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技健美操是风靡全球的健美操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竞技健美操水平的高速发展,令我们为之感叹.她无论是在编排上、音乐选材上以及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表现力技术动作的娴熟程度上,都时我们从事专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作为一个专业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其运动中的表现力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影响竞技健美操竞技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赛前心理准备、兴趣、表情和乐感,本文就怎样培养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是培养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基地,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竞技体育“奥运金牌战略”的实施.国家决定在2005年以后正式由教育部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由此我国的高校竞技体育肩负起了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接轨的重任.我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有22个年头,对比国内外竞技体育成功经验的同时,通过描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开展的状况,分析高校竞技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竞技体育开展提出了建议,使得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并实现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接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调查并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竞技体育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及我国竞技体育十二五规划重要建设时期,提出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要合理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协调能力,建立教练员培训体系、考核标准及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建立人才培养的梯度制,形成多方面资金保障体系,加强科研投入,进一步完善竞赛体系,使江西省高校成为真正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的基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三个模式:根雕艺术的塑造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是精品;自助餐式的选择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竞技体育的竞争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特色。三个模式的有机结合,就是张扬个性,消除劣性,约束顽性,就是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真正培养基础厚、能力强、能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钟春华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B12):113-114,117
教学是由“教书”和“育人”两不可或缺的方面组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从增强业务能力的角度上“教好书”之外,还要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层面上“育好人”.“教书”和“育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把传授法律知识同法制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体育运动的现状,对21世纪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新的世纪里,竞技体育将会继续追求更高.更新、更快、更难、更准、更强的目标;现代科学技术对竞技水平的提高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竞技体育产业化进程会加快.体育作为一种健身手段将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呈现出科学化、信息化、终身化、素质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历届全运会我国各省市区代表团的竞技实力进行了研究,并分别确立了第九届、十届全运会代表团所属竞技实力集团,旨在揭示全运会竞技实力格局的现代特征,服务于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科学规划。研究结果表明:从集团间竞技实力的变迁看,各个集团内部的实力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省市区代表团跻身前3集团并重新进行实力定位;前两集团传统强省的优势正逐步减弱,集团内部实力排序都有所变动;第45、集团的省市区代表团整体实力虽较以前有所发展,但这两个集团成员的实力排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从经济发展区域的划分看,我国竞技实力自东部沿海地区经中部内陆地区至西部边远地区形成了1~5集团的逐级递减的梯层发展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比赛中时常出现诸如“假球”、“黑哨”等一些“黑色现象”。本文在对中华传统伦理义利观“以义为上,以义导利”的基本思想进行理性分析,对其赋予的现代意义进行探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黑色现象”产生的原因,论述了传统伦理义利观对现代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旨在唤醒那些违背职业道德,违反国家法律,为了个人利益去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在体育竞赛中“吹黑哨,打假球”的人们的良知,重建体育竞技场上的文明,促进我国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理论上取向于当时较为先进的美国"新体育"观及方法论,实践上根植于对我国学校体育的长期调查、实(试)验和研究。其核心观点是:认为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体质健康的教育",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家型体育人才观,主张体育研究理论与方法科学化。徐英超体育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表现为:"强体质教育"——实现体育"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独特功能,当下要着力培养和努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扬体育精神"——以养育体育精神为"质"笃行内修品质,以形成体育运动习惯为"本"外化体育行为;"促体育科学"——拥有新时代全新的体育理念,从理论到实践做到与时俱进,研究"真"问题,"正"解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形成和自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塑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今天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走向。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青少年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和广阔空间。但另一方面:一些负面影响也使部分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缺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已迫在眉睫。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使其自觉地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是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它们在发展进程中有相互交叉的结合点。体育社会化的本质是体育促进人(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社会化,同样是对人的培养过程,本文认为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体育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现代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探索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中渗透并体现着德育、智育、美育的教育。体育与德育有机联系、互相促进;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体育与美育的关系密切。要寓德育、智育、美育于学校体育之中,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职业院校生存三个方面阐述职业院校开展人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并从人文关怀、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等方面阐述人文化的主要内涵,最后从方法、内容和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人文化的现实运作,以期为职业院校开展人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体育电影是影视与体育运动的结合,通过影视作品的形式将运动赛事或者运动员经历展示出来。2017年印度一部体育类电影《摔跤吧!爸爸》登陆中国,好评如潮,获得了将近13亿的高票房。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利用电影传媒表达中国体育故事,向世界更全面地展示中国体育文化成为我们体育人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着力点要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上,进而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视觉,审视当下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过于注重对学生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类似于专业院校运动技术、技能的训练,忽视独立、自主、强大的学生个体生命之人格力量的锻造之现象,立足于三个层面,提出了构建大学体育教育观的一些思考,即在体育目标达成上,实现单向度传授技术向培养"完美人"的转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上,实现生命的被动维系向主动创造性超越的转变;在学习目标上,努力实现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期望对高校体育教师改革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要求和航海教育的特点,阐述了传承航海文化的重要性;探讨了根据专业特点、办学特色进行航海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挖掘和再现航海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足球技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达到取胜目的的自觉心理过程。个人技战术意识和集体技战术意识是足球技战术意识的两个方面,影响足球比赛结果因素很多,但技战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的技战术意识在比赛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意识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本文就足球技战术意识培养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李博彬 《家用汽车》2007,(1):138-140
汽车改装也像过去的武术一样,流派众多,每个流派还有许多分支,不过在国内最常见的就是视觉系和性能系的改装。不过很多车主还是选择了性能系、视觉系“两手都要硬”,就像本期的“黑马”。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要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住房、汽车、文化教育、旅游和服务等产业是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