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了表面疲劳裂纹检测在汽车修理中的重要地位,简单分析了疲劳断口的特征,重点讨论了汽车零件表面疲劳裂纹的发生规律及其常见部位。介绍了常用的检测方法,详细叙述了磁粉探伤和荧光探伤的工作原理和具体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2.
结合桥梁水下桩基检测的实际需求,简要介绍了一下目前国内外适用于水下桩基无损检测的技术,包括水下摄影法,水下探摸法,机器人法,磁膜探伤法以及3种不同原理的水下成像法,同时还介绍了水下桩基的裂缝检测技术,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于基于金属磁记忆的无损检测技术的矫顽力测试系统进行了介绍,并且将其应用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静力与疲劳试验之中,为其在正交异性桥面板的无损检测中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有益的参考。结果表明:矫顽力对于裂缝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裂缝出现之前矫顽力值基本保持稳定,因此,可以使用矫顽力测试系统进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裂缝的监测与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工业无损擦伤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探伤方法有五种,即人们常称的五大常规探伤方法。本文将首先介绍五大常规探伤方法及其特点,并结合汽车维修中的特定条件和需求,选出更适合于汽车维修的探伤方法。一、五大常规探伤方法概述 五大常规方法是指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1、射线探伤方法 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这些射线虽然不会  相似文献   

5.
桑塔纳轿车后桥疲劳试验中裂纹扩展应变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用于桑塔纳轿车后桥疲劳试验时疲劳纹生成与扩展过程应变场监测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原理,并且简述了监测系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6.
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栓钉剪力连接件的疲劳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栓钉疲劳裂纹检测方法。为此,通过疲劳试验在推出试件上制造带裂纹的栓钉,并进行相应的超声波探伤检测。试验发现超声波可以检出栓钉中的疲劳裂纹,但存在较高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国内首创的TP250/520悬架弹簧疲劳试验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及其结构特征;同时对该试验机的机构运动作了分析,它属于六杆机构;此外,又对试验机自动停车装置,升降装置、偏心及行程调整装置、传动装置和电气控制作了简要介绍。该试验机在桑塔纳悬架弹簧的疲劳试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完成了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模型试验的裂缝检测。试验经历了静载、300万次疲劳和破坏3个阶段。在静载和疲劳阶段并未发生裂缝损伤,测得在300万次疲劳试验后,桥面板混凝土开裂的临界应变值为87!"。试验表明FBG传感器可检测并追踪裂缝的发生发展。与传统电测方式相比,FBG传感器显示了灵敏度高,精度高,测试范围大等优点,这为组合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依据和科学基础。结果表明了FBG裂缝传感器应用于桥梁健康监测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五大常规探伤方法概述汽车维修中的五大常规探伤方法是指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射线探伤法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  相似文献   

10.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安全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振型进行损伤识别是结构安全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方现,根据振型应变能分布变化的损伤指数法对某些工况有效,提出一种基于应变能和动能的新损伤指数法,并将其与以前的损伤指数法进行了比较,其目的就是根据有限元模拟,论证用损伤指数法进行桥梁探伤和估计破坏程序的可行性。最后,根据一大跨混凝土的振型监测结果,用这种方法估计实际结构的破坏位置。  相似文献   

11.
读者E-mail     
海青:你好! 无损探伤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探伤方法有五种,即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 1、射线探伤法 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常用于探伤的射线有X光和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分别称为X光探伤和γ射线探伤。当这些射线穿过(照射)物质时,该物  相似文献   

