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化建造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筑装备不断变革。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业发展的背景及需求,阐释建筑装备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对国内外典型的路桥和房屋智能建筑装备进行介绍,总结影响智能建筑装备发展的因素,为智能建筑装备发展和建筑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能建筑这一诞生不到20年的新生事物,以其高效、安全、舒适和便利等优点,势不可挡地进入现代高层建筑。智能建筑在世界上被誉为世纪性建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表现,智能建筑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因此,建筑智能化是近年来建筑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智能化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建筑业呈现出不错的发展态势,行业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变革以及科技更新,建筑技术的更新受到普遍关注,例如弱电智能化。在当下的建筑中,弱电智能化可以提升建筑隐私性以及智能化水平,让住户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而弱电智能化整体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各地成为一种潮流。如何将弱电智能化合理和安全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是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在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的现实应用情况,希望对提升弱电智能化的整体水平以及应用范围,起到适当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首选。智能建筑将信息技术、电气化自动技术和通信工程作出了整合,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舒适和便捷性,也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能和环保功能。在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是相关性能发挥效用的基础,需要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并分析了各个系统中的技术应用,希望可以促进智能建筑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智能工程装备的发展趋势以及全断面隧道掘进装备智能化的国家需求,指出掘进装备智能化将成为隧道工程领域的重大技术挑战和未来行业竞争热点;提出复杂环境下全断面隧道掘进装备智能化面临的科学挑战:1)复杂工况下掘进状态识别与地质环境感知,2)地质环境与装备掘进运行参数映射规律与匹配,3)多子系统掘进作业的智能规划与协同控制;分析掘进装备智能化的现有研究基础,指出环境与状态感知、施工参数自适应动态调控、多系统协调控制与多目标优化等理论与应用存在的不足;提出掘进状态感知、掘进参数工况自适应动态调控、掘进参数数据挖掘计算、掘进参数的智能优化和决策以及多系统协调智能化控制等包含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及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设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油田社区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越来越齐全,发展智能化小区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人们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的几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再分层次地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区域被称为智能小区。一、所谓的智能小区,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是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的方法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尽可能的提高性价比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化相关的各类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装备领域,作为支撑现代化保障平台的智能化保障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化保障综合管理平台的构思主要是利用了智能设备和电脑相关的软件平台,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安全网络,搭建信息共享的多用途资源优化系统,最终实现在装备保障范围内的智能管理和创新应用,本文通过提出智能化保障综合管理平台的概念并阐述其实际应用价值,为现实装备保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后续智能化保障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重点对底层具体的基础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王远发 《中国电动车》2009,(7):42-42,4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不断增多,对环境、资源、健康构成巨大压力。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处置和利用,关系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归纳了建筑生产安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相关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产业突飞猛进,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焦点,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电气智能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科技含量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提升居住舒适度。本文主要对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进行探讨,希望相关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160-160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要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海建设"十四五"规划的提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再度"加码"。为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行业的安全管理,上海市于近期发布"上海市新版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准",新进入车辆需要装备车载终端、驾驶员监测系统、安全监测等智能化装备。2022年1月7日,上汽红岩&黄浦城发(集团)战略合作伙伴签约暨首批65辆交车仪式在上海举行,共同迎来新年"开门红",携手助推"上海市新版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准"快速落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建筑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竞争对手的挑战既来自发达国家老牌建筑承包商,也来自众多发展中国家新兴的建筑承包商。本文讨论了中国建筑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态势,通过竞争优势模型加以分析,说明了现今中国建筑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建筑业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规模巨大的特点。在行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建筑企业蓬勃发展,但在传统经营方式下,建筑企业盈利能力不高,资产配置不合理,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因此,研究建立适合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方式对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建筑企业所处环境和自身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企业实践重点分析,论述投资在建筑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建筑业已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脱胎换骨的考验,然而,WTO对建筑业又意味着什么呢?本文首先肯定了WTO新形势下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趋势,接着分析了大力发展非国有建筑经济的主要障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忠平 《公路》2002,(3):104-109
从目前国际和国内建筑市场的基本情况入手,综合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和建筑企业的劣势和国外建筑企业的优势,进一步阐述了加入WTO给出我国建筑业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车辆器材智能化管理的基本构想 所谓车辆器材智能化管理,就是采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对车辆器材的筹措、存储和供应以及信息反馈实施的管理。构建车辆器材智能化管理网络和系统,对提高平时车辆装备完好率、战时车辆装备再生率以及军事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新形势下部队车辆器材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车辆器材智能化管理应以计算机网络及系统为基础,对器材实施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其中不但要具备对车辆器材储存、供应等信息的自动采集功能,而且还要有自动处理数据和监控等功能。要  相似文献   

18.
张鸿  张永涛  王敏  郑和晖  姬付全 《公路》2021,(4):124-136
回顾我国桥梁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为满足工程需求开展的技术创新在不断推动着桥梁产业向前发展,桥梁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工业化与信息化、智能化正深度融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内外战略纷纷明确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传统建筑业也将迎来深刻变革。为此,面向技术现状及未来需求,围绕桥梁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及装备、装配式结构及高性能材料、智能管养等方面,提出了全过程自适应桥梁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全面开展桥梁智能建造技术研发与实践,进一步提高我国桥梁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碳纤维混凝土智能化研究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社会正向智能化发展,先进的智能化产物大量地涌现。作为建筑基础的混凝土材料也需向智能化发展。即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一些智能组分,形成具有良好压敏性和温敏性等的智能型混凝土.以实现混凝土的自我监测及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绩令世界各国震惊。中国的建筑业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向世界开放了,此间先后有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企业进入中国进行工程承包,而我国的建筑企业也逐步的开拓国际市场,发挥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具有的劳动密集型优势。这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我们应再接再厉,扩大这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