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型双排大管桩码头结构型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大管桩为桩基的新型码头结构形式,在双排大管桩中间分层抛砂并采取分层搅拌加固。由于搅拌加固后,加固土体的强度、整体性等得以较大的提高,并促使双排大管桩和中问加固土体形成一复合结构,因此码头具有较强的抗弯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能,承受侧向荷载的能力大大加强。采用本次研究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与模型试验实测数据较为接近,同时通过有限元和弹性力学计算比较,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双排大管桩码头结构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简便且实用。  相似文献   

2.
郑思源  黄文敏 《水上消防》2023,(11):150-155
基坑支护设计中常使用前、后排桩桩径不同的双排桩结构形式,但规范仅介绍前、后排桩桩径一致的计算方法,有必要研究前、后排桩桩径不同下的结构受力。本文采用Midas软件对双排桩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先通过理正深基坑软件验证模型可靠性,随后进行桩身刚度敏感性分析,研究前、后排桩桩径对双排桩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计算方法可靠、结果可信;前排桩为双排桩结构主要受力构件,增加其桩径更有利于基坑稳定。研究成果可为双排桩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龙丽吉  高鑫林 《水运工程》2015,(11):140-147
研究了双排桩在滩海陆岸平台中的应用。根据弹性抗力杆件有限元法,采用数值计算软件ANSYS,分析了双排桩结构在不同的工况下的受力特性及双排桩的刚度、入土深度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排桩在滩海软土地基上有很好的适用性,双排桩入土深度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桩身刚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双排桩的水平位移,但桩基直径增加到临界极限后,双排桩出现近似刚体的运动,这种情况对软土地基受力状态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新技术     
<正> “新型双排大管桩码头上部结构研究”科研成果通过审查由上海港湾设计研究院承担的“新型双排大管桩码头上部结构研究”成果近日通过了交通部水运司组织的审查。新型双排大管桩码头结构兼顾了双排板桩和重力式结构的优点,采用无承载面板码头结构和桩间分层填沙加固工艺。研究中通过整体受力变形计算、桩基受力变形计算和  相似文献   

5.
双排钢板桩施工围堰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雄伟 《中国水运》2014,(7):376-377
面对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双排钢板桩围堰具有施工较快,围堰体结构稳定等优点,逐步在水利工程中大量采用。文中对双排钢板桩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双排加筋钢板桩的安全系数、投资费用和施工工期进行定量计算,为工程围堰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夏港双线船闸闸室中隔墙双排对拉板桩结构的受力特性,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双闸室完整建模分析。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模拟两侧闸室土体的同步开挖,对比分析施工期对拉板桩与单锚板桩的结构特性差异。运行期对双排板桩施加水压力,研究中隔墙整体变形特征、桩间土承载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施工完建期,对拉板桩位移远小于单锚板桩,但两者变形相似,弯矩和土压力分布规律一致,且差值极小。运行期,宽矮的中隔墙在向低水侧闸室的侧向位移中,以剪切变形为主。板桩土压力增量与各自承受的净水压分布有关,还受上部连杆传力和低水侧横撑反力的影响。桩间土在传递、扩散侧向压力时,产生侧向压缩,并可分担中隔墙的大部分剪力。中隔墙弯矩主要由两道板桩分担。现有的双排板桩结构简化计算方法,尚无法反映桩间土抗剪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桩基重力式支护结构由重力式胸墙和双排桩组成,是一种半刚性半柔性支护结构。对该结构的设计,相关单位根据规范采用平面钢架弹性支点法计算下部双排桩,同时将上部胸墙简化为悬臂梁进行计算,但由于胸墙为刚性体,受力特征及对双排桩的约束与悬臂梁不同。为了系统研究该结构在不同计算模型中的变形及内力分布特征,对比规范设计和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参照相关规范设计时,上部胸墙产生线性位移,后排桩的弯矩及剪力都大于前排桩;而在实体计算模型中,上部胸墙发生平动位移模式,由于基坑开挖受到主要的土压力差作用,前排桩产生的弯矩和剪力都大于后排桩。  相似文献   

8.
《水道港口》2017,(1):72-79
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是在传统单锚式板桩码头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前墙后方埋深的桩基卸荷承台结构承担部分荷载从而实现卸荷效应。为了研究该码头结构的卸荷机理,文章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比工程原型观测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单锚式、双排桩和分离卸荷式三种板桩码头结构在相同工况下的结构内力与变形以及应变能差异,分别探究桩基卸荷承台结构的双排桩和卸荷承台结构的卸荷效应及其组合后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排桩在水平方向通过自身抗弯能力与桩土间相互作用达到对前墙的遮帘作用,而卸荷承台在竖直方向形成土压力卸荷区减小前墙荷载,此外卸荷承台与双排桩之间能相互影响,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桩基卸荷承台结构的承载能力与负荷比例,达到更好的卸荷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瓯飞一期围垦工程北闸双排钢板桩围堰为背景,介绍滨海超深厚软土地基中双排钢板桩围堰方案与施工技术。为研究双排钢板桩围堰结构安全性,对围堰抗倾覆和整体稳定进行演算,并利用有限元法对围堰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不同施工工况下钢板桩、拉杆的受力状态以及围堰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围堰结构安全性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有限元法计算围堰变形比实际情况大,说明该计算方法分析围堰结构安全是偏安全的;围堰前后排钢板桩及拉杆内力最大值工况出现不一致,建议围堰设计时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选择出各个结构最不利工况;围堰外侧海水位采用平均高潮位分析围堰结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建议采用设计高潮位。  相似文献   

