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气净化技术是解决公路隧道机动车废气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相关应用案例和研究成果较少,无法指导超长水下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本文结合国内某超长水下公路隧道案例,提出了3种可行的净化通风方案;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交通工况下隧道内典型污染物沿隧道长度的浓度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净化通风方案的污染物控制效果。通过经济性、环保性、可实施性等多方面比选,确定了适合应用在超长水下公路隧道的空气净化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2.
超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隧道的工程造价、运营安全以及运营效益等。基于此,文章以天山胜利隧道工程施工为背景,分析了静电除尘+送排式通风方案在超长隧道中的适用性,探讨了天山胜利隧道拟采用通风方案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该方案土建工程造价低,运营维护容易,特别是可以将污染空气就地净化,对于保护大气环境,降低隧道周边污染,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盾构隧道为超长线状封闭空间,在进行隧道维护和大修作业过程中会引起的大量扬尘,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隧道外环境影响极为不利。采用常规除尘工艺线状空间通风效果难以保障,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和大修工期。因此,文章以上海某越江隧道大修为背景,结合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装置优化及工艺组合,提出隧道施工扬尘三级降尘标准化工艺:即在作业点采取水炮喷雾,将扬尘控制在源头(一级保护),同时在隧道内安装静电除尘和水过滤除尘设备(二级保护),在两个隧道出口同时安装两套水帘喷雾装置(三级保护)防止扬尘扩散到大气中。最后探讨了采用不同降尘措施及布置工艺的实际降尘效果,为绿色高效降尘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尘埃污染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分析公路隧道施工中尘埃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钻爆作业、开挖作业、土石料搬运、破碎机操作及机械设备排放等。在此基础上,介绍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公路隧道施工除尘降尘措施,提出除尘降尘措施优化建议,以期更有效地减少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尘埃污染,保障施工人员健康,提高工程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5.
静电吸尘在公路隧道通风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静电吸尘机的原理、结构以及影响吸尘效率的因素,并重点介绍了公路隧道采用静电吸尘的纵向通风方式以及隧道内静电吸尘站的布置方式.在长大公路隧道中利用静电吸尘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烟尘、减少通风量、降低建设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静电吸尘技术在隧道通风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指出了开展与静电吸尘相关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威胁着洞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文章在调研国内外隧道施工除尘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干式除尘机的除尘机理,探讨了干式除尘机的除尘工艺和除尘效果;并指出施工中通过在隧道内掌子面前方30 m粉尘浓度较高部位设置干式除尘机,针对爆破、喷射混凝土等工序进行集中除尘,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增设通风系统不仅可以将隧道内CO等有害气体排出洞外,同时除尘机开机运行2 min后,粉尘浓度由75 mg/m3下降至3 mg/m3,即采用联合干式除尘机和射流通风机除尘,可以成功解决长大隧道施工中粉尘浓度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隧道大规模快速的发展,而钻爆法以其高效、经济的特点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施工期隧道钻孔、爆破、喷射混凝土、出渣等施工工艺都会扬起大量粉尘颗粒物,严重危害现场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施工现场的能见度影响施工效率和安全,同时大量颗粒物加剧机械设备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结合隧道开挖过程,根据粉尘在隧道内分布规律,粉尘产生因素及运移机理,通过比较隧道减尘、降尘、排尘、除尘、阻尘五种控制措施的特点,提出与现场相适应的粉尘颗粒物综合防治措施,从而减小粉尘的危害,提高现场施工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定科学的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特殊工艺,将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分为隧道开挖、爆破、施工用电、施工通风、出碴与洞内运输、支护衬砌等6个主要子系统.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定性分析,结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中各子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计算PHA中的子系统各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并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对公路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建立了安全评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PHA-LEC-SCL法确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罗汉山隧道设计为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为目前国内最大跨度公路连拱隧道.