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典型的三种骨架结构的级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掺加RP2000抗车辙剂后高温性能变化规律。同时对RP2000与不同种类的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不同温拌改性沥青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对掺加温拌改性沥青材料Sasobit和材料A后的沥青胶结料进行了针入度、软化点、粘度试验,并对分别掺加了这两种材料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弯曲蠕变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粘度降低,软化点提高,且Sasobit的改性效果更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较大改善,且不降低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及路用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PPA(多聚磷酸)/SBS复合型沥青混合料路面性能,文章提出了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选择和混合料设计方案,并通过沥青混合料高温、低温及水稳试验分别对比分析了基质沥青混合料、SBS单一改性沥青混合料及PPA/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基质沥青,单一掺加SBS改性剂均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而在SBS改性沥青基础上再掺加PPA可以进一步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多聚磷酸掺量的增加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越高,但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道路材料实验室为依托,通过中海油AH-70#基质沥青、布敦岩沥青(BRA)、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对比试验,研究以干法掺入不同BRA掺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布敦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明显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当BRA掺量为3%时,混合料各项指标均已接近或达到了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而当掺量从3%增加到4%时,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稳性能均有所降低,因此,工程应用中的布敦岩沥青掺量宜在3%附近。  相似文献   

5.
通过沥青DSR试验及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对埃索90#基质沥青、SBS、SBR、SBS/SBR复合改性沥青掺加抗剥落剂后的疲劳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沥青路面常用AC-20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变化规律,文章选用70~#基质沥青、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三种沥青材料,采用相同技术指标的粗、细集料和矿粉配制3种AC-20沥青混合料并进行简单性能试验(SPT)动态模量研究。同时运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采用Boltzmann函数进行拟合,得到3种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均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AC-20(SBS)和AC-20(AR22%)沥青混合料主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但有所区别,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优于橡胶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路用性能为控制指标,采用70#、90#基质沥青替代SBS改性沥青,拟定4种混合料再生方案,成型相应的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组,通过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以及水稳定性冻融劈裂试验,开展基于路用性能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再生方式影响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RAP掺配比例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均显著变化;方案D对应试件组的低温抗裂性表现最佳;方案C对应试件组的水稳定性表现最佳;4类再生方案对应的最大RAP掺配比例分别为38.8%、36.5%、44.2%、46.7%。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应用场景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沥青混合料掺加聚酯纤维的研究,分析了聚酯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指出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为利用纤维加强沥青混合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分别从胶结料和级配、油石比及空隙率两个角度对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评价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主要指标,为高温地区选择橡胶沥青混合料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胶结料中的橡胶沥青的177℃粘度与级配中的9.5mm筛孔通过率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的关联程度最好,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析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因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国产70#沥青、进口70#沥青、BFL-RS01改性剂、SBS改性沥青改性OGFC混合料性能。研究国产沥青和进口沥青分别与BFL-RS01改性剂复配改性OGFC混合料性能,并与SBS改性OGFC混合料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采用BFL-RS01改性OGFC混合料可以提高OGFC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耐高温性、抗水损害性要比SBS改性OGFC混合料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以云南高粘沥青和SK-70~#基质沥青为混合料胶结材料,质地、粒形较好的石灰岩为集料,使用国内外研究成熟的OGFC-10、OGFC-13级配类型制备沥青混合料,并将云南高粘沥青与SK-70~#基质沥青作对比分析,研究了两种不同材料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的排水性能、抗滑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胶结材料制备的OGFC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排水性能、抗滑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云南高粘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比普通基质沥青混合料好,更适用于OGFC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SBS掺量为6%的改性沥青混合料AC-16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车辙试验对比,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下降,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度的降低速度低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试样DS动稳定度不断增加时,RD车辙深度和车辙变形的时间累计A表现为不断缩小,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6的高温性能更适于广西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相较常规骨架密实型SMA沥青混合料,掺加玄武岩纤维会改变混合料的最优级配设计结果、体积参数指标以及路用性能表现.文章在掺加玄武岩纤维的基础上,利用橡胶沥青作为粘结料,制备掺加玄武岩纤维的AR-SMA沥青混合料,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AR-SMA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验证纤维加入对混合料稳定性及路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掺入RAP,可实现旧路面混合料与旧轮胎的有效利用。文章依托某高速公路大修项目工程,铣刨回收获得SBS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的RAP沥青混合料,通过配合比设计得到热再生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橡胶沥青与再生沥青的比例,并结合实体工程验证了掺RAP的热再生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为今后类似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浸水辙试验、冻融劈裂等试验方法,比较橡胶沥青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等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说明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较优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纳米复合天然岩沥青(RCA)改性对基质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RC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与目前使用较普遍的SBS改性沥青、BRA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以及相应的混合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RCA改性对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最好,特别是对高温抗车辙能力提高最为明显,且随着纳米TiO_2掺量的增加,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所提高,但是其增速逐渐变缓,纳米TiO_2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逐渐变弱。综合考虑性能变化规律和经济效益,推荐RCA改性中纳米TiO_2的合理掺量为1%。  相似文献   

17.
对3种温拌剂的SBS沥青胶结料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发现,3种温拌剂对沥青胶结料蠕变劲度模量的斜率m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Sasobit的影响最大,并且其对沥青胶结料的低温延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对G*sinδ有大幅提高,极大地降低了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及疲劳性能。Evotherm对沥青混合料的降温幅度最大,并且其对降低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及抗水损坏性能的影响较小,Sasobit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行质量,主要基于高灰分天然岩沥青(BRA)的性能特点,结合定制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将BRA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合理的掺配,开展BRA用于路面中面层BRAC-20和上面层BRMA-13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工艺研究,对于强化沥青路面性能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不同制备方法的橡胶沥青与基质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旋转黏度试验和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评价其粘温性能与疲劳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135℃~190℃范围内,橡胶沥青的黏度和温度稳定性均高于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在0℃、5℃、15℃时,橡胶沥青的疲劳性能均优于SBS改性沥青以及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配制AH70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高模量改性沥青、掺加矿物纤维的SBS改性沥青的胶浆,采用温度扫描试验,测定各种沥青胶浆的复数剪切模量G*、车辙因子G*/sinδ及动粘度值,评价四种沥青材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及其各自抵抗车辙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