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约租车因其方便、快速和门到门的服务,而投旅客所好,从出租车市场到中长途客运市场,我们的传统客运行业都遭受新兴事物的挑战,如何应对呢?"如果说"滴滴打车"软件几年前上线运营后,在出租车行业荡起了阵阵涟漪,那么,从2014年下半年出现"专车"约车现象则像一块巨石投入出租车行业这个大池塘内,掀起阵阵浪花,上下翻滚。十几个城市的出租车出现罢运和对抗;业务主管部门感到尴尬和手无  相似文献   

2.
<正>近来,出租车管理话题升温不断,管理部门纷纷开始约谈、处罚"专车",而各种"专车"平台砸钱变着花样儿跑马圈地;一边是对"专车"软件喊打,一边是"专车"订单一路上升;一边是出租车司机发牢骚,一边是"专车"司机有怨言。各方都在呼吁出租车管理改革尽快落地。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出租车管理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众所周知,出租车行业的沉疴多年难治,公众抱怨打车难,出租车司机反对经营公司的"压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逐渐成长为出租车、快车、专车、代驾和定制公交一个全产业链的一站式平台。而在公交行业中,互联网巴士正快速成长。可以说,互联网的浪潮推动着公交都市走向网络的风口浪尖,在其做媒下,公交在城市发展中将实现再一次的"远途"。生存、路权、安全互联网巴士的公交之路专车热潮方兴未艾,互联网巴士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4.
<正>专车之争,实质上是互联网企业争夺未来人们出行需求这块巨大的市场。"专车服务"风生水起,让出租车行业压力重重。是固守陈规,死守自己的一方市场?还是推陈出新革除旧弊,赢得更大的市场?出租车行业改革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5.
<正>"不少网友认为,如果将专车一刀切地认定为"黑车",新兴事物无法充分发挥满足市场需求的作用,对市场发展将是一种扼制。"在大城市,打车难迟迟得不到解决,出租车司机工作辛苦却挣不到钱",有网友表示,不应一棍子打死专车服务,而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人们都面临着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这给网络预约车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网络专车服务在快速发展,但也与传统出租车行业发生了"激烈对撞",成为不少政府的一大难题。在加强专车管理的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着手改善传统出租车的运营情况。Uber在全球"且行且困扰"2015年7月25日,因不满美国知名打车软件"优步"(Uber)抢了生意,法国巴黎的出租车司机25日罢工并堵住机场和火车站入口,以  相似文献   

7.
正在网约车合法化的新形势下,传统出租车要在更高的境界上,顺应行业新常态,拓展好"互联网+"的新途径,积极在行业建设中发挥正能量。随着网约车新政的落地,各城市都加快了出租汽车的改革。不管是顶层设计,还是摸石头过河,出租车改革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回归事情的原点。所谓原点就是为什么会有出租车,出租车本来的目的是什么,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就是"不忘初心,牢记本来"。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9月22日,物流小秘与陕汽集团战略合作暨小秘专车首发仪式在京举行。此次小秘专车首发仪式,标志着物流小秘与陕汽集团正式在小秘专车、供应链金融及汽车后市场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这是陕汽集团和物流小秘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重要尝试。作为中国品牌汽车厂商和国内互联网物流用车企业,两家的强强联合可以更好地为小微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的用车服务。这意味着,双方在"小秘专车"合作战略领域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应从源头着手予以严格把关,规范专车公司的市场行为,进一步厘清行业管理的界线,让不合法的"专车"望而却步。任何新兴市场的出现与繁荣,都有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也是法治社会的渐进模式,我们不必指责过往对于"专车"的放纵或如今对于"专车"的严苛,也不必站在道德制高点或利益立场来判断是非错对,"法"是唯一的底线,任何逾越之举都应受到惩处与规范,这是我们应有的共识,也是网络"专车"由乱到治的必然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此前,交通运输部对截止10月26日半个月时间里的意见汇总显示,相关意见主要集中在十方面,包括传统出租车改革、专车标准、燃油补贴、驾驶员权益等。其中,网约车条件及专车是否纳入出租车行业管理最受关注,各占两成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约车行为究竟该如何管?网约车和出租车如何才能优势互补?国家改革还在酝酿之中,地方改革已经走在了前面。面对改革机遇,在交通运输部公布征求意见前后,一些城市先行先试,在出租车价格和数量管控方面打破僵局,对网约车发展打开通道,为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约车行为究竟该如何管?网约车和出租车如何才能优势互补?国家改革还在酝酿之中,地方改革已经走在了前面。义乌:率先打破管制思维今年5月,浙江义乌率先开启出租车改  相似文献   