文章对超大断面连拱隧道设计的技术标准、净空断面选取、结构支护参数拟定、中墙设计、施工工法选择、施工辅助措施以及监控量测等进行总结介绍,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支护结构的强度及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为今后相关类似超大断面公路隧道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公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为切入点,对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论述,设计了公路隧道施工质量与安全监测系统,总结了系统需实现的主体功能,并对此系统的监测效率进行了实例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同类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区公路隧道在改善公路线型、缩短里程、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内龙隧道扩建设计实例,分析了新建隧道设计和扩建隧道设计的差异,探讨了既有隧道扩建设计中需考虑的重点因素与隧道洞口、结构、防排水设计及岩溶处理方法,为今后类似隧道扩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着手,对隧道发生火灾时洞内通风系统作用于风流的响应时间及污染物的影响长度进行了分析计算.依据隧道内异常情况的要求,提出了对现有通风系统的设计进行评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通风系统灾害情况下不同风流组织的响应时间,对比现有风机的基本性能及运转情况,提出了公路隧道在防灾设计方面的思路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通风系统的响应需作出明确规定;发生火灾时应慎重考虑风机的反转工况"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已成为重要趋势。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优势,解析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要求,针对现有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照明控制策略,根据隧道内外环境自动调节隧道内的照明亮度,实现节能降耗,并有效降低隧道照明能耗,提高照明质量,为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为提高隧道照明系统的性能和降低能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公路隧道养护施工管理过程中,通常存在着瓦斯等有害气体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此次研究从瓦斯监测和监控技术方面出发,提出了基于动态控制策略的监测系统,对监测内容以及监测方法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监控系统,在系统构建中设计了瓦斯等气体监控模块、管理人员环监控模块以及视频监控模块。对于公路隧道养护施工的重点区域和容易发生瓦斯气体聚集的区域,采用自动检测系统实施动态实时监测;对自动监测系统覆盖不了的区域实行人工监测,为公路隧道施工全局补充采集数据。相比于传统的有线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面对扩容需求时可塑性高且布设简单。此次研究所构建的智能监控监测系统能够在公路隧道建设工程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运行速度应用于公路路线设计的理念及意义,并结合国家规范标准与实例分析,介绍了运行速度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运行速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为例,在设计过程中探讨了隧道废气排放的几种方案及各自特点,分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三种比选方案,根据经济、技术及环境比选分析结果,推荐本工程采用“高风塔分流排污+射流式ESP废气净化装置”的组合式废气排放方案,在控制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的同时,可极大程度上减少隧道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可使隧道洞口周边空气质量满足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交通量或靠近城区的公路隧道车道数大多与道路一致,因隧道的管理运行速度往往小于路段运行速度,导致隧道通行能力下降,隧道入口段行车拥堵问题突出。文章以天府机场高速公路龙泉山隧道为例,从隧道的运行管理速度、隧道通行能力、建设造价隧道施工可行性、行车安全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提出了4洞10车道、按客货分流2(货车)+3(客车)+3(客车)+2(货车)的车道模式,该模式可实现隧道与道路相同的通行能力,有效保证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现有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特大灾害,包括常见的地质灾害及人为施工灾害,提出公路隧道施工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公路隧道施工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由数据库子系统、隧道围岩地质设计施工信息子系统、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与预测子系统、灾害综合处置子系统构成。利用较为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开发了隧道施工灾害综合处置系统。系统集隧道围岩设计施工信息、灾害等级评估预测、灾害治理三大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界面与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国道210线铜黄一级公路上的楼子沟黄土隧道采用了新奥法(NATM)设计和施工,为其它黄土隧道采用新奥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通过对已建成黄土隧道近几年的运营,对黄土公路隧道施工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数字化和物联感知系统,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和维护管理中,并通过机电系统管控一体化,动态感知各种要素信息,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提高隧道设施监测与养护水平,提升公路隧道联动及协同处置能力,实现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管控和服务水平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