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管道输送石油的生产过程中,热媒炉是给原油进行加热的设备。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输油的安全、节能。以铁大线的加热炉为例,用PLC逻辑控制器实现热媒炉自动化控制,结合热媒炉工作原理,以S7-300PLC为炉控系统,实现热媒炉助燃空气和燃料油的自动控制与优化燃烧,达到了节能、降耗、保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提高汽车的操纵性能、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汽车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地铁供电系统中的谐波和无功功率等问题给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基于此,对地铁变电站的谐波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谐波抑制技术,根据地铁变电站的无功功率特点与补偿需求,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偿技术,并对技术实施效果评估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地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为城市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2021年9月30日,安徽省首个"5G+源网荷储"新一代变电站示范工程——淮北谭家变源网荷储示范工程,在濉溪县杨柳镇开工建设. "5G+ 源网荷储"变电站,将先进的5G 通信技术、装配式建造技术与光储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助力能源供给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能高效.该站由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和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主要包括" 三站一网",即一个变电站、一个磷酸铁锂储能电站、一套一体式全预制集装箱数据中心站、一套含光伏发电、能量控制的微网系统.该站融合变电站、储能电站、数据中心等多个运维对象,可通过全息感知、智能研判,实现一体化运维.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光纤环网的PLC控制系统在平乐至钟山高速公路木冲隧道监控中的应用实践,详细介绍了基于光纤环网的PLC控制系统的整体配置以及交通控制、照明控制、通风控制等子系统应用方面的内容。该PLC控制系统通过对隧道内外环境的自动检测和外场机电设备集中区域的联动控制,在隧道管理站监控室和外场机电设备间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监控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通信效率,保障了隧道内的行车安全,可为今后的高速公路隧道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速公路隧道主要采用PLC作为区域控制器,对隧道内各系统的设备进行信号采集及控制,PLC出现问题会对整个隧道的控制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文章通过对广西高速公路隧道PLC系统运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在通信结构、PLC控制柜、信号传输以及软件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优化方案在新建路段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其能够提高PLC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保证隧道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清华紫光DCAP系统在临邑输油站变电所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靠供电和自控制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清华紫光DCAP(分散式数字保护与控制单元)监控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在临邑输油站变电所中的应用。该系统全分散设计,构成自动化系统方便,硬件简化、软件系列化,直接交流输入,保护监测功能完整,简化了设备安装及测试,可保证微机化二次设备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并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错误操作,满足输油站变电所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某客运滚装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工程为例,从工艺方案、关键设备、自动化控制及监测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应用四个方面,研究了客运滚装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关键技术,对提高客运滚装码头的作业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作业成本,减少客运滚装码头作业安全事故,推动码头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通过信息、设备、人员的共享、集成、集中,实现了编组站运输生产指挥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综合自动控制系统。在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员设置、减轻劳动强度、卡控作业安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全路编组站应用的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 (CIPS)系统和Synthetic Automation of Marshalling (SAM)系统,简要分析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了近几年来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选型设计、开通准备、功能完善、日常维护、实际应用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完善建议。相关方案和建议对丰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系统使用效果、完善系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对气瓶阀的生产和检验制定了相关标准,但是没有配套的型式试验测试系统来检验。采用2套PLC测控装置,设计了一套高压气瓶阀型式试验测试系统,给出了整个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软硬件设计。系统可对气瓶阀尤其高压气瓶阀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全面的测试。管理计算机通过交换机与两套计算机测试系统组成基于PLC和监控组态的分布式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和共享。测试系统自动化程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正>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先进的箱式变电站技术,将云平台移至手机等智能终端,充电层集中于箱式变电站,剩下最底层的电气技术层开发为车挡式终端充电器,并通过低谷充电、电池柔性充电寿命管理系统和云平台终端技术全面解决汽车群充电问题,引领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能源互联网。有人认为,在过去的5~10年里,中国最好的产业是互联网平台下的电子商务,而在未来的5~10年里,中国最好玩、最有创造力的产业可能是在互联网平台下的新能源汽车。提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都会想到充电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铁路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实现对铁路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化铁路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化铁路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优势,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化铁路电力系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应用策略,以期为电气化铁路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集机械、液压、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传感器、PLC、信息采集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智能交通实训系统的技术原理,阐述了所研制的基于综合科技的智能交通实训系统各子系统的组成、运作方式及教学用途。  相似文献   

14.
对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图形信息丰富以及实用高效等特点及优势进行了总结,对原图数字化处理、数字地球技术、地面数字测图、航测数字成图和数字化地籍技术等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压力容器检漏的自动控制问题,研究出以PLC为主控系统的自动检测装置,该装置以压缩空气为介质进行信号传递和控制,并能根据需要调节检漏压力,流量和时间,该装置简化了硬件构成,提高了检漏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北京沃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中关村上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优秀创新型单位。沃华公司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十余载,凭借在电子、机械、自动化等方面的多年积累,依托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优势,致力于车辆安全、车联网、智能交通新技术以及节能与环保等新技术领域。汽车安全技术是新技术开发事业部着重发展的重点。频发的交通事故,深深的刺痛了每个沃华人的心。行车安全无小事,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石油管道输送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首先对国内外管道输送工业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然后介绍了国外管道工业在采用大口径、高工作压力管道,篝的输油工艺,高效可靠的输送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及先进的输入高含蜡原油技术等方面所采取的新技术及发展方向。最后给出了近年来我国输油工艺的技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使用LORA MESH无线物联网测控器系统来代替原有PLC区域控制器方案。该系统设备的采用,能够极大地节省控制电缆、精简布线、降低施工难度、促进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运行维护水平,可对各分系统设备根据隧道运行需要实行自动化控制,并与各系统设备联动,协同作业,实现隧道智慧化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农村公路路面质量评估准确性、开展针对性的养护,对自动化检测在农村公路路面质量评估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概述自动化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其次,指出传统手工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如主观性强、时间成本高及评估结果不精确;再次,以激光扫描技术为例,对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最后,阐述自动化检测对农村公路可持续性的影响,以期为农村公路路面质量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以便及时提前发现并解决农村公路路面质量路面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征稿范围     
1.设计与研究包括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验、工艺流程、线路选择、配套设施的选择、介质输送等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及相应的研究成果。2.管件与设备包括管道系统工程中使用的连接件、阀门、补偿器件、换热器件、执行器件、密封件等的设计原理、生产工艺、应用技术、安装与维修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与管道计量、控制、检测、清管、防腐、保温等有关的仪器、设备及其新工艺.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3.施工与焊接有关管路及储存设施在铺设安装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为维护管道的正常使用,对储存和运输不同的介质而采用的集输工艺及生产措施等方面的新工艺技术;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及设备、焊接过程自动化及控制、焊接机器人应用、切割工艺及设备、焊接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