接触网的防雷方式。重点对避雷器的设置和接地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LGF—B型防雷分线柜集端子分线和电缆过电压防护功能于一体,安装在0区和1区的分界处。既实现了信号电缆的分线功能,又能利用柜内的防雷保安器有效地限制电缆上的过电压,保护信号机械室内的各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同时具有完善的器件劣化和故障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余韬 《铁道勘察》2012,(6):76-79
接触网一般为露天供电装置且无备用冗余。为了减少因雷击而导致的接触网事故,通过计算雷电的临界距离,分析了不同距离时雷击对接触网产生的各种危害,提出了针对不同危害的计算方法和防雷措施,并对提出措施进行利弊分析,确定不同条件下采取的有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信号设备是铁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而信号防雷工作是保证信号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雷害事故,设备损坏就会给行车带来较大的干扰,因此必须在管理、方法、制度上适应当前维修制度改革的需要,探讨加强重雷区的防护措施和防雷设备的基础管理,进行技术攻关,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努力减少雷电对信号设备的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