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沥青在紫外光老化作用下的性能变化,本文采用三种不同性质的改性沥青,通过室内模拟自然界的紫外光老化,对沥青的常规指标、旋转粘度及低温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对3种沥青进行紫外光老化后,老化前后的橡胶沥青的针入度最大,SBS 沥青的延度最大,而 Sasobit的软化点最高。SBS 沥青的粘度比和老化指数最大,而橡胶沥青的粘度比及老化指数最小。试验发现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得到的沥青抗老化性能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炭黑沥青的最佳配制温度,对不同配制温度下的炭黑沥青及基质沥青的三大指标和旋转黏度进行室内试验,计算出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当量脆点、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比、软化点增量、黏度比、老化指数等主要性能指标,并对炭黑沥青薄膜加热老化前后性能进行多指标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炭黑可以很好地改善基质沥青的感温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老化性能;当配制温度为130~150℃时,其延度下降较少,抗老化效果较好,黏度较小,方便施工,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道路沥青老化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道路沥青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老化机理,以及沥青在老化过程中微观性状的变化特点。基于表征沥青使用性能的流变力学指标,测试4种道路沥青在不同老化过程中的特征。在评价沥青耐老化性能方面,提出考虑沥青初始粘度和粘度增加值两种因素的老化指标,以及用温度变化表示的老化沥青低温性能衰变指标。试验分析得出,不同沥青有不同的耐拌和老化性能、耐使用老化性能,在分析当地气候、交通特点,选择使用沥青标号品种的同时,应考虑到沥青不同使用条件下抗老化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沥青老化的性能及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沥青路面较同纬度的江南地区老化得快。针对高寒地区较为常用的4种沥青,通过试验得出了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排序,说明用针入度比作为评价沥青的老化性能指标是比较理想的,残留沥青软化点及质量损失的变化用作评价沥青的老化性能指标是不合适的,同时发现:原样基质沥青改性后其抗老化的性能不如原样基质沥青平稳,改性剂本身也在老化。  相似文献   

5.
分别测试4种再生剂的粘度、闪点、密度、旋转薄膜质量损失、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等质量指标,对比分析4种再生剂基本性能,初步得出再生剂各项质量指标优劣次序;在此基础上,分别将A、B、C、D型4种再生剂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进行再生,并对比研究再生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PI指数、薄膜烘箱试验前后质量变化等指标,得出了不同种类、不同掺量再生剂对老化沥青再生效果的变化规律。最后,综合各项再生剂及再生沥青性能指标,全面评价4种再生剂性能优劣,推荐出再生剂性能优劣综合排序为C、D、A、B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模量、高黏沥青老化前后动态力学流变特性,优化性能评价指标,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弯曲梁流变仪(BBR)对原样、RTFOT和PAV沥青进行了黏弹性能、抗车辙性能、抗疲劳性能及抗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储能模量G'、损耗因子tanδ以及延迟弹性恢复指标εp/εL能够准确评价不同类型沥青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其中高模量沥青抗车辙能力和延迟恢复抗变形能力最佳,而高黏沥青抗疲劳和低温抗裂能力最优;但沥青抗老化能力基于不同力学流变指标的分析结果而异,对低温指标,高黏沥青优于高模量沥青,中、高温指标则相反.总之,对高模量、高黏等特征性显著的沥青建议选择合理试验参数,增加PAV或延长老化等作用条件,结合主导因素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沥青抗老化指标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现行规范中只有评价沥青短期老化的指标,而在使用期间的老化却没有相应的评价方法。本研究利用美国的压力老化容器对两种沥青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考察各老化阶段残留物的常规指标随老化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数据表明,对所选用的两种沥青而言,短期老化后残留物的部分老化指标能够预示长期抗老化能力,可以作为评价沥青抗老化能力的依据。这个结论可以为深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抗老化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4种评价指标(动稳定度、车辙试验相对变形、单轴蠕变试验劲度模量、Superpave混合料最大次数下的残余空隙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评价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车辙试验的相对变形指标比较直观、准确;单轴蠕变试验与SHRP Superpave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评价方法较为接近。车辙动稳定度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采用其他3项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遇春 《中外公路》2004,24(3):87-90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4种评价指标(动稳定度、车辙试验的相对变形、单轴蠕变试验劲度模量、Superpave混合料最大旋转压实次数下的残余空隙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评价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车辙试验的相对变形指标比较直观、准确;单轴蠕变试验与SHRP Superpave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评价方法较为接近。车辙动稳定度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采用其他3项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
陈鑫  姚佳良 《公路与汽运》2021,(1):38-44,49
为研究不同集料对沥青砂浆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基于等体积换算原则,在A C-13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计算并成型沥青砂浆试件,通过研究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和钢渣沥青砂浆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多目标加权决策模型,对4种集料类型沥青砂浆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玄武岩和辉绿岩沥青砂浆...  相似文献   

