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两年前,一场气势恢宏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力量,更让安凯品牌声名远播。站在中国客车的荣耀制高点上,安凯宝斯通搭载抗战老兵驶过天安门广场同台受阅,成为了自主品牌中巴崛起的重要标志。2017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与"国事老兵"一起重温荣耀,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依旧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交建紧抓历史机遇、突出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在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媒体视角     
<正>让世界读懂中国经济新常态2014年是深改元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趋势性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下行至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低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关注和担忧,西方媒体出现"崩溃论"、"刺激论"等论调。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现实需求。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仅肩负着转型的重任,还承担着更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拉开帷幕。5年一次的盛会,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瞩目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解读"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热词。研究中国的外国专家学者们表示,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将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方针和政策,是世界倾听中国故事、学习中国经验的一次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5.
媒体视角     
<正>中国梦与世界的对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国梦,开启了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筑梦工程。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使中国梦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梦的提出,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对中国和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我们应让世界上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国梦给中  相似文献   

6.
<正>承载历史,开拓未来,一条合作共赢的新丝绸之路正在延展,为沿线区域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丝绸之路是中国人有能力跻身干世界民族之林的见证,是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如今,"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卡车集结暨物流管理创新大赛"会延续昔日的辉  相似文献   

7.
媒体视角     
<正>全球战略思维下的海外华文媒体进入21世纪的十余年来,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以独特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全球战略思维不断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在世界格局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全球传播的信息网络逐步完善。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端,不仅从外部映射了中国国内的重大变革与历史节点,也是海外华人了解中国、保持与故土联系的重要载体,是"国际舆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邵万胜 《综合运输》1996,(11):14-16
<正> 引言 历时数年之久的关于我国重新恢复加入“世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即:现在的“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乌拉圭”多轮(边)谈判,在我国政府的长期而不懈的努力下,正继续加紧“复关”谈判的最后阶段。我国政府要求“复关”——及早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成员(创始)国的决心,决不动摇。  相似文献   

9.
<正>孤烟落日,苍茫大漠,黄沙滚滚,低吟的驼铃回响着世界商贸史上最古老最动人的乐章:这是著名的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几乎是在同样古老悠长的历史时空,距大漠驼队千里之遥的南中国海面上,古老的船队也在书写着同样的辉煌:它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举世公认:是"沙漠之舟"和"沧海之舟"共同承载了中国两千多年对外交往的厚重历史。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理念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萍 《综合运输》2007,(12):71-73
<正>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虽经二战严重破坏,但战后经济迅速起飞,如今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总结日本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一、交通的"先发诱导"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贡献中国交通建设,孙博士无限自豪,谈起中国交通的创新发展,孙博士和风细雨,充满敬意。"以海外视角看中国发展,以华人视角听世界声音"是孙博士为我们开启的又一扇窗,这样的学者态度和客观定位使我们的讨论显得大气而不陕隘,公正而不偏执。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中国古桥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经验、理念、工艺技艺,对我国古桥及历史文化研究、现代桥梁工程具有极大参考价值。桥梁巨匠茅以升先生曾在作品中提到,"中国古桥因在桥梁结构上合乎现代科学原理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内河水运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早在秦代,我国就开凿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37公里的灵渠,它为连通珠江和长江的跨水系航运枢纽、融汇历史上中原与岭南文明做出了独特贡献。放眼世界,繁忙的美国密西西比河与跨越欧洲多国而优美畅通的莱茵河,这些都是世界内河航运开发乐章中的悠扬之作,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驾车者漫游中国需要多少时间?无论从中国的最东部到最西部,还是从最北端的"鸡冠"处一一黑龙江同江市到最南端的海南三亚都仅需五十多个小时。1990至2005年间,中国共建成了4.1万高速公路;2013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万公里;从"零的突破"到"世界瞩目",我国高速公路在短短二十几年间,用行动跃然世界面前。"这是项了不起的成就。"世界银行高级交通专家孟南德表示。在五彩斑斓的国土上,公路桥梁犹如  相似文献   

15.
<正>沙船是中国古代近海运输海船中的一种优秀船型,也叫作"防沙平底船",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为中国古代著名海船船型。在唐宋时期,已经成型,成为我国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海船。沙船因走北洋浅水航线,善于行沙涉浅而得名,它是中国平底海船的典型,也属中国最古老的海船船型。沙船,作为中国传统船舶中四大海船船型之一,历史悠久,在我国航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资金、技术、材料、人员、施工都是我们的,却要采用欧美标准建设,这使我国海外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国际化经营迫切需要把中国标准推出去。"中国进出口银行经济研究部副总经理代鹏如此评价了交通建设标准规范编译这件事。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我国支持"走出去"的融资主渠道,在此次"中国交通建设标准规范"英、法文版编译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是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制造业,关乎一国国本,也承载着一个强国梦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建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占世界制造业20%份额的产品源自中国。尤其是近十几年,凭借价格利器,中国制造几乎席卷世界,"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毋庸置疑、无法捍动——目前,全世界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PC、手机、彩电、空调,40%的纺织品都在中国生产……然而,价格这个战无不胜的利刃也开始日渐变钝。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等多项因素叠加,"中国制造"的成本节节攀升,依靠低价竞争,已经不足以抵抗"大而不强"积累的压力。"中国制造"正在渴望一场变革。  相似文献   

18.
<正>21世纪刚刚过去15年,从世界史研究的角度看,时间跨度太小,还不足以沉淀出具有历史影响力的大型思想体系和脉络。但对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来说,这是一个东西方"实力架构"和"心理平衡"同时被打破、历史坐标体系和观念话语体系同时被重整的裂变期。西方对于中国的认知和观感,逐渐褪去了文化的油彩和种族的固有印记,而露出了政经实力比拼和地缘军事对峙的内核。"西方中国观"在新世纪的沿革大致可分为半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交通规则,为公民的安全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其实世界各国也有着许多奇特而严苛的交通规则,尤其对于在境外租车旅游的人来说,充分了解各国不同的交通法规,"入乡随俗",才有可能避免触犯当地法规,让自己的出行更加愉快顺畅。澳大利亚:实行"勾形转弯"在澳大利亚开车,比开错道还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勾形转弯"。由于澳大利亚实行"右舵左行",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中国的港口建设将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做出更大贡献,中国港口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港口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点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用"桥头堡"、"重要支点"、"重要枢纽"来形容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就与沿海港口的发展直接相关。合浦自秦汉始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