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引起广泛关注。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面,也提及推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访问韩国期间与韩方签署《中韩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革新3.0战略"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由此,《中国制造2025》作为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三个战略中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已然成为国家最高战略发展目标,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2.
<正>大爆炸式的颠覆者正在打破旧有的制造业铁律,智能时代里,中国制造需要做的,是夜以继日的持续创新。世界的变化总是令人始料未及。当我们还在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自动化工厂惊叹不已时,大洋彼岸的工业界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的制造业,面临着产业模式的转变,中国制造也正在迈出其"由大变强"的第一步。5月19日,热议已久的《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发布,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九大任务和八项支撑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交建紧抓历史机遇、突出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在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工业4.0"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旋风,席卷了全球工业制造领域的意识形态。中国自然不会懈怠,于是《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位列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那么,中国客车制造行业、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尽管《中国制造2025》直接提及新能源汽车的部分只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寥寥一百多字,但其代表的内涵却不少。可以说,这一纲领是我国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延续。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3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经历了近3年时间制定而成的这份规划,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 0年路线图。为何"中国制造2025"能火?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中国制造"位居世界第一已是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实施,我国计划在2045年左右成为制造强国。工程机械企业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骨干力量,将在这一时代机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0月9日,厦门海翼集团成员企业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隆重举行了叉车产品首发仪式。这意味着厦工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进一步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也意味着厦工在实践"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智能工厂建设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2021年1月,江汽集团"江淮蔚来高端纯电动乘用车智能工厂"成功入选"2020年安徽省智能工厂".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随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及随后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工业4.0"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迅速掀起了一轮新躁动。自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现身"以来,"互联网+"这一行业热词一直在各行各业中持续发酵,并逐步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这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意义深远。随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其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主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中国的客车行业经历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多重挑战,座位客车遭遇客运行业之困,校车前景不明朗,客车出口变数很大等多重压力。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名列其中。这一路线图  相似文献   

10.
正3月31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指导,《工程机械与维修》主办的"2016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暨中国机械年度产品TOP50颁奖典礼"在京举行,2016年度行业TOP50榜单正式揭晓。"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智能化应用无疑将成为今后工程机械产品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2016)"榜单中,主力机型的智能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2007,(1):70-80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围绕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目标.主要阐明行业发展基本思路,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制定政策措施.是未来5年民航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民航全行业的行动纲领,是民航行政机关履行行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搋  相似文献   

12.
<正>每次危机带来的都是技术革命。只有推动用户需求变化,才能真正改变行业供需关系。——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白飞平上世纪,中国制造业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到飞速发展,凭借巨大的制造总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却是我国的软肋。基于此,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实施,我国再次启航,力争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在2045年左右成为制造强国。9月22日,在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BICES2015)上,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联手中航工业旗下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输》2007,(9):94-94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经国务院批复于8月20日正式公布。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输》2011,(8):73-84
<正>(2011年至2015年)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依据国家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围绕建设民航强国战略,阐明发展思路,明确主要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引导市场主体,指导政府行为,是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于促进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适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服务小康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政策法规     
《西部交通科技》2011,(4):109-110
交通运输部要求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2011年5月3日,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为《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规划纲要》包括发展基础、发展交通运输部启动科技援疆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6.
<正>智能工程机械强势来袭,一个个颜值爆表的新品,让工程机械粉丝纷纷大呼"Hold不住"。伴随"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承载中国民族工业强盛希望的智能工程机械首发揭幕将在BICES2015(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会上隆重举行。为庆祝这一标志性事件,(以下简称"厦工")特面向工程机械行业,精心准备了精彩的微信有奖掘金游戏以及智能新品现场体验活动。下面就请跟随记者揭开厦工的神秘面纱,"尝鲜"精彩智能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文件精神,激发轨道交通产业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热情,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倡议举办首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任务目标,也为交通运输行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提出了规划指引。学在深处,谋在高处,干在实处。连月来,交通运输行业上下深入学习领会、宣传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中国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推进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5月19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质量的转变。据了解,此次规划将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  相似文献   

20.
<正>长沙工程机械产值占全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值的23%,工程机械设备出口占全国工程机械装备出口的7.5%,形成了"世界工程机械看中国、中国工程机械看长沙"的格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已进入实施阶段,勘察设计行业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广泛交流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研讨企业发展和工程承包中的研究前沿、发展热点和卓越实践问题,进一步促进勘察设计单位的深化改革,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