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改变参数取值的方法来将个体差异这一重要思想引入跟驰模型,实现对FVD(全速度差)模型的优化,对模拟交通情况和优化交通管理有积极意义.研究实现了驾驶员行为的个性化描述,采用敏感程度的概念并用一个标准正态分布中的取值表示,分析了个性化行为和模型参数的联系,实现了模型的优化和优化后模型对启动车流和稠密交通流扰动传播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
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提出一种将驾驶员的直觉、分析和推理三者相结合的驾驶员认知结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体系下对车辆跟驰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五轮仪试验系统采集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出对驾驶员的车辆跟驰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4个因素,包括前车位移、前车速度、前车加速度和后车位移,相应地将驾驶员认知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构建了跟驰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结构模型,并对各个阶段做出了具体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车辆跟驰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驾驶员认知过程的跟驰模型可以较好地揭示跟驰过程中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基于车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和基于制动过程的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前导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和匀减速等不同行驶状态,相应地建立了单车道跟驰状态下跟随车与前导车不发生追尾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并充分考虑了车辆制动过程中减速度渐变的过程,避免了以往模型中采用制动减速度突变的问题。最后,通过M atlab仿真系统对改进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的仿真,仿真数据从理论上验证了改进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模型计算的安全距离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可为今后研究跟驰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特殊过程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分析车辆跟驰模型的性能和存在的问题,并在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模型的关联因素,利用开发的FMSS数值模拟系统,对3种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真实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特殊过程下的跟车数值模拟和分析。结合五轮仪跟车试验结果,分析了建立跟驰模型需要系统考虑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研究表明:所分析的跟驰模型在特殊过程下都是不稳定的跟驰模型,要建立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跟驰模型,应引入主观意愿、驾驶环境等不确定的智能因素,建立包含数学、逻辑映射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交通流混沌转化机理,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皮埃莱(Bierley)模型来产生仿真交通流时间序列。在一定参数组合情况下,仿真研究了交通流车队中前后车辆的车头间距变化过程。通过分析这种车头间距的变化曲线,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交通流混沌运动和有序运动之间的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模型参数和仿真参数变化的大量仿真试验,应用最大Lyapunov指数改进算法对仿真交通流混沌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解释诸多交通流混沌转化现象,并为短时交通流预测和智能交通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采集到的不同雾天等级的高速公路车辆跟驰样本有限,导致雾天跟驰模型精度不佳,为此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跟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TL)方法来提升雾天跟驰模型的性能。利用驾驶模拟实验平台搭建高速公路雾天与正常天气2种实验场景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得296组正常天气下(源域)的跟驰样本与100组雾天下(目标域)的跟驰样本。提出了基于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equence solution,LCSS)的迁移样本选择方法,从源域中选出100个样本迁移至目标域中,通过扩大训练样本提升LSTM从源域、目标域特征到目标域输出的端对端泛化学习能力,得到雾天高速公路车辆跟驰模型。为对比所提样本迁移方法对LSTM模型的效用,将LSTM-TL模型与训练样本全部来源于源域的LSTM-S模型和训练样本全部来源于目标域的LSTM-T模型进行对比,LSTM-TL模型的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比LSTM-S模型分别减小47.5%、27.7%和46.5%,比LSTM-T模型减小31.1%、17.0%和29.9%。为对比不同模型在仅有100组目标域样本时的性能,将LSTM-TL模型与Gipps、IDM、BP这3个模型进行对比,LSTM-TL模型的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比3个模型中表现最优的Gipps模型减小18.5%、8.0%和25.9%。结果表明:直接将LSTM-S模型应用于目标域的预测,其精度不高,采用样本迁移合理可行;LCSS方法对源域样本筛选有效,由100个源域样本迁移到目标域训练得到的LSTM-TL模型的精度最高;在小样本情况下,拥有较少参数的Gipps模型预测精度优于LSTM-T或LSTM-S模型,但由于迁移学习能够从源域样本中获取知识的特性,LSTM-TL模型有着最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优化速度模型和广义力模型在模拟信号交叉口停车跟驰行为方面的适应性,在试验分析基础上提出考虑信号灯作用的跟驰模型,分别基于现有优化速度模型和广义力模型构建模拟系统对信号交叉口的停车跟驰行为进行仿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实测数据标定广义力模型的参数,分析标定后模型的适应性;通过试验分析构建信号交叉口停车跟驰模型需考虑的因素并构建1个新的跟驰模型。