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视角     
<正>义利观的对外传播义利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长期影响着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对外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注入了重要精神内涵。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对外解读好、传播好义利观的内涵、特色和影响,是中国外交和外宣的共同任务,也是长期任务,需要随着中国对外实践的不断丰富来不断创新推进。当前,做好义利观的对外传播,要准确理解义利合一的中国传统战略智  相似文献   

2.
媒体视角     
正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与新实践的对外传播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来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开创了一系列新实践、新经验。做好相关理念及实践的对外阐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助于增强我国在海外舆论场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道义感召力,从而  相似文献   

3.
媒体视角     
<正>讲好依法治国这个"中国故事"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中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长期以来,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背景下,海外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以及一党执政的质疑之声不断,如何对外讲好依法治国这个"中国故事",对于更好地树立党和国家的形象至关重要。对外传播好法制建设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软实力"方面的吸引力,提升中共及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还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底,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Lightspeed GMI合作开展了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4年中国形象海外调查显示: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表示乐观,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国际认知度和认可度很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受到肯定。此外,海外民众对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评价积极;对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国际秩序的认可度也在进一步增加;中国文化和科技依然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众评价较为积极的方面;在获  相似文献   

5.
媒体视角     
<正>"微时代"对外传播体系的构建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形式和以微电影、微公益为代表的微内容形态,甚至以微社交、微支付为代表的微生活方式,在掀起一场传播"微革命"的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微传播以更精确的传播内容,更简便的传播方式、更精细的传播渠道、更精准的传播对象,使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更强、覆盖范围更广,同时也为国家形象管理、危机传播、媒体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及话语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我国向西开放新国际通道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国家联合、区域融合、产业整合的角度,分析构建克—塔—阿新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提出完善"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构想;以向西开放的新国际大通道的规划建设为基础,提出应重点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每一句发言,都是思想的传递。在交通运输年度盛会上,在分组讨论中,简短的话语饱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请随小编一起盘点这些工作会上的"好声音"。推动交通运输主动适应新常态,关键是树立新理念、把握新机遇、提出新举措。必须深化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既要看到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在服务国家战略、加快转型升  相似文献   

8.
正从"三架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供给侧改革"是个新提法,此前较为少见。对于这个提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  相似文献   

9.
媒体视角     
<正>媒介视野下的国际传播当前,国际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和传播优势受到严峻挑战,新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对新媒体的利用和掌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全球传媒业正掀起融合发展的浪潮,而此次重新洗牌对于中国媒体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媒体融合给全球传播带来了诸多变化,从内容采集、制作生产到营销推广、用户反馈,新闻产品传播的整个流程发生了重构。需加强合作与互动意识,充分发挥整合传播的战略思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世界,大国角力不仅围绕经济、科技、军事等传统硬实力展开,围绕话语权展开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现象。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是我们向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更响亮的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路径。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增强话语自信,把中国发展进步的话语权、解释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紧扣时代主题,总结形成准确阐释中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意识,简单而言,应该是公民对国家利益的感知与认同,应该是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在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从事国际传播事业的媒体从业人员,缺乏甚至丧失国家意识。白为他人当"喉舌"、错向本国政府施压、盲目给自己历史抹黑、上西方话语霸权的套等国家意识淡漠的行为,成为形象国际传播事业健康发  相似文献   

12.
媒体视角     
<正>大力加强对外主题出版主题出版是图书出版的主线,是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前,需从世界与中国互动发展的高度,全面解读中国的广度、深刻解读中国的深度、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度,四个维度入手大力加强主题出版。而从管理层面上看,做好主题出版工作,出版界还要着力把握好坚持正确的出版观、科学的发展观、积极的引导馆、理性的市场观这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媒体视角     
正尊重网络传播规律促进网络健康发展在日前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并以此基调阐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问题。当前围绕网络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封堵甚至"一关了之"的极端观点和行为也不乏市场。习近平的讲话从战略高度阐释了网络发展的基本逻辑:一个健康网络生态的形成,需要尊重网络传播基本规律,从而释放其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之历史,始终是不得不和产业史与交通史关联着,而被研究、被整理。"——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世界上五千多年文明连续发展的大国,中国交通遗产数量巨大、体系博大、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是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治理、民族融合、社会沟通、文化传播、生态保护、对外交流体系构建的文明见证和历史载体。如今,健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脉络正进一步成为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15.
信息速递     
正1李小鹏:统筹谋划凝聚合力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11月23日,交通运输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研究体系、规划体系及分工方案。领导小组组长、部长李小鹏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求真务实、统筹谋划,凝聚发展合力,奋力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正>信息、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早已不亚于粮食安全和国防安全。接轨国际,建设坚固可靠的国家信息安全体系,是中国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大安全战略呼之欲出。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担任组长,在中央网信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标志着网络和信息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二者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演讲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题,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公开的国际场合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与随后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以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和国际视野,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际国内舆论的高度关注,古老的丝绸之路再度进发了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公共交通的可持续优先是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基本前提和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宏观政府层面、中观行业与企业层面、微观城市出行者层面进行全面、科学的措施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中强调,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他要求,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上,应坚持"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相似文献   

20.
媒体视角     
<正>创造丝路新辉煌——媒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为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报道者,也应成为其参与者、建设者以及推动者、受益者。需发挥好自身平台优势,以融通中外的国际化表达让国际社会能够更准确完整地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