11.
AW、BLE、炭黑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远  叶奋 《公路》2007,(2):127-131
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TFOT)、PAV压力老化试验,对不同剂量的AW、BLE、炭黑改性沥青进行试验,利用残留针入度比、残留粘度比、软化点增量和残留延度等老化指标来分析沥青的老化程度,与常用的沥青抗老化剂SBR进行对比,研究表明0.8%AW、0.8%BLE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较优,炭黑改性沥青低温性能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9,(11)
为研究丁苯橡胶对基质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原样与短期老化(RTFOT)状态下3种沥青,通过沥青针入度、旋转黏度、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结果得到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黏度指数(PVN)、黏温指数(VTS)、劲度模量S和蠕变速率m等指标评价SBR改性沥青温度敏感性及抗老化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IR)分析其改性机理。研究表明:基质沥青中加入SBR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温度敏感性,并可提高沥青低温及抗老化性能;通过IR分析表明SBR与基质沥青发生物理交联反应,且SBR的加入使羰基、亚砜基吸收峰强度减弱,有效地减缓了沥青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对3种沥青(基质沥青、橡胶粉改性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在不同光热耦合条件下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评价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光热老化性能。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抗光热耦合老化的性能优于橡胶沥青以及基质沥青;3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随着耦合老化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尤其是在5天老化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出现急剧下降;综合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结果发现,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明显优于橡胶沥青以及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14.
沥青老化是造成路面裂缝、疲劳等病害产生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在混合料中加入填料可降低其老化程度以提高道路耐久性。该文选用两种黏度不同的沥青CA-14和CA-24,将不同Cv/Cs相对浓度的纤维素灰掺入混合料制备马歇尔试件,并进行肯塔堡飞散试验评价其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素灰能改善沥青混合料抗老化性能,当Cv/Cs相对浓度接近或等于临界浓度1.0时,其抗老化性能可提升45.3%~48.6%;纤维素灰Cv/Cs相对浓度大于1.0时会对沥青混合料体系造成"过度填充"现象,使其抗老化性能降低;纤维素灰对CA-24沥青制备混合料抗老化性能的改善作用优于CA-14沥青。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文  孙立军 《公路》2012,(3):191-195
为了分析不同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选用了SMA-16、Superpave-16、AC-16及AC-13这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单轴贯入实验、APA车辙实验及单轴贯入疲劳试验,采用3种抗剪性能评价指标评价了这4种沥青混合料不同温度下的抗剪性能,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评价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影响很大,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抗剪性能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其温度特性;抗剪强度、APA车辙深度及剪切模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刘峰  王鹏  柴亚南 《中外公路》2015,(1):298-301
为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采用UM岩沥青对沥青进行改性,应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和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及旋转薄膜老化试验(RTFOT),全面研究UM岩沥青掺量对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低温流变性能和抗老化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UM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UM岩沥青掺量的不断增大,沥青的高温性能不断提高,低温性能略有降低,抗老化性能不断增强,推荐UM岩沥青的最佳掺量为8%;UM岩沥青的添加有效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18,(11)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碳酸钙(NCa)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有机纳米碳酸钙(SNCa)改性沥青,分别采用薄膜老化试验(TFOT)和压力老化试验(PAV)模拟沥青的短期热老化和长期热老化。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沥青的三大指标和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老化前后的沥青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研究,探究纳米碳酸钙能否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以及有机化改性能否提高纳米碳酸钙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添加NCa和SNCa后,TFOT和PAV老化后,沥青的羰基和亚砜基指数降低;物理性能的衰减幅度以及复数模量增加减小;NCa和SNCa能够提高SK70基质沥青的抗老化性能,随着掺量的增大,沥青抗老化性能增强;相同掺量条件下,SNCa对基质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改性效果显著优于NCa,表明硬脂酸有机改性后,NCa与沥青的配伍性增强,NCa能够以更大横纵比分布于沥青基体中,因此具有更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布敦岩沥青及国产青川岩沥青分别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应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及旋转薄膜老化试验,全面研究岩沥青类型及掺量对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低温流变性能和抗老化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岩沥青的掺加对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对于不同类型岩沥青,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均随着岩沥青掺量的不断增大而不断改善,低温流变性能则略有降低,抗老化性能不断增强;在相同岩沥青掺量条件下,国产青川岩沥青对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等路用性能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布敦岩沥青。  相似文献   

19.
陈凯  何霁微 《中外公路》2020,(2):249-253
为了在不影响岩沥青(BRA)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的基础上改善其低温性能,该文拟使用丁苯橡胶(SBR)与BRA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向BRA改性沥青中添加不同类型(胶粉和胶乳)和掺量(0、2%、4%、6%、8%)的SBR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采用低温弯曲梁试验(BBR)评价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同时根据TFOT和PAV试验方法对复合改性沥青进行老化处理,并通过对比复合改性沥青老化前后旋转黏度试验(RV)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的试验结果揭示两种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就低温性能而言,SBR胶乳的改性效果优于SBR胶粉。BRA改性沥青优异的高温性能几乎不受SBR胶乳的影响,但当其掺量达到或超过6%时表现为抗车辙性能的降低,且降低了沥青胶结料的抗老化性能。综合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建议SBR胶乳/胶粉的掺量为4%?6%。  相似文献   

20.
仇朝珍 《中外公路》2020,(1):200-205
该文研究了回收橡胶复合改性剂(简称RRCM)对沥青三大指标、沥青抗老化性能、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RCM的加入使得沥青针入度降低,延度增加,软化点提高,当量软化点提高;热氧老化是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RRCM可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综合比较分析,推荐采用1~#RR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