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东欧国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格局中,地理位置独特,向西可辐射欧洲,是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西进欧洲的重要桥梁。从地理版图上看去,中东欧16国全部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是中国通过海路和陆路进入欧洲腹地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曾指出:"既然我们有两只脚,为什么只用一只脚站着?"他主张中东欧国家一只脚站在欧盟另一只脚站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一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谊深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东欧国家就较早地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60多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合作步伐不断加速,近年来更凸显了三个层面的机制推动:  相似文献   

3.
<正>许多国家正把中国企业作为吸引投资的"主攻"目标,中东欧国家尤其如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超过50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IT、电信、家电、汽车、汽车零部件、物流商贸、新能源、研发、金融、农业等领域,投资形式包括并购、绿地投资、股权投资等。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企在公路、铁路、港口、化工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验和技术都日趋成熟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香饽饽"。受欧债危机影响,被称为"欧洲东部门户"的中东欧国家也开始"向东看"。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路桥、中冶集团、中信集团等从上世纪60年代起便已在海外承揽工程。近几年,中企积极参与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已经超过50亿美元,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占中国在欧洲  相似文献   

5.
高铁十年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高铁已成为广大民众出行、旅游最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黄金名片"。当被问及为什么一直推荐高铁?他说:"高铁代表了中国装备技术的综合实力。"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后,"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李克强总理邀请16国外方领导人,一同乘坐G5901次高铁列车从苏州到上海,亲身领略中国高铁的舒适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11月24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苏州拉开帷幕,中国主场外交大戏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此次会晤除十六个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参会外,欧盟、奥地利、希腊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也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会议。中国希望,与这些国家共同推进中欧陆海快线建设,使中东欧成为中国同欧洲贸易联系的快捷通道。而此次峰会也格外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会议签订的主要协议以及双边会晤中磋商的合作都与基础设施有关。  相似文献   

7.
波罗的海、黑海和亚得里亚海等三海区域的沿线国家是中东欧16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所涵盖的重要区域。一些国家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通往欧洲的战略支点国家。本文通过对三海港区现状及主要问题简要分析,结合国家产能合作背景,对我相关企业在三海地区开发港口、工业园区以及相关的基建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波兰位于欧洲中部,海岸线长528公里,国土面积31.26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九大国。自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波兰始终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2014年,波兰GDP总量5468亿美元,增长率为3.3%。波兰是首个与中国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的中东欧国家,自2005年以来始终是中国在中东欧最大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9.
<正>拉脱维亚共和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与爱沙尼亚、南与立陶宛、东与俄罗斯、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近日,其内阁正在筹备组建一个工作组,负责协调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系列工作。事实上,近年来,拉脱维亚一直致力于强化与中国交通物流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中东欧十六国领导人会晤期间,中国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签订了在两国首都之间修建高铁的协议,这是中国铁路进入欧盟市场的第一个项目。不久的将来,随着"一带一路"交通优先,乘坐高铁去欧洲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中国企业对中东欧国家投资方兴未艾,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已经超过50亿美元,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占中国在欧洲的40%。中国企业承建的桥梁、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例如:首个利用中方优买贷款实施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项目;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马其顿两段高速公路,全长374公里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天津港利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我国新亚欧大陆桥转运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主要指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美洲西部、澳洲、中国台湾和香港)与亚欧大陆(主要指中东欧、西欧、北欧、中亚、西亚、蒙古、俄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1月21日~23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在上海举行。该届展会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以"生态、绿色、科技"为主题,结合轨道交通17号线、浦江线以及9号线三期东延伸开通的契机,集中展示了历年来绿色发  相似文献   

14.
正对中国轨道交通行业而言,当前正是"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期。据了解,中国目前正与俄罗斯、蒙古、印度、泰国等多国商谈铁路合作,并积极参与推动中老、中巴、中东欧、中吉乌及美国西部快线高铁等铁路合作项目。值得欣喜的同时,不得不提到另一隐藏的问题,事实上在中国高铁、地铁"出海"的过程中,曾经遭遇了"卖得不好"和"装备闲置"的窘境。究其原因,原来是装备卖出去了,但当地缺乏会操作的驾驶员,可以说技术服务还未完全跟得上。因此,中车株机公司与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联手,一边输出设备,一边输出驾驶员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6日,2019年中国职业技能大赛——第十一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捷安杯"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技能竞赛华北赛区河北、山西两省预赛在石家庄举行。此次预赛由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河北、山西两省七所职业院校的36名优秀选手参加了竞技。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工程机械第一品牌美国卡特彼勒董事长说,中国企业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徐工,要特别关注徐工在大吨位装备上的发展。徐工所进入的大吨位、中高端装备市场,正是他们的优势领域。中国品牌传播中国价值,中国品牌彰显中国力量。7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以"中国品牌中国力量"为主题的中国品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6日,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中国摄影报、海淀区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汽车驾驶学校(以下简称"海淀驾校")联合举办的"助力冬奥畅游西山驰名海驾"摄影联谊赛,在海淀驾校举行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信息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中国民用机场发展战略高峰会议"7月2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宣传国家针对民用机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产业政策,探讨民用机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战略。会议设立了三个专题(民用机  相似文献   

19.
<正>守土抗战,70余年前在中国大地上拉开序幕,交通运输业亦随之转入战争轨道。以《中国战时交通史》作者龚学遂的话说"运输事业之发展,实由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所促成。"特别是在战争时期,交通事关军事、民众疏散、物资迁移等重大问题,是关系到战争全局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得出结论,"在战时,则战争之胜负,国家之存亡,莫不视运输灵活与否为其断,其关系诚非浅鲜。"  相似文献   

20.
<正>70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1949年的几家修理机具厂,发展到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0家,2018年全行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一大批优秀企业正朝着国际化、综合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海外业务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产品出口到210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