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实现高职院校专业的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协调发展,以"适应发展、品牌发展、规模发展、动态调整、持续建设"等5个原则为指导,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专业发展"三挂钩,依据"在校生规模、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实际报到率、招生计划完成率、就业质量"等刚性数据实施"专业动态评价",从而引导高职院校持续推进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专业竞争力,使得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新要求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为例,研建了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多维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开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信息化平台。研究成果对于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发展趋势,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及宏观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招生工作出现"生源危机"和"生源质量下滑"态势。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出现窘境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优化生源结构,拓展生源空间;"内外兼修",构建高职特色;改革招考制度,迎战生源危机;准确把握市场,突出就业优势;做好文化交流,开拓境外市场等五大对策,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以来,广东省实施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试点高职院校已近五年,文中试将针对中职毕业生的特点、自主招生形式和二年制的学制特殊性等,着力分析当前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做好该类特殊学生群体的职业指导的思路和实践做出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专业建设问题一直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陷入了诸多困境,具体表现在专业设置缺乏顶层设计;课程设置毫无特色和创新;专业基础条件薄弱以及专业评估信度效度较低,这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和人才培养质量,也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的树立。文中从专业开发、课程设置、专业基础条件以及专业评估等方面深入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解决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通过工学结合,逐渐走出了应用型、实用型、力争与企业需求对接的中国高职教育模式。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总体上不能顺应企业对人才的全方位的需求。本文力图根据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探索研究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思路与策略问题。解决高职学生在学校期间受到校企文化的交融熏陶,迅速成长为职业人,使高职毕业生与企业的人才需求"零对接"。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职院校招生考试中技能考试组织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建立最优化模型的方法,并使用201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部分专业的报考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合理,为即将广泛开展的高职"知识+技能"招生考试的组织提供了系统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纽带。高职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市场对接的重要环节。文章强调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的内涵建设,在分析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近年来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在规模、质量、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政策滞后、权责模糊、专业脱节、管理缺位等原因,在知识体系、招生制度、专业设置、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一些困境。为有效促进江苏省中高职衔接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江苏省在全国职教体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江苏省下一步需要继续夯实实训环节、完善政策引领、引进DACUM职业分析以及建立"区域联盟"管理模式来解决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专业群(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等)相互促进与建设发展情况。基于中高职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与人才培养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机电一体化专业依据调研分析,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招收中职毕业生为突破口,稳定了专业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生就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决定了高职生的就业程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就业需求影响因素框架,确立就业要素指标体系并设计就业需求与社会需求匹配状况调查问卷,面向高职院校教师、高职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知当前高职就业需求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是其内生式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尚处启蒙阶段的高职内部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理论研究匮乏,导致指标间结构松散、逻辑和关联性不强,专业评价价值取向有失偏颇等。选择基于CIPP教育评价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专业评价指标体系问题存在。在深入分析CIPP模式选择与高职内部专业评价本质内涵契合性基础上,建立基于"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的内在逻辑分析框架,尝试从专业建设的目标背景评价、资源输入评价、过程任务评价、成果发展评价四个逻辑连贯和结构序化的系统或环节来构建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招生日益呈现多元化新常态,为满足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需求,新时代职业院校必须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本文探究高职英语混合式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依托在线精品课程与MyET专业听说训练平台,构筑教师团队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线下开放学习体系,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有助于打造"金课",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却令人担忧,各种质量衡量指标中,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文中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对高职毕业生而言,解决就业难的最根本途径在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文中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组成及其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并对如何培养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海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分析了海事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加快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强化学生的在校过程教育;加强校企"订单"培养,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方向,拓宽就业渠道等一教训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校内实训工厂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适应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各大院校基本上都在开展创业教育,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目的性不强、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提出如何在校内工厂背景下,提出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及专业素质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职汽车类专业“2+1”订单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广泛与企业合作办学,实施专业"2+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文中根据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已实行的订单培养模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研究,分析了针对不同企业,建立各具特色的"2+1"订单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职教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不同层次间贯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当前,中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的衔接、培养方式的衔接和"双创"教育的衔接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着职业教育贯通的深入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共育人才、推行"双创"教育课程是当前推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的有效措施,有利于统筹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层次教育的协调发展,实现职业教育质量的台阶式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职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认知偏差、企业人才高消费、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直接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差。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入手,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切实有效地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