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那天路修到我家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牧草枯黄,中交二公局花石峡至久治高速公路(以下简称"花久高速")DJ15标项目经理刘洋的歌声也带着一股苍凉,但他还是扯开嗓子唱得声嘶力竭,仿佛要把四年来的压力都通过歌声宣泄出来。历经4年苦熬,西北第一条低碳循环生态公路——花久高速全线通车,创造了青海省交通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一次性开工建设里程最长,桥隧占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交通效益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公路建设活动会破坏区域的自然环境,影响生态平衡,本文在阐述了公路生态环境研究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公路建设和管理中的环境特征,就公路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从综合设计、监管及施工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加强环境的一体系监管、完善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强化设计与建造统一性和加强建设施工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今后公路建设和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建设无疑会极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公路建设毕竟是一种大规模、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之荒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自然恢复。同时,新疆公路建设一般跨越多种地理地貌单元和生态环境区,公路分布具有连续跨沟、翻山越岭、穿越沙漠与绿洲等特点,荒漠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应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道315线叶城至墨玉段公路工程为例,对路线穿越的戈壁荒漠区和绿洲农田区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期工作,以贵州山区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例,首先概述了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与基本要求,进而以G326线金沙县新民桥至楠木公路改建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可为公路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京新高速公路TJSTFH-1段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创面三种处理方式(A:表土资源再利用进行生态恢复;B:深层土资源再利用进行生态恢复;C:裸露坡面无防护)植被与土壤的动态监测,探索了工程创面在不同处理措施下土壤质量状况、微生物活性状况与植被状况动态变化。认为工程建设过程中表层土壤是工程建设后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重要自然资源,其在N、P、K、有机质含量与微生物活性等土壤肥力指标上优于人工开挖的深层土壤,并且从时间尺度上,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明显优于深层人工开挖土层土壤,因此在工程开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资源再利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实际重点对隧道扩建工程及大跨度隧道工程关键技术、隧道施工预警方法、隧道环保及节能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述关键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生境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能够建立对象物种的适宜生境分布图,公路建设前期相邻区域中野生动物的生境分布也可以用该模型进行预测,以通过保护旗舰物种生境达到保护该区域中大部分野生动物生境的目的。以在建的鹤大高速为例,使用生境适宜度指数模型建立了花尾榛鸡的适宜生境分布图,选取植被类型、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度、距水源距离以及距公路距离这五个生境因子构建该模型。研究表明。在拟建鹤大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各2000m范围内,适宜生境占8.23%,中等适宜生境占46.94%,不适宜生境占44.83%,拟建鹤大高速公路沿线花尾榛鸡的中等适宜和适宜生境占优势,为55.17%,需在重点路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通过现场调查对模型进行验证,发现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区花尾榛鸡的分布特征,能够为该地区公路建设中的野生动物生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公路的快速建设与发展在促进社会物流运输发展、推动信息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建设用地也逐步增多,公路沿线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运用生态理念,加强公路设计,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交通事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青海省西宁市生态环境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西宁市生态公路设计理念及其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G218墩麻扎至那拉提公路为例,基于"节能减排"理念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加以利用,阐明节能减排效果,为新疆地区今后将要实施的绿色公路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路运输量及其增速是支撑地区生产总值(GDP)核算的重要基础指标之一。在我国现行公路运输量调查统计制度背景下,亟需开展省级行政区域内公路货物运输量地市拆分工作来满足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需求。研究在控制全省增量的基础上,引入交通运输基础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云南省公路货物运输量分州市拆分计算模型,并以云南省为例,对拆分计算得到的各州市周转量增速和各州市GDP增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州市周转量变动趋势与GDP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公路货物运输量分州市拆分模型可行性和合理性,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省级行政区域内公路货物运输量分州市拆分中。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先生在《〈鲁迅先生全集〉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有这种环境,所以历代有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其中如王逸少的书,陆放翁的诗,尤为永久流行的作品。"这段话的关键词是"环境"和"作品",此义映射于本期内容,则聚焦于"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12.
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公路建设,是加快公路交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总结了全寿命周期下的绿色低碳公路建设途径与关键技术,阐述了在公路建设各阶段的节能减排方法,论证了在全寿命周期理念下绿色低碳公路建设的可操作性,为绿色低碳公路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建设速度加快,为了交通方便及对过往车辆开展商业化服务,靠近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周边开始逐渐衍生出一些村庄及住户,而村庄往往以未经规范化设计的接入口形式接入国省道。周边住户出行方便的同时,也给国省道的交通安全带来隐患,进出村镇的交通工具往往以非机动车、电动车为主,造成了国省道路侧接入口过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严重、出行者违反交通行为等一些问题,给交通管理带来困难与挑战。现以国道G108平遥段为例进行研究,探索穿村过镇路段接入口管理与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切实提高我国公路检测和公路资产管理相关工作效果,对我国传统的公路检测和公路资产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总结,对高精度测量技术的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并对高精度测量技术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有效推进我国公路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丰富多样,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典型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发展情况,创新性地提出新型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好巴士"公交快线系统,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式的特性。其次通过分析扬州市城市空间结构、道路资源及客流需求,提出典型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在扬州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适用方案。最后介绍扬州市当前阶段实施"好巴士"公交快线系统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西藏地区某公路项目区域内25处沟谷泥石流为样本,研究西藏地区沟谷泥石流的特征,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对25处泥石流做出危险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藏地区泥石流灾害对公路的破坏方式,提出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建议。对进一步了解和防治西藏地区公路泥石流灾害提供理论价值,对西藏地区公路建设乃至其他基础工程建设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确定需要有效连接的节点是普通国省道规划的关键内容,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对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需要有效连接的节点进行了论证分析,主要包括城镇类节点、运输类节点和经济类节点,为江西省普通国省道网规划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货物配送是支持城市发展和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环节,但是同时它也对社会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为解决巨大的货物配送需求与城市中心严峻的交通环境的矛盾,基于城市公共配送系统的概念,设计了一个城市公共配送系统。选择了上海内环的一个区域,通过比较贪婪启发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确认了初始的149个需求点和18个潜在的配送站点,得到了最终的配送站点和车辆线路,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与融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在“九五”时期再上新台阶,公路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形势依然严峻。地方公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数量少、质量低、混合交通严重、通过能力低。这种状况极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本文以解决河南省公路建设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为例证,提出具有一般意义的公路建设融资对策。 一、改革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设想 1.公路投资渠道多元化 公路投资渠道多元化即公路投资由国家一元化投资转为国家、企业、社会、外商、国际金融组织等各方多元化投资。公路建设资金投入规  相似文献   

20.
以环境脆弱性为视角论青海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经破坏、扰动很难恢复,在公路建设中必须将环境保护贯穿全过程,以达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