12.
<正>拥堵、空气污染、配套设施欠缺、规划不合理、城市交通被动适应城市……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进程加快,诸多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之"殇"已成为城市日复一日的阵痛。而将这些城市交通问题细分到客运物流上来,不外乎这几方面:出租车改革,人们出行打车难,还有纷纷扰扰的专车之争;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城乡客运一体化还有待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规划设计衔接不合理;城市物流也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14年10月份开始,"专车服务"快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出租车行业。2015年刚开年,少数地方的部分出租车停运引发了各界关注;西安、上海两地出租车价格听证会也引来热议。在司机叫苦不干、消费者打车难而不满的两头夹逼之下,出租车行业成为舆论焦点。终于,千呼万唤,出租车改革方案掀起了盖头。10月10日下午,交通  相似文献   

14.
正"苹果要投资滴滴啦?!"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风声,行业内流传开来关于这个话题的种种猜测。尽管苹果和滴滴出行均尚未对此猜测发表任何官方声明,但似乎,也不像是什么天方夜谭。近年来,滴滴出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已在中国400余座城市提供出行服务,日完成订单量超过1100万,服务3亿多用户,占据国内87%以上的网约专车市场及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凭借掌握的大量数据,日渐成为各家汽车厂商争相合作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正>早在2011年,合作性消费就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想法之一。而现在,这种经济模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传统的出行市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合作性消费"或者人们熟知的"共享经济"越来越成为当下最新的经济趋势以及消费方式。从乘坐公交地铁,到招手拦出租车,随之出现的打车软件,到如今的专车接送,拼车上下班……人们的出行方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此举一再牵动着出租车行业,乃至普通老百姓的心弦,对专车服务性质的鉴定、打车软件与传统出租车企业的利益分配等问题无一不是社会热议的焦点。那么,在法律视角下,此次新政改革究竟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正>"滴滴巴士"、"如约巴士"、"交运行"、"接我"、"小猪巴士"……眼下,各种定制公交风生水起,似乎在复制着数月前专车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随着各种资本的涌入,各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定制公交热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提供给资源供需双方的连接链路已经不止一条,移动互联网连接资源无孔不入的事实已经不能改变,过多冗余的格挡在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环节已经屡遭诟病。互联网介入公交,促成了定制的诞生。从传统的公交企业、客运企业,到互联网企业,都  相似文献   

18.
<正>从全国15个副省级市中唯一没有部署公交IC卡的城市,到受到国内各兄弟城市的高度认可,形成城市特有模式;从出租车管理难,到统一配备GPS动态稽查系统进行监管。5年来,哈尔滨市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及这些,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物——哈尔滨市交通局局长贾剑涛。贾剑涛在交通部门工作的5年,正好处于"十一五"规划期,他一心扑在推行公交IC卡系统和出租汽车GPS卫星定位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如今出租车的呼叫方式已不再是马路招手,而是网上预约。在"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样化约车方式丰富人们出行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安全未知、权责不清、缺乏监管等隐患也让人忧心忡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出租汽车行业内的新、旧两种业态也是如此。在国家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制度设计中,将出租汽车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两大类,通过  相似文献   

20.
<正>步入信息化时代后,互联网正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今年3月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希冀可以通过顶层设计的规划进一步促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然而,以"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推动社会发展的愿景虽好,但若脱离了信息安全的把关,一切仍旧是空中楼阁。众所周知,继支付宝因光纤被挖短暂失灵后,携程网也遭到了因员工操作失误导致的网络瘫痪,互联网安全事故接连发生……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已足以引起大众关注。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提速,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