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汽车追尾事故再现分析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针对汽车追尾事故碰撞速度计算模型,运用多元函数的不确定度理论,建立相应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各不确定参数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然后通过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最终得到车速估算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从而得出合理的车速估算结果。文中结合一个典型车速分析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汽车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照往复式内燃机测量方法,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式,对求解汽车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变量的分析,给出了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有效自由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为同类方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分级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面不平度的现有分级标准,采用傅里叶逆变换的方法模拟8个等级路面不平度高程数据,计算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参数,提出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分级参数.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傅里叶逆变换方法模拟的各级路面分形维数均在1.60左右,差别很小,表现出明显的自相似性;路面不平度指数结合了路面不平度的传统的统计特征参数与分形维数,因而更适合路面不平度的分级;路面不平度指数随功率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由高级到低级呈明显增大趋势,路面不平度等级越差,路面不平度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4.
公路曲线的不对称问题,是由于圆曲线两端缓和曲线不等长引起的.本文分析不对称曲线的构成方式,解决不对称曲线中的偏角分配问题,并提供不对称曲线计算所需的全部公式.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一辆2013款江淮和悦三厢轿车,配装江淮HFC4GB2发动机,行驶里程2967km.客户首次来店反映夜行示宽灯不亮、空调不工作、启动机有时不回位、升降器不工作.首次进店初步检查故障不能重现,一切恢复正常.两天后客户再次回店,以上故障变得严重,启动机每次都不回位,空调鼓风机不工作.  相似文献   

6.
碎石土高边坡是路基工程中一种常见的特殊路基,对于需要加固的不稳定路堑高边坡,潜在不稳定面的确定是最重要也是首要的问题,提出采用GEO slope/w搜索潜在不稳定面并对不稳定面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不稳定面作为边坡加固的潜在不稳定面,按照不平衡推力法计算边坡的设计下滑力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乐观者认为,宏观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影响是结构性的.而实际上.多重危机当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必将影响行业中的每个企业,上游涨价不可能不引发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强化,国际市场受挫不可能不带来"出口转内销"的压力,竞争压力下的行业洗牌也不可能不牵涉资本运作与上下游资源整合,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是事实.  相似文献   

