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速公路施工作业区追尾风险及其突出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施工作业区的追尾风险及其突出影响因素识别问题开展了研究.首先,采集和分析了处于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区和单向超车道封闭施工区合流段和施工区段的车型、车速、车头时距等基于车辆个体的交通参数数据,然后引入了避免追尾碰撞减速率(aD)的概念并提出了基于aD的追尾风险度计算方法,进而归纳总结了追尾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4个用于描述追尾风险度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模型.基于关系模型提出了应用灵敏度分析识别突出影响因素的方法.最后,针对典型半幅封闭施工作业区及单向超车道封闭施工作业区的合流区和施工区段,应用上述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区交通特性与交通冲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区的交通特性和交通冲突特性开展研究.以交通流参数调查和交通冲突调查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施工区上游过渡段车辆的排队特征,标定了描述车头时距分布的爱尔朗模型;分析了施工区各组成区段的速度分布特征,确定了基于统计分布原理的各区段限速范围;总结了施工区交通冲突的种类,给出了基于距离碰撞时间的追尾冲突严重程度判别方法,建立了基于负二项分布的追尾冲突预测模型.最后,应用VISSIM软件开展了施工区交通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车辆排队特征所确定的施工区上游过渡段合理长度应在45~70m之间;施工区各区段的限速值应根据交通量设定;在相同交通量水平下当限速值高于50km·h-1时,交通冲突数量会随着限速值提高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基于碰撞时间的侧向冲突指标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侧向碰撞发生比例较高且部分路段积累的事故数据难于满足统计分析要求的现状,探讨了基于交通冲突技术来替代事故数据的交通安全分析方法。从速度较快且侧向冲突形态单一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入手,开展侧向冲突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及交通冲突的分类方式提出了侧向交通冲突的定义,在比较了常用的追尾冲突指标计算模型后,以碰撞时间(TTC)模型为雏形开展侧向冲突指标计算模型的研究。最后,通过分析侧向冲突的特点,建立了二维空间的侧向冲突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严重冲突的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交通事故呈现增长趋势,施工区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心和必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论述了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区安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养护施工区交通特性、交通冲突的类型,并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两个高速公路养护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安全养护的统计预测模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和布设交通安全设施、组织最优安全施工,提出养护施工安全对策和措施,力求减少养护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确保道路养护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使用交通数据建立路段实时碰撞风险预测模型(RTCPM)是主动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路侧精细感知的行车数据和替代安全指标(SSMs)在RTCPM领域有着潜在价值.基于此,采用路侧精细感知数据生成SSMs作为输入,提出一种区分冲突类型的路段实时碰撞风险预测模型.以路段精细交通数据为基础,提取多种类别的交通参数以构建包含多类交...  相似文献   

6.
施工区作为高速公路的瓶颈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对其车头时距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是确定其通行能力和提高高速公路安全水平的基础工作。以陕西省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和西安-临潼高速公路施工区为例,分析了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行施工区和单向行车道封闭两种施工区的车头时距分布规律,并确定了施工区车流的运行状态;进一步研究了交通量和施工区不同区段两个因素对车头时距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区车头时距随着交通量的变化和施工区区段的不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哈大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大高速公路沿线道路线形、交通运行状况及交通安全水平的分析,甄别出该路段的事故多发路段及重点区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施工期的交通封闭方案,比较了其优缺点并给出了推荐模式.最后,针对不同的交通节点及标准路段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非集中施工期与集中施工期的交通组织方案,尤其是出人口路段、互通立交路段、收费站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及施工道路等区段.结果表明,该组织方案为哈大高速公路大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1)
为了合理确定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合流间距,以交通冲突理论为基础,借助VISSIM仿真平台,依托某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立交项目,通过实地调研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定义了客货分离式互通立交方向合流段、客货合流段,建立了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仿真模型,以不同条件下平均交通冲突率、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停车次数为量化指标,得到了客货分离式互通立交客货合流段(不宜小于130m)、方向合流段(不宜小于120m)的合理间距,为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的原则,分别从施工区长度、限速、交通安全和管理设计设置3个方面进行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设计,提出不同限速条件下、不同工作区长度的施工区交通组织候选方案,并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提出的候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西潼高速公路某施工路段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施工工艺,对常见施工工作区类型进行了划分。在交通流调查基础上,对高速公路施工区各控制区段的速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南京市机场高速公路扩建项目为例,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准,结合VISSIM软件仿真实验结果,对几种典型工作区内部的交通组织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当高速公路施工区上游过渡段长度设置为50m时能显著提升工作区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