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微处理编程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电连接线夹温度监控装置,对电连接线夹处发热情况进行移动监测,通过笔记本电脑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定位发热部位,对预防接触网电气烧伤事故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电气烧伤的原因以及目前既有检测电连接线夹早期烧伤故障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ZegBee无线技术电连接线夹在线低功耗温度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接触网电连接线夹的检测效率和改进故障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接触网用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的技术条件、成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利用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等手段,分析电连接线夹产生松脱及裂纹的原因。同时,对进口及国产电连接线夹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和压接工艺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压接式电连接在高速铁路接触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电连接线夹的压接质量,直接影响接触网的可靠运行,甚至可能影响行车安全。通过阐述衡柳线接触网情况,探讨电连接线夹压接方法,以提高压接电连接的合格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弦和电连接是电气化铁路接触悬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气负荷是接触网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目前世界上电气化铁路主要采用载流型铜合金绞线整体吊弦和软铜绞线电连接。本文从耦合平行导线电路计算原理出发,结合工程实际对接触悬挂吊弦和电连接的电气负载能力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吊弦和电连接的电气负载能力需求,意在提出接触悬挂电连接的设置原则。研究结论:(1)载流型整体吊弦具有显著的多点并联分流作用,仅在变流点附近的3~5个吊弦和1个电连接明显参与了接触悬挂的电流分配,其余吊弦和电连接几乎不参与,电流趋近于零;(2)由于吊弦的载流能力十分有限,在持续变流点处的吊弦不能满足持续载流要求,应设置电连接;(3)电连接设置的具体原则为:在供电线上网、绝缘锚段关节和非绝缘锚段关节、满足电流径路需要的不同股道接触网之间等处应设置电连接,而其余部分无需设置电连接;该设置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相似文献   

6.
宋兴海 《电气化铁道》2023,(S2):79-80+87
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起导电功能的回路称为主导电回路,是接触网电气部分最重要的环节。主导电回路分流是导致接触网设备烧伤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采用绝缘滑动吊弦的区段,主导电回路分流危害性更为严重。本文就主导电回路分流对接触网设备的危害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接触网运行实践的总结,介绍高速铁路接触网PW线安装形式存在的隐患,分析PW线线夹烧损、PW线断线的成因,指出PW线线夹电气当量不足、上跨接触网的弊端,提出PW线架空改电缆、采取绝缘安装方式、补强PW线连接点等多种整治方案,对不同供电方式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示温材料对接触网主导电回路进行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示温材料对接触网主导电回路电气连接部位监控的作法,供从事接触网运行检修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的各类故障中,电气设备烧伤故障因其事前难以发现而危害性又大,已越来越引起供电运营检修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接触网运营中发现的一些电气烧伤问题进行分析,并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出了防治接触网设备发生电气烧伤故障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现有C型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和E型接触线电连接线夹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型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和新型接触线电连接线夹进行了结构及功能优化,提高了电连接线夹的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接触网设备各类故障中,电气烧伤因其事前难以发现而又危害较大,已越来越引起检修运营部门的重视,本文从接触网设备运行检修角度对接触网电气烧伤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既有接触网设备的更新改造,通过更新材质,提高线索载流量和绝缘强度来达到提升接触网供电能力是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通过巡视和检修发现,改造后的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治理接触网设备发生电气烧伤故障已成为铁路基层供电运营单位亟待急需解决的问题。经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实践,揭示了烧伤的成因,提出了治理的相关标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地区的高速铁路工程中采用了非载流吊弦,与载流吊弦相比,在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方面存在差异。为解决非载流吊弦线路接触悬挂、电连接等设备电气负荷特性问题,利用CDEGS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模拟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接触网导线空间几何分布的计算模型,对非载流吊弦线路的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取流点附近的电连接流过的电流最大,且最大电流不受电连接数量的影响,在中心锚结装置两侧设电连接可有效抑制电流流过中心锚结装置,并据此提出电连接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模具在使用中频繁出现损伤接触线的质量事故,对既有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及其压接模具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经验分析原因,从而研究出一种新型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模具。  相似文献   

15.
张刚毅 《电气化铁道》2009,(3):21-22,26
在接触网的各种故障中,电气烧伤故障因其事前不易被发现而危害很大。而电气烧伤问题中,设备的安装问题造成电气烧伤故障往往不被重视,本文结合西安铁路局接触网运行中的故障案例,针对目前隔离开关安装在绝缘锚段关节不同转换柱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思路并分析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电分段电压差产生电弧机理的分析,按分段绝缘器主绝缘滑道击穿、机车停车电分段下引起事故、馈线加装串补后电分段处电压差加大3种情况进行分析,从机械结构,行车组织,电气性能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 电气烧伤问题在接触网设备故障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且由于它产生原因复杂,潜伏期较长,不易及早发现,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结合一个实例,谈一下我对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轨供电系统接触网结构和运行特点,建立了城轨供电系统接触网可靠性的故障树分析模型,计算接触网可靠性指标.分析了影响接触网可靠性的主要故障原因,通过求取接触网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得出影响系统可靠度的直接原因,并进行底事件故障重要度分析.接触网电气失效的影响因子排在前几位的底事件分别是定位线夹松动和断裂,以及软定位器锈蚀等定位装置失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接触网可靠性的措施--特别加强对接触网定位装置的巡查.  相似文献   

19.
冯引社 《西铁科技》1999,(B12):11-12,30
本文通过对接触网运营中常见的电气接触、电气烧伤的分析,并经过现场实践总结,提出了几种电气的预防措施,旨在围绕防止电气烧伤确保供电设备安全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广州地铁一号线柔性接触网绝缘锚段关节处发生的断线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并设计出新型线夹,可改善连接线端的受力状态,彻底解决了原线夹无法检查线端燕尾槽状况的问题,达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