8.
远虑与近忧     
正2008年夏初,美国金融危机高潮将至未至,债券巨人PIMCO公司CEO穆罕默德·埃尔-埃里安著书《当市场相撞》(When Markets Collide),称那场危机源于国际金融体系范式变迁。其间有一段话:"天下只有四种事:重要而紧迫的,重要但不紧迫的,不重要但紧迫的,不重要也不紧迫的。谁都能识别哪些是重要而紧迫的,哪些是不重要也不紧迫的。在此之外,成功者重视那些不紧迫但重要的,而失败者重视那些紧迫但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制动器惯量台制动力矩测量不确定来源,建立测量制动力矩不确定度数学模型;从而计算A类、B类不确定度评定,最终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给出惯量台制动力矩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空调不制冷。 故障诊断:一客户反映空调系统不制冷。经检查发现,空调压缩机电磁线圈没有电压,导致压缩机不工作,两个散热电子风扇也不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充电习惯和行为特征,并探索不同城市级别、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充电设施消费者充电行为差异性。通过分析和对比,挖掘不同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充电特点,以及在充电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不便,一方面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了解消费者充电行为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充电设施的完善和改进提供方向。此外,在分析消费者充电现状的同时,还进一步了解其对充电配套设施的需求和期望,为未来充电设施布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充电需求。同时,部分充电站规划不合理导致充电站空间布局和服务容量与实际充电需求不匹配,充电站利用率低和用户充电不便并存的现象已经成为了电动汽车产业痛点。充电站的合理布局规划是优化电动汽车使用体验和充电体验、降低用户“里程焦虑”、提高充电桩利用率、优化城市电动汽车交通网络和电力网络的关键,也成为当前电动汽车及智能交通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提供该领域较为全面的综述视角,首先概述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情况、设施类型、相关标准,总结从“车端”、“站端”出发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估计方法,然后从选址、定容、求解算法维度分析充电站规划模型,列举国内外在多优化目标、多约束条件、多阶段规划的覆盖模型、截流模型等规划模型中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各经典模拟网络和实际城市环境中的测试、应用情况,最后对目前充电站规划领域存在的充电需求估计准确性、充电站与未来需求的匹配度等问题进行总结,对“车-桩-路-网”互联时代下充分利用电动汽车的分布式储能、灵活充放电的特征进行有序充电引导、新能源消纳、电网削峰填谷的协同规划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和商业运营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坚 《天津汽车》2011,(1):19-22
电动汽车产业化长期受到充电设施不足的制约,文章探讨了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充电方式选择和充电网络商业化运营的问题。通过充电站、充电桩和换电站各自的运营属性特征和优势缺陷比较,对不同时期充电设施的选择、空间分布、潜在的投资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及盈利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特别讨论了电池更换站的发展前景和其对未来汽车和能源产业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强调了充电网络运营者在未来电动汽车产业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车辆路径规划问题(VRP)通常只考虑载重约束和节点约束。随着电动物流车和充电站的增多,考虑充电时间与充电量成非线性关系的电动车路径规划问题(EVRP-NL)的研究在物流配送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段计算充电速率简化了以往对充电时间和充电量的非线性充电函数拟合方法,并对拟合函数进行了线性化处理。针对电动车物流配送的特性,构建了以最小化车辆固定成本、行驶成本、快充成本和换电成本之和为目标函数,考虑节点约束、载重约束、电量约束、时间窗约束及充电函数线性化约束的EVRP-NL模型,提出了由换电和非线性快充构成的非线性混合充电策略,其中非线性快充是考虑充电时间与充电量的非线性关系的快充方式。针对模拟算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普适性。针对实际物流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充电时间和充电量非线性关系的混合充电模型可减少35%的充电时间和69%的充电成本,非线性混合充电策略具有显著优越性。对快充电价和换电电价进行控制变量的灵敏度分析后发现, 使用非线性混合充电策略时,随着电价升高,充电方式从电价升高的充电方式转变为电价稳定的充电方式,且电价升高至一定程度,充电方式和充电成本均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15.
快速高效的充电方式对于推动汽车电动化,加快以石油为主导的传统交通能源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实现中国"双碳战略"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充电时间和充电损失的平衡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OC自适应分阶的两步优化多阶恒流充电策略。为实现充电过程的优化分阶,利用改进的二分K-means算法对基于内阻曲线的采样点集进行聚类,实现了充电区间关于内阻变化和分布特征的自适应划分。基于分阶优化结果,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哈里斯鹰优化算法(INSHHO)求解优化电流对应帕累托前沿。利用Logistic混沌初始化及自适应t分布突变算子对哈里斯鹰模型(HHO)进行改进,进一步提升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最后通过充电对比试验,将优化多阶恒流充电策略与恒流恒压策略(CC-CV)和均分多阶恒流充电策略在不同充电时间条件下进行充电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充电时间保持一致的条件下,提出的优化多阶恒流充电策略较恒流恒压策略和均分多阶恒流充电策略的充电欧姆损失最大分别减少1.03%和0.3%;在温升表现上,优化多阶恒流充电策略较均分多阶恒流充电策略的充电温升最多降低了0.82℃。  相似文献   

16.
<正>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投资规模达2000亿元,充电桩行业看似前景无限,然而在目前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涉足该行业的企业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虽然充电桩的业务前景十分可观,但想从此分一杯羹的企业仍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车载端与地面端充电设施统一起来,实现不同电动汽车与不同地面端充电桩之间高效、安全地进行无线充电,保证无线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信协议标准GB/T 38775.2-2020进行解读,梳理得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的一般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一致性测试的软硬件架构;最后,提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有助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测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多通过有线充电方式,极其限制电动汽车的普及。而无线充电技术多以电路较简单的较成熟的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为主,电磁感应的磁场发散性较强,对距离及放电受电线圈要求位置要求较高。现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磁耦合共振无线传输系统多针对固定汽车型号。本文主要研究通过接收次级回路的参数,从而控制主回路电容调制,以自动谐振的磁耦合共振无线传输系统来实现对不同接收回路的充电,从而满足对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充电兼容。  相似文献   

19.
赵兴福  魏健 《上海汽车》2012,(6):3-6,21
分析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技术的特点,介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现状,其中重点介绍最接近实用的电磁感应式技术.然后以行驶中的充电技术为重点,对将来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直流充电插座是新能源商用车上最主要的能量输入渠道,本文通过相关的数据对新能源商用车直流充电插座布置高度进行计算、分析,对国家标准中关于直流充电插座的布置高度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为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