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更深入的探索航运集群内部航运单元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港口与高端航运服务的相互作用。基于共生理论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航运集群内港口与航运保险、航运经纪等航运单元的共生模式及动态演化进行分析。以广州为例进行定量实证分析,显示现阶段广州港与航运保险、广州港与航运经纪互惠共生,都在扩增阶段。航运保险和航运经纪等高端航运服务受益于广州港的发展。现阶段港口在广州航运集群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当航运集群升级为以高端航运服务为核心竞争力时,港口的作用将发生变化。该研究为制定航运集群动态发展路径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为高端航运服务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茅伯科 《世界海运》2010,33(7):29-30
从研究航运史的历史回顾中,提出"航运史学专家治学与发动行业参与、史源发掘与史料考证、航运史研究与航运专业志编纂、航运史研究与航运史学理论研究、航运史研究与现代航运发展"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影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国际航运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 航运中心建设与航运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航运产业发展为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而航运中心建设又会加速航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凌峰 《中国海事》2011,(11):40-41
中国航运物流运输日新月异发展,自动识别技术成为未来国际航运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航运物流竞争环境中,作为改善航运物流企业管理机制、提高航运物流服务水平、加强航运物流业务效率的"利器",航运物流信息化必将成为航运物流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航运物流信息化建设,将是巩固与增强航运物流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在航运物流供应链管理中,最关键的技术是航运物流货物的跟踪,应用航运物流RFID/EPC技术进行航运供应链管理,在国外已经比较普遍。本期栏目就航运物流自动识别(RFID)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航海教育研究》2010,(4):64-64
浦东新区制定《集聚航运人才实施办法》,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办法》涵盖了航运人才所在五类企业和机构,包括重点航运服务业、大型航运先进制造与维修企业、高成长性航运企业、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功能性航运机构,鼓励航运人才向上述企业和机构集聚;针对新区国际化高端航运人才稀缺、高级航运管理人才不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继红 《水运管理》2011,33(10):13-14,19
简述航运咨询业的重要作用,剖析我国航运咨询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航运咨询业是航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航运咨询既可为政府部门航运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为航运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导向性意见,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航运咨询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敏 《水运管理》2009,31(5):27-29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航运竞争法律体系,从航运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航运竞争法律关系的内涵、主体、客体和内容,指出航运竞争法律体系应当包括:确认和创设航运竞争条件和竞争环境的法律规范、调整航运市场竞争关系的实体性规范、调整航运竞争管理关系的实体性规范以及处理航运市场竞争关系和航运竞争管理关系的程序性规范。  相似文献   

8.
郭君  刘清 《水运管理》2008,30(4):25-28
为从根本上预防航运事故,建立航运安全预警机制,首先定性分析航运事故各致灾因素,然后以突变理论为研究手段对航运系统突变现象(航运事故)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航运系统尖点突变模型,最后基于模型阐明航运事故的动态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9.
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日前在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开工。中心将围绕航运交易的核心功能,形成以航运办公为主、兼有综合商业配合的多功能商务社区,建成后将吸引更多跨国航运企业总部进驻,促进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各类航运经济要素汇聚融合,并与洋山深水港区等形成互动发展,全方位打造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航运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0.
施伟  骆梅  张闽 《世界海运》2023,(3):21-25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航运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总结南京航运数据服务平台一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南京航运数据服务平台二期的系统架构。该系统由航运数据采集子系统、航运数据治理子系统、航运数据服务子系统和航运数据协调控制子系统组成。具体分析每个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提出科学化的航运数据服务平台可以为航运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化》2010,(11):34-34
<正>天津航运指数于2010年9月28日在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作为反映我国北方航运市场运价波动情况的综合指数,天津航运指数填补了我国北方区域性航运指数的空白,成为北方航运市场的"晴雨表"。天津航运指数由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南开大学共同开发,通过反  相似文献   

12.
综观曾经成为世界航运中心的各个港口可以看出,航运中心分为中转型航运中心、技术型航运中心、腹地型航运中心以及混合型航运中心.大连在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以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慕光宇  孟鸥  高巍 《天津航海》2021,(1):69-70,74
近年来,国家高度注重航运企业服务能力建设,航运服务业开放性发展程度进一步提升.辽宁航运服务业以基础航运服务为主,高端航运服务能力不足.文章分析了辽宁航运服务现状,针对服务能级较低、航运高端人才匮乏、航运服务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提出建议、对策,以提升辽宁国际航运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谢蕾  许长新 《水运管理》2013,35(9):32-35
为了更好地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伦敦航运和金融中心为参考,分析伦敦航运金融运作模式,包括航运金融业务内容,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航运服务中心与金融服务中心的相互关系。总结伦敦航运金融运作对上海航运和金融中心发展的启示:完善航运服务与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强金融创新能力,提高我国航运价格衍生品竞争力;建立健全我国相关法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上海航运金融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研究航运金融服务发展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上海航运金融服务在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船舶基金、航运衍生品等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给予政策优惠,突破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题;扶持航运金融租赁服务,解决美元融资问题;完善上海保险服务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规范航运衍生品交易,提升国际影响力;发挥政策优势,探索业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戈  陈燕 《中国水运》2011,(12):20-21
本文针对辽宁航运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航运市场运行机制,加强航运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推进航运交易所建设、发展港航数字化物流、规范航运人才市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2):81-81
据解放日报报道,2009年3月21日,总建筑面积约55万m^2的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在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开工。该中心将围绕航运交易的核心功能,形成以航运办公为主,兼有综合商业配套的多功能商务社区。建成后将吸引更多跨国航运企业总部进驻,促进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各类航运经济要素汇聚融合,并与洋山深水港区等形成互动发展,全方位打造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航运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现代港口城市转型升级、区域服务业特色化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要求,有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通过分析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特征及南京市下关区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建设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集聚航运服务资源,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是整合服务功能、提高航运服务效率、突出现代航运服务特色、规范航运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重要平台,提出建设下关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航运保险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懿 《水运管理》2011,33(6):34-36,39
为推动上海航运业发展,从上海航运保险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上海航运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背景,认为航运保险对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完善航运保险业的机制,增强上海航运保险业的竞争力,才能保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顺利建设。应通过如下措施加快上海航运保险业的发展:完善航运保险市场体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我国航运保险公司的运营能力;加强航运保险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水运工程》2012,(4):43
2012年是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元年。厦门将组建航运交易所,吸引两岸航运服务和船舶进场交易,培育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组建东南国际海事航运仲裁院,为两岸航运往来提供海商事法律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