10.
基坑双排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基坑进行三维建模,分步模拟开挖过程中较关注的施工工序。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显示本模型对基坑的变形模拟较为合理。基于本模型进行双排桩支护结构敏感性分析,得出双排桩设计中桩长超过26m后,支护结构对沉降变形的控制作用极为有限;双排桩间距在4~8d之间,地表沉降值与双排桩间距呈线性变化;双排桩间距超出8d时,地表最大沉降值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双排桩为基础的桩基式坞墙是一种新型的坞墙结构,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计算理论,一般根据相似结构型式按单锚板桩墙结构、前板桩高桩无梁板式结构及双排桩支护结构等理论做近似计算分析。文中结合温州灵昆船舶修理所的船坞工程,借助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坞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坞内无水时的使用状态进行加载计算,得到其应力和位移的云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类似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工程双排钢板桩围堰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介绍了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包括材料、结构、尺寸、量测系统等。试验对实际工程情况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作用在板桩墙上的土压力、板桩墙的位移及应变分布,初步分析表明试验成果可信,可为类似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兰滔  左旋峰 《中国水运》2014,(1):328-331
在土体稳定系数不够,土体临滑状态或者滑坡体缓慢滑动的情况下对双排抗滑桩的位移解析。这在以前的文章讨论得比较多,但是对这些响应与荷载之间的关系讨论的并不多,它们之间规律并没有被揭示出来。文中是在弹性理论下建立了双排抗滑桩的计算模型,利用力法和绕曲线方程求解了桩身位移,再利用转角位移方程求解了双排抗滑桩的桩顶侧移量并发现结构的侧移量是荷载的双线性函数,并利用有限元模型验证了结论,通过该公式编写程序计算也很方便。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大跨度双排钢板桩围堰结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兴造船基地大跨度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成功实践,介绍在软土地基下双排钢板桩围堰结构稳定性的系列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软土地基条件下双排钢板桩围堰的变形特性,并探讨了保证围堰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土地层中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以某船厂基坑为依托,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双排钢板桩在软土地层中的变形特性,分析变形过大的原因。采用极限状态识别和临界状态参数反演的方式,提出根据现场数据进行回填反压应急处理的方法以及采用大排距双排灌注桩进行加固的措施。结果表明,提出的应急处理方法和加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双排钢板桩围堰在软土基坑中变形往往较大,进入临界状态后将迅速产生较大的变形,应采取有效的坑内加固措施,避免超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排桩-连拱式支护结构受力机理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理论解法,在坑底以上,采用考虑桩土效应和空间拱效应的微分单元计算模型;坑底以下,采用弹性地基梁模型.随后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双排桩-连拱式结构的变形、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理论计算的结果可作为工程设计和验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高挡土环境中的双排桩结构变形及内力特征,采用数值计算和工程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桩径、不同开挖深度时结构的变形及受力形态。结果表明:双排桩排距取3倍桩径时,不同开挖深度的前排桩最大位移值呈现二次抛物线形态;前排桩内力呈现单锚板桩的受力特征,后排桩内力呈现悬臂板桩的受力特征;通过设置卸荷板、采用抗剪强度大的材料回填可有效控制结构变形及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双排板桩变形与应力分析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大坞工程实例,利用梁杆有限元法,变形曲线拟合法计算双排板桩的变形与应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19.
《水道港口》2022,(1):16-21
双排圆筒防波堤是一种新型透空式防波结构,具有结构形式简单、利于水体交换、生态环境友好等优势,适用于软土地基海域的后方防护。双排圆筒防波堤利用前排桩、后排桩和后排挡浪板形成复杂的波浪掩护作用。为了研究该新型防波堤结构的消波性能,采用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建立基于有限体积法和VOF模型的三维数值波浪水槽,开展了不同布置情况工况下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双排圆筒的消波性能受到前后排间距、前排圆筒间距等布置参数影响,模拟工况双排圆筒消波率在34%~50%。  相似文献   

20.
《水道港口》2016,(5):542-546
以高桩码头端部防撞桩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m"法对不同撞击位置、方向下防撞桩结构的变形和内力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3种桩基布置型式的防撞桩结构变形和受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单排直线型布置除桩轴力外,变形及内力均明显大于双排三角型布置和矩型布置;双排三角型布置和矩型布置变形和内力相当,防撞机理相似;单排直线型布置单桩变形及内力较大,选用桩的尺寸大,数量、种类少,防撞设施所占水域面积小,且工程量小。港口工程防撞桩设计中,在具备大尺度桩生产、施工的条件下,单排直线型布置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