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与汽运》2004,(6):38-38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上获悉,近20多年来。我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祠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路基工程》2006,(6):110-110
从建设部获悉,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5年,全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10城市20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达144公里。  相似文献   

3.
《中外公路》2005,25(1):37-37
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上获悉,近20多年来,我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5.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介绍了大型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及新技术采用情况,最后提出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行业特点、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出路,指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国家快速发展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需求巨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产业化前景辉煌。同时建议国家和政府给以适当的扶持。  相似文献   

7.
《路基工程》2006,(6):95-95
从“首届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上获悉,中国的轨道交通发展规模和速度,在全世界居前列,今后5年将投入约170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约500至600公里。  相似文献   

8.
罗进 《交通科技》2002,(2):59-61
从运输能力,速度,造价等方面界定各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并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的实际情况,阐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7,37(2):123-134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及实施内容,确定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国富  唐卓华  路林海 《隧道建设》2016,36(12):1487-1491
盾构隧道管片内径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隧道的整体性能,为优化盾构隧道的管片内径,调研国内外各大城市既有盾构隧道管片内径的情况,从隧道寿命、建筑限界、轨道铺设和技术经济性方面对管片内径选择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为确保特殊地段道床的减振效果,建议将盾构隧道的建筑限界调整为5 300 mm;地铁盾构隧道寿命应与城市发展寿命相一致,管片内径加大到5 800 mm及以上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可为后期二次衬砌加固预留空间,并且能够大幅降低后期的维修保养投入。  相似文献   

12.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相关要素的导向关系,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以西安为例,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隧道建设》2012,32(3):314-314
人民交通出版社为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主要致力于交通、土木与地图领域的出版,产品涉及标准规范、教材、工具书、实用图书、学术著作等。自1952年建社以来,人民交通出版社伴随并服务于中国的交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交通专业出版特色,具有广泛的品牌认知度,是国内交通专业图书出版的市场领先者、全国最主要的交通教育教材出版基地和交通地图提供商,是土木工程、铁路与轨道交通、物流领域图书的重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14.
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防排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自京广线大瑶山隧道修建以来,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防排水试验研究和应用情况,介绍了塑料防水隔离层的防水机理、施工工艺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规模进行准确预测,从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入手对接驳设施规模预测方法展开研究.在分析接驳设施规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各出入口进出站客流进行观测统计,确定高峰小时集散的总客流量,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和Bayes判别分析2种方法分别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将模型输出的结果与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判定2类模型在不同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上的适用性,进而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峰小时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常规公交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站、P&R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预测模型,根据调查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应用这组模型对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中哈达站的接驳设施规模进行预测,验证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地记述了日本和我国利用地下空间的概况和历史背景,尤其是在发展有关交通工程的规模和历程,在地下广场设计和建设方面上海也有好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这些可供地下工程建设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官方网站网络技术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官方网站的网络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网站导航系统、查询搜索、网站地图、数据库检索功能、网站开发语言、多语言版本支持、网站成熟度、信息公开性和网站易访问性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各城市轨道交通官方网站在相关方面的不足和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8.
郭陕云 《隧道建设》2019,39(10):1545-155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重视和解决当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困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从国家基本建设的发展态势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的优势分析,得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有着良好的历史机遇。通过实例说明目前隧道的发展困局主要是隧道工程巨额亏损。然后,从工程理念、技术运用、管理体制和实务操作等方面分析导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困局的原因: 1)处于主导地位的理念措施造成专业领域建设指导思想的混乱,包括低造价“王者称霸”、“狂躁症”害人害己、旧思维难以生新; 2)在技术方面,主要是工法运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 3)隧道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失调和管理实务操作失控,造成的不良后果明显。最后,从事业和产业进步的角度出发,提出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建议: 1)改革建设管理体制; 2)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3)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之路; 4)培养和造就隧道建设专业队伍; 5)重视和提倡工程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魏仁辉  贾拴航 《时代汽车》2021,(13):185-18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配套设施的不断优化升级,人们对于尝试轨道交通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中,智慧车站的建设对于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事物都已经朝着智能化所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建设进行研究,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所出现的运营问题,提出了智慧化车站建设策...  相似文献   

20.
姚云晓 《隧道建设》2012,32(1):19-25
为解决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界存在的行业间风险管理标准不一致、不规范的现状,从丰富及普及风险管理知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构建规范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事业发展,促进风险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等方面论述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标准统一的必要性,并通过对现行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风险管理标准的比较,就统一术语、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管理内容等提出建议,供业内人士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