1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成忠  陈万祥 《东北公路》2002,25(3):25-27,30
本文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半刚性基层的温缩机理,干缩机理和疲劳机理,介绍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模式,提出了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国内外反射裂缝疲劳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反射裂缝不同情况下产生机理的不同及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合沥青材料特性,提出反射裂缝疲劳分析的切实可行且能较好反映其特性的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最后提出反射裂缝疲劳形成寿命和疲劳扩展寿命预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五大常规探伤方法概述所谓5大常规探伤方法是指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磁力探伤法、涡流探伤法和渗透探伤法。射线探伤法是利用射线的穿透性和直线性来探伤的方法。这些射线虽然不会像可见光那样凭肉眼就能直接察知,但它可使照相底片感光,也可用特殊的接收器来接收。常用于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与电阻应变片同时监测,完成了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模型混凝土顶裂缝损伤检测。模型试验经历了静载、疲劳(300万次)和破坏3个阶段。测试结果表明无纵向承载裂缝出现时,FBG传感器测得相应位置的应变值。在破坏阶段,传感器布控区域相继出现裂缝损伤。利用FBG传感器测得了经历300万次疲劳循环后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模型混凝土顶发生裂缝损伤的临界应变值并追踪裂缝损伤的发展。与传统电测方式相比,FBG传感器显示了灵敏度高、精度高、测试范围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缩反射裂缝的疲劳扩展过程,基于断裂能释放率改进的Paris公式,应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疲劳扩展模型,得到沥青面层内反射裂缝扩展长度与温缩应力循环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面层反射疲劳裂缝寿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限断裂能释放率较高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长的疲劳寿命,可延缓反射裂缝向面层顶部扩展;沥青面层疲劳寿命随面层厚度增大、基层弹性模量减小而延长;降低基层弹性模量时,裂缝扩展每单位厚度的疲劳寿命会延长,抵抗温缩反射裂缝疲劳扩展的上面层深度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17.
工即人们常称的五大常规探伤方法。本文将首先介绍五大常规探伤方法及其特点,并结合汽车维修中的特定条件和需求,选出更适合于汽车维修的探伤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UHPC加固正交异性钢桥面时,由于钢面板存在贯穿型裂缝导致UHPC底面抗裂无法满足要求,提出一种新型钢板条-UHPC组合桥面结构。对12个正弯矩作用下钢板条-UHPC组合桥面构件进行静力参数试验,讨论构件的破坏模式及裂缝的发展与分布;对4个构件进行抗弯疲劳试验,研究构件在不同荷载幅作用下的刚度衰减、裂缝扩展、剩余强度,并提出适用于该类构件的S-N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带钢板条构件裂缝宽度达到0.05 mm时,具备超过20.1~28.0 MPa的名义开裂强度,相比无钢板条构件的7.2~9.7 MPa,对UHPC的抗裂性能强化作用明显;提高钢板条宽度对于UHPC的开裂抑制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平均裂缝间距而延缓裂缝宽度的持续扩展;提高钢板条宽度与UHPC层厚均可大幅提高组合桥面构件的刚度,使得构件在弹性极限后进入更高的强化阶段;钢板条-钢面板连接方式对于构件的破坏模式和裂缝发展无影响;荷载比S≤0.43时,构件在1 000万次疲劳作用后,刚度未现折减,裂缝宽度仅0.03 mm,可认为当S<0.43时,构件具备无限疲劳寿命;S≥0.76时,构件早期存在极高的损伤积累,当刚度开始衰减后,短期内即会达到疲劳寿命极限;对于S为0.43~0.76的构件,UHPC裂缝扩展缓慢,开裂后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刚度衰减,剩余疲劳寿命较高;直接采用目前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对4个构件的进行评估,结果差别较大;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针对钢板条-UHPC组合构件的S-N曲线,可为类似结构的疲劳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研究了重复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的开展规律,对混凝土及钢筋材料疲劳性能对结构裂缝开展影响进行了分析;修正得到了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疲劳荷载持续作用下,裂缝宽度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裂缝宽度变化率逐渐降低,最终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通过引入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相关参数以及受压区混凝土应变增大系数,修正得到的疲劳荷载作用下构件裂缝宽度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的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疲劳应力水平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规律进行了弯曲疲劳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混凝土裂缝的扩展。同一疲劳应力水平作用下,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调高,试验梁的裂缝宽度及裂缝长度相应变小,但裂缝宽度及长度变化规律图与其增量变化规律图基本相似,且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的自密实混凝土梁裂缝发展规律相近。相同聚丙烯纤维掺量的试验梁,作用的疲劳应力水平越高,其裂缝宽度及长度增长速度越快;同一疲劳应力水平作用,聚丙烯纤维掺量越大的试验梁,其裂缝宽度及长度增长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