结果表明:现有优化速度模型不适合描述信号交叉口的停车跟驰行为;重新标定的广义力模型仍存在倒车问题;新提出的跟驰模型能够避免倒车问题且能够很好地拟合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特征,从上海自然驾驶研究试验数据库中提取48位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事件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自动化筛选准则及人工验证方式提取1 548个有效事件,选取后车车速与车头间距为性能指标,其均方根百分比误差之和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Gazis-Herman-Rothery模型、GIPPS模型、智能驾驶人模型、全速度差模型和Wiedemann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及效果验证。基于误差、碰撞及后退等异常情况出现次数等比较其表现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中国驾驶人的适应性不同,智能驾驶人模型具有最小的误差和误差标准差,更加适合仿真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研究结果对于开发适合于中国驾驶人与道路环境特征的跟驰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刻画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下交通流微观跟驰行为,以更加精确地进行车辆的运动决策,建立了基于安全势场理论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模型以势场理论为基础,首先阐述了交通环境中安全势场的客观性、普遍性以及可测性,然后通过引入加速度参数对既有安全势场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安全势场模型能够有效刻画出在不同速度、加速度值下车辆安全势场的变化趋势。在分析安全势场变化基础上,构建的车辆跟驰模型强化了加速度参数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由于不同速度、加速度信息在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可以实时获取,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未来智能网联环境中。此外,在模型参数标定过程中,通过对NGSIM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含有较多减速停车以及启动加速状态的轨迹数据,共筛选得到412组NGSIM真实跟驰车对数据,并最终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为评估模型仿真效果,选择OVM模型、IDM模型与本文模型进行比较,并选取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参数标定结果评价与验证的指标,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安全势场理论的车辆跟驰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适用于描述考虑加速度参数条件下的跟驰行为,可为今后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微观驾驶安全决策、交通流中观安全势场分布、交通流宏观状态估计等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征和超图理论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五种交通网络数据模型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了基于车道和中心线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以特征和超图模型理论为基础,既保留了拓扑结构的优越性,又有利于数据以特征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最后。把这种基于特征和超图模型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应用于中山市道路普查系统,用于管理复杂的、与道路相关的各种数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车脸图像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作为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一级特征向量,然后将车脸图像的一级特征向量作为过完备字典中训练样本集的线性组合,并构建非负性约束稀疏编码模型,最后采用重构误差最小原则对车辆品牌进行识别。基于东南大学的车脸数据库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优于HOG+SVM、传统稀疏表示和字典学习稀疏表示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其平均识别率达到96.16%。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融合特征稀疏编码模型的车辆品牌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快速路交通流速度——流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快速路交通速度-流量关系。在分析了车流运行状态的基础上,结合速度-流量曲线和幂指函数的特点,对传统的幂指函数作了修改,得到了新的速度-流量曲线模型。采用秩相关分析方法给出了自由流速度估计值。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速度-流量模型拟合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车牌定位是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的关键。提出了一种以纹理特征为主要手段,以彩色特征为辅助手段的多特征定位算法,对不同背景和光照条件下的各类车牌图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LuGre模型的轮胎原地转向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轮胎原地转向模型可表达不同轮胎刚度和载荷、不同输入频率、不同摩擦特性等工况下的回正力矩随转动角的变化关系,适于进行轮胎模型相关实时仿真运算及控制系统研究.讨论了该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模型参数对轮胎转向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参数的辨识及模型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道路与地形整体模型的构建是实现道路三维可视化的关键.论文基于在约束delaunay 三角网中插入点和约束边的理论,提出一种道路设计面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与地形表面模型融为一体的整体模型构建方法,使得道路设计面模型和地表模型不仅表面上是整合在一起的,并且其内部关系也是统一的.对其原理、方法及程序实现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18.
道路与地形整体模型的构建是实现道路三维可视化的关键。论文基于在约束delaunay三角网中插入点和约束边的理论,提出一种道路设计面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与地形表面模型融为一体的整体模型构建方法,使得道路设计面模型和地表模型不仅表面上是整合在一起的,并且其内部关系也是统一的。对其原理、方法及程序实现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