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降低重型增压燃气发动机燃料消耗和热负荷,并使之运行在稀薄燃烧区,设计了一种宽域氧(UEGO)传感器控制器和基于此控制器快速实现稀薄燃烧控制的方法。该控制器通过采集UEGO、发动机转速和进气压力等信号,精确计算得到当前工况下的空燃比值,并与可标定的目标空燃比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混合气的浓稀状态,向基于理论空燃比控制的燃气发动机ECU实时输出模拟的开关型氧传感器信号。试验表明:控制器结合基于理论空燃比控制的ECU能实现燃气发动机理论空燃比燃烧和稀薄燃烧组合模式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建立并标定了进气道燃油喷射单缸汽油机一维仿真模型,探索了空燃比控制的新方法。依据经典控制理论,通过所建空燃比PID控制器与参数整定,实现了稳态空燃比控制。基于x-τ油膜模型,提出了其代数控制X-Y油膜方程,分析了进气道燃油传输过程对空燃比控制的影响;通过燃油阶跃扰动法,对X,Y参数进行识别,获得了X,Y参数MAP图,构建了离散化燃油动态补偿器,实现了空燃比在瞬态工况下的前馈控制。  相似文献   

3.
工况法外排放对车辆实际使用排放有较大的影响。在BN6V87QE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的标定过程中,对循环外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循环外排放主要产生于冷起动和暖机过程、加速过程、高速大负荷阶段。采取在冷起动阶段不使用过小的空燃比,在加速过程中不使空燃比偏离理论空燃比时间过长,及在高速大负荷阶段空燃比不要过小等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循环外排放。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油机过渡工况的空燃比控制精度问题,对装备FAI电喷系统的汽油机进气道内燃油动态特性现象学模型(X-τ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并分析了进气道温度、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对模型参数的影响。通过对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进行的基于模型的控制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满足汽油机对过渡工况空燃比快速响应、精确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排放限值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开关型氧传感器已不能满足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控制精度更高的线性宽带氧传感器(Universal Exhaust Gas Oxygen Sensor,简称UEGO)。宽带氧传感器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空燃比反馈信号给ECU,ECU依此信号精确地控制喷油时间。  相似文献   

6.
一、氧传感器简介1.氧传感器燃油反馈控制系统 氧传感器是燃油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用汽车示波器观察到的氧传感器的信号电压波形能够反映出发动机的机械部分、燃油供给系统以及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并且,所有汽车的氧传感器信号电压的基本波形都是一样的,利用波形进行故障判断的方法也相似。2.氧传感器与三元催化器 发动机电脑利用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混合气的空燃比,即令空燃比总是在理论空燃比14.7的上下波动。这不仅是发动机进行完全燃烧的要求,也是三元催化器中两种主要化学反应(氧化和还原)  相似文献   

7.
1氧传感器的作用及原理对于使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车辆,为了降低尾气排放污染,必须精确控制空燃比(始终接近14.7的理论值),从而充分发挥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作用,降低排气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的含量。氧传感器的作用就是监测尾气中的氧含量并反馈给ECU,ECU根据反馈的信息判断实际空燃比的大小,继而对空燃比进行修正,从而达到精确控制空燃比的目的。氧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10.空燃比(A/F)检查(如图25所示)(1)检查目的为了确定故障是空气燃油混合物过稀还是过浓。(2)标准使用一台诊断仪(手持式测试仪),检查氧传感器或短期燃油调整器的电压。(3)改变空燃比平衡的因素①当空燃比是小的(浓的)时候,考虑引起燃油系统喷油量增大,或者连续喷油的因素。●传感器范围/性能问题●与传感器系统的搭铁接触不良●喷油器滴漏②当空燃比是大的(稀的)时候,考虑引起燃油系统喷油量减少的因素。●传感器范围/性能问题●燃油压力低●与喷油器系统的搭铁线接触不良●氧传感器系统故障(信号显示混合物浓)●由于积炭燃油被吸收11.机…  相似文献   

9.
伏 尔伏轿车LH型电控 燃油喷射系统采用加热型氧传感器,检测实际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的偏差情况,控制电脑接收到空燃比偏差值后及时修正喷油量,使实际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相一致,降低排污,实现发动机电控单元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0.
高惠民 《交通科技》2011,(Z2):136-139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对空燃比的控制是通过燃油喷射的控制来完成。发动机工作时,ECU从传感器获得空气流量等信号,计算喷油量,从而使混合气空燃比达到预先设定的最佳值。发动机工作时,如果进气系统和燃油供应系统发生故障,都会造成混合气空燃比失调。文中应用丰田皇冠3GR-FE发动机运行的仿真数据,对于上述原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高压共轨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研究了等油量和等空燃比条件下柴油机性能随高原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等油量下,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海拔3 000 m以内中高转速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在海拔4 000 m以上标定转速下增压器超速,海拔5 000 m,900 r/min时发动机因空燃比过低而无法运行。等空燃比下,同0 m海拔相比,海拔5 000 m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7.2%,扭矩平均下降近40%,动力性下降严重。等油量或等空燃比方法不符合我国高原实际情况,需要建立新的柴油机性能高海拔修正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靖  罗贤芳  何联格  陶文祝  赵超 《汽车工程》2020,42(4):439-444,476
基于某高速汽油机,对燃烧室结构、燃油喷射特性、凸轮型线改型设计为稀薄燃烧发动机。提出利用响应面模型对正时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的研究方法,并建立利用响应面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的流程。以提高有效功率和降低有效燃油消耗率为优化目标,以点火正时、空燃比和进排气正时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发动机性能与响应面耦合优化模型。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较标准混合比燃烧时,稀薄燃烧发动机的进排气提前角减小,点火正时提前,最低燃油消耗率下降3.9%,最大功率提升9.7%;同时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提高了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姜宏 《汽车工程》1998,20(4):228-232,248
本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设计了空燃比分布表格,在其指导下对油特性MA进行了匹配实验。以满足提高经济性和动力性,降低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电控方式来准确的控制喷油量以保证空燃比。其中快速电磁阀的开、闭时间、电磁吸力等参数要求严格,这里以高速电磁开关阀为基础,对高速电磁阀的结构,开关特性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利用先进的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AVLBOOST对于样机全负荷时中高转速范围内的部分工况点进行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的模拟优化计算;确定了与之对应的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可以实现在不降低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16.
车用汽油发动机空燃比及点火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振东  钱耀义 《汽车工程》1999,21(3):162-166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CA488Q发动机空燃比及点火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空燃比及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台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后CA448Q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怠速稳定性都较原化油器发动机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变海拔环境下的车用柴油机进气压力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用柴油机运行在高原地区外特性恶化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变海拔环境下柴油机进气压力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高压级增压器旁通阀流通系数来动态调节二级涡轮可调增压系统压比。在基于最佳空燃比和最大输出功率的柴油机进气压力动态控制仿真基础上,建立了高压级增压器旁通阀流量系数与转速及大气压力的匹配关系。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大幅度降低了大气压力变化对柴油机外特性的影响,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JSAE Review》2001,22(1):9-14
If an engine with an electric throttle valve control and CVT is fitted to the powertrain, fuel consumption becomes economical while the throttle valve angle and the gear ratio of CVT are controlled simultaneously. If the engine is operated with a lean air-fuel ratio (A/F), it is also effective for fuel economy. Therefore, combining A/F control with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the throttle valve angle and the gear ratio becomes a more important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train of a car. Though these input-output relations were complicated, an adequate and convenient control method was required for the synthetic powertrain control. From such a point of view, Engine-CVT-A/F consolidated control using decoupling control theory wa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