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合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特点综合考虑运输径路选择过程中涉及的费用、事故风险、事故产生灾害、事故后补救能力等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径路选择问题.重点探讨了指标体系的建立,隶属度函数,权重的确定,并结合具体实例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实际验证的结果表明,论文所提出的方法较为实用,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径路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规避隧道内运输危险品的潜在风险,提出一种半开放隧道内易爆危险品运输的风险度量方法.考虑易爆危险品在爆炸时会对周围人员及设施造成伤害,为更好地确定运输的潜在风险源,根据半开放隧道的工程结构特点,基于冲击波理论和事故伤害模型的建模理念,构建风险度量数学模型,并进行风险公理验证.通过算例和敏感性分析,验证新模型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风险度量模型,新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全面、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新模型对于危险品运输量的敏感度较强,计算结果变化趋势更符合参数的鲁棒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风险分析是实施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援的依据.为了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在对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运输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事故概率修正系数计算泄漏事故概率,并确定了构成事故后果的3个要素.应用Alo-ha软件模拟泄漏过程和泄漏区域,进而建立了风险度量模型.最后,针对主要的风险影响因素,提出了减缓风险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量预测的网络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运输网络中,货主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径路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货物全程运输费用与在途货物流动资金占用时间的价值之和最小,根据这一原则,该预测模型运用网络规划的理论和算法求解综合运输网络的最小费用最大流,并最终确定网络中每条运输径路上的预测运量,该运算预测模型不仅可以用来对运输网络中既有运输径路进行运量则且还可用来对设计运输径路进行运量预测。当有若干个运输径路方案待比选时,对每条待选运输径路进行运量预  相似文献   

5.
石化产品的运输风险在运输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研究它可以对基于国内实际运输情况的事故概率以及其后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因运输成本和运输路线选择的研究比较成熟,这里仅仅就运输风险展开评价,通过对风险因素和风险项的量化,给出了个风险项的量化模型,通过各风险项的归一化得到总风险项评价模型,为企业运输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车辆运行受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对G4京港澳(K1510—K1841)事故数据分析,建立风险因素体系,并利用粗糙集、事故危险度对风险因素实现重要性度量,利用AHP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权重,并通过BP神经网络实现不同风险条件下事故概率预测,实验证明,AHP-BP神经网络是预测风险条件下事故概率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7.
易腐食品冷链运输的安全分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易腐食品冷链运输的特点,使用事故树评价法,建立食品冷链在流通过程中选择不同运输方式的安全模式。通过重要度定量分析求出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结合事故后果严重度的估计进一步计算风险,以风险大小确定系统的安全程度,提出易腐食品冷链安全运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危险货物作为原材料在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危险货物运输量也逐年增长,随之而来的大量运输事故却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建立了危险货物运输的路线选择模型并给出其合理的解决方法,该模型不仅使运输成本、运输风险和人口覆盖率达到最低,而且将运输时间对运输风险的影响纳入其中,对减少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减少运输路径沿线发生事故的风险及减少事故发生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为目的,利用交通流理论研究城市危险品运输路径的选择问题.首先利用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对路段发生事故的风险及发生事故后的交通损失进行分析,提出了路段风险度的定义;利用Dial算法对路段的损失幅度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各路段的风险度,建立了风险度最小的危险品运输路径选择模型;然后利用传统标号算法设计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路段交通量与其风险度的关系,得出路段的交通量与路段风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事故路段行车风险等级变化特征,将事故现场的形成至解除过程划分为出警、现场安全设施设置、现场勘查和救援及安全设施解除4个序列时段,选取交通流量、信息发布、现场处置、速度管理和驾驶员反应5个风险度量指标,采用乘积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物元、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确定事故路段风险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建立事故路段风险等级识别模型。以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事故现场为例,应用该模型确定各时段的风险等级,即第一时段为极度危险,第二时段为中度危险,第三时段为基本安全,第四时段为轻度危险。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客观,所建模型可用于事故路段风险等级识别,得到的风险时变特征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选择高效安全的中欧班列运输路径、管理运输风险,针对不同类型边境口岸节点延误时间特征,以威布尔分布刻画其延误时间的概率分布,并基于期望损失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风险价值测算方法。将延误风险价值作为一种运输成本,构建“风险-时间-费用”综合运输成本最小的中欧班列路径效用模型。通过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求解从成都到柏林的中欧班列运输不同价值特性货物的路径选择方案。结果表明:高价值货物对延误风险更敏感,货物贬值速率对延误成本影响更小;最优路径的平均风险延误率为0.46,边境节点延误风险较高;单位货物价值为300万元时,最优路径的边境延误成本是运输运费的1.2倍。对沿线边境站点的延误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理需要引起运输企业和铁路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风险控制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逐步延伸到军用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对交通风险的控制来防范和减少交通事故的观念逐步得到重视,各种交通风险应对策略也逐步发展起来。从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降低风险后果三个方面来考虑,提出三种交通风险的应对策略:回避风险策略、减轻风险策略、转移风险策略。最后,依据交通风险应对策略,提出了军用车辆交通风险控制措施,为做好车辆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都要求航务军交运输更为快速高效。基于我军目前航务军交运输的现状和部队任务形势的新变化,结合航务军交运输保障任务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多点装载这一运输装载方式,并分析了多点装载的需求和优势,对实施多点装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探讨,使这一新的运输方式在不断完善和成熟的基础上,能够成为传统运输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未来应急作战,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场快节奏、高消耗、大纵深、强对抗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国防交通动员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能力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分析了当前国防交通动员建设的现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国防交通动员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对于赢得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危险品公路军事运输是部队战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其运输风险较大。分析了危险品公路军事运输的现状和问题,例如存在专业人员缺乏、配套车辆缺乏、全程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对保障危险品公路军事运输的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整体最优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系统分析及风险测度研究,是实现规避高风险路段的基础关键技术.本文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为研究对象,结合典型区域特征,进行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复杂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测度模型,并以典型危险货物液氯道路运输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测度模型研究中,以泄漏事故导致的暴露人口风险损失和环境敏感区域损失两项指标作为评价对象,结合ALOHA模拟泄漏事故情景并将扩散情况载入ArcMap,分析泄漏事故所带来的价值损失.考虑运输成本,建立以系统整体最优--风险最小和运输成本最低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双目标规划模型.最后,基于实例结合蚁群算法对模型和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战时军交运输保障社会化是在军地联合保障体制下,充分运用地方力量,为军队作战提供交通运输保障的运作方式。其与交通动员有相同之处,但在性质、内容、历史沿革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平战时必须认清两者的关系,正确区分并合理使用,平时做好交通动员准备、推进军交运输保障社会化,战时快速有效地组织实施交通动员、选择性地实施社会化保障,以期发挥其最佳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发达国家军事交通运输法律体系的构建模式及其优缺点的分析对比,指出了我国目前军事交通运输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军事交通运输法律体系的设想和建议,对提高我国的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我军新时期的重要职能之一,军交运输保障有力与否,是决定部队圆满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非战争军事行动为背景,以军事交通运输为主线,分析了保障特点,界定了保障任务,明确了保障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障能力的对策和措施:健全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加快发展投送拳头力量,有效配置军地保障资源,开展军交专业训练演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