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地层剖面探测仪由于操作方便、探测精度高和经济性突出等优点,在水下管线的精确探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深圳铜鼓航道疏浚工程的实际情况,利用浅剖仪对航道下的深埋管线进行精确探测,探讨浅剖仪的应用范围以及应用关键技术。得出如下结论:海底管线附近原有土层与抛石间、抛石与管线间的波阻抗差异均很大,可获得较清晰的探测图像信息;采用船舶中部侧方拖拽以及缩短拖缆的方式,可避免拖鱼左右大幅摆动,提高平面探测精度;保持水下托鱼姿态的平稳,同时利用滤波法对船舶噪音和水流、波浪等产生的无效波进行处理,可为制定海底管线保护施工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底管线是海洋工程重要的水下基础设施,起到供电、供水、输油、通讯等作用。随着船舶大型化进程,现有航道不断拓宽与加深,为了保证已敷设缆线的安全,准确探明工程区域海底管线的三维坐标极为重要。本文利用多波束、磁力仪、浅地层剖面设备对海底管线的位置及埋深进行探测,达到了很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弗里迪运河底部分布有若干海底管线,成为运河航道疏浚施工的重大安全隐患。海底管线种类多、埋设位臵及深度不明、管线探测环境复杂等特点使得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纳仪以及磁力仪等常规海底管线探测方法因其探测原理的局限性而难以适用。文章采用了小型抽砂设备在海底开挖"V型探槽"的管线探测新工艺,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探测中,有效排除了海底管线对航道疏浚施工的影响,保障了船舶施工安全。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工程航道疏浚分项施工的顺利实施,说明小型抽砂船开挖"V型探槽"的管线探测新工艺可行、有效,为海底管线探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水道港口》2015,(5):450-455
介绍了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原理,并根据海底管线铺设特点,侧扫声纳系统可以高效的探测出海底面以上管道的走向、平面位置、裸露高度等管线信息和海底地形等图像,而浅地层剖面仪可以精确的获取海底管线的裸露高度、埋设深度等管线信息和海底底质情况。通过实例说明了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仪在海底管线探测的工作流程,总结出两种探测系统在探测海底目标上的优缺点,说明了多种探测手段的综合应用是海底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下抛石作为一种海底管道保护措施之一,在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已由浅水应用到深水。文章的研究目标落管抛石船为深水精确抛石作业船型,文章研究了深水抛石作业系统,确定总体落管抛石作业工艺流程,计算出系统中抛石管线的强度,比较了不同航速、水深下抛石管线的强度。后又研究了落管抛石水下机器人(ROV)在管线强度计算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最终确定了这类船型在不同作业水深下的最大航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曹雪  尹刚  崔小凡 《船舶工程》2018,40(S1):314-316
水下抛石作为一种海底管道保护措施之一,在国内外海洋石油开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已由浅水应用到深水。本文的研究目标落管抛石船为深水精确抛石作业船型,文章研究了深水抛石作业系统,确定总体落管抛石作业工艺流程,计算出系统中抛石管线的强度,比较了不同航速、水深下抛石管线的强度。后又研究了落管抛石水下机器人(ROV)在管线强度计算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最终确定了这类船型在不同作业水深下的最大航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中的管线工程穿越深圳铜鼓航道,该航道交通流密度大,航道中的船舶一旦在管线附近失控,将对海底管线构成较大的威胁。对此,通过构建船舶失控漂移计算模型,就铜鼓航道中对海底管线构成威胁的危险失控区域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海底管线附近水域危险失控区域范围。分析结果可为铜鼓航道中的失控船舶采取有效措施免除对海底管道造成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底航道沉积层是影响航道安全的重要因素,海水介质的特殊性使淤泥质海底航道直接观测比较困难。声学探测是目前连续检测海底沉积层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声波在海底沉积层中反射带回的地层信息,可以获得相关地层特征。利用SES-2000浅地层剖面仪获得连云港淤泥质海底航道海域浅地层剖面声图,结合钻探和区域地质资料,对航道声学浅地层剖面沉积层进行了识别,分析了浮泥层、淤泥层、粘土层、砂质土层声学剖面特征,并对异常声图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对淤泥质海底浅地层声图辨识和航道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海底管线路由的特点,使用GPS、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多波束系统、磁力仪探测海底管线的埋设情况,提出管线探测流程,绘制管线剖面图。  相似文献   

10.
浅地层剖面仪具有工作高效、成本低廉等特点,目前常被用于海底地质和海底管线路由的探测。本文主要以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方式为研究重点,从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出发,阐述了浅地层剖面仪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实际应用介绍了浅地层剖面仪在海底管线路由中的应用,最后对探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专项调查的全面开展,水下考古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水下摄影、声学及磁法等是水下考古的主要探测方法。然而,对于淹埋在水下地层内的文物遗存,侧扫声呐及多波束难以发挥出其优势;而浅水域的多次波现象也严重制约了浅剖仪对深埋目标的辨识;同样,基于磁性异常的探测方法也因体积效应而难以分辨小尺度目标。因此,迫切要求有更高分辨力及更高适应能力的探测方法来为考古学者提供精准的水下文物空间分布信息。本文从水下考古探测方法的发展与现状入手,通过对水域雷达探测案例的整理,以上林湖后司岙水域水下考古为切入点,引入利用探地雷达开展水下考古探测的思想,结合实际应用,剖析探地雷达在水下考古领域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海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发展,离岸海洋油气平台以及平台间海底管线、电缆等数量与日俱增,也增加了过往船舶与平台发生碰撞的风险以及过往船舶对海底管线和电缆损坏等风险。针对此问题,结合虚拟航标的应用及发展现状,以及海洋油气开发设施特点,提出了将虚拟航标应用到海洋油气开发设施的方案,用以保障海洋油气开发设施的安全生产和船舶安全航行,并对应用中可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简要叙述水下声呐技术发展与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原理,并介绍3200-XS浅地层剖面仪的技术参数和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工程应用实例。浅地层剖面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的优点,特别适合水下淤积和沉积地层的精细化探测。  相似文献   

14.
浅地层剖面仪常用于探测海底浅部地层结构,在搜寻掩埋目标物的场景中也能发挥作用,本文将以搭载在自主式无缆潜航器的浅剖仪为例,介绍设备工作原理,以推演的方式简要阐述其在深海搜寻的应用,包括作业方案、数据采集和图像判读等,并讨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由振华重工牵头承担的中国交建科研项目"落管抛石船技术研究"完成基本的设计研发工作。该研发项目能够实现精准抛石,基本满足我国绝大部分海上平台、管线、电缆、油气田、风电场的抛石需求,打破了国外落管抛石技术的垄断。水下抛石作为一种海底管道保护措施,已由浅水应用到深水。此前,振华重工曾为港珠澳大桥岛隧  相似文献   

16.
孙涛  朱长青 《水运工程》2012,(10):162-168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主要有护坡、护脚、护底、筑坝等几种用途,属于典型的隐蔽工程,主要作用是加强岸坡及河床的治理与防护,防止岸坡遭水流冲刷引发的崩岸、岸坡及河床水土流失等,增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稳定河势与河床结构,以及通过抛石筑坝改善水道的水流条件来达到优化主航道通航条件等。以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为例,探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下抛石施工工艺,并对块石材质选择、级配控制、抛投工序、收方计量、质量检测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介绍,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受客观水文环境的影响,难以掌握水下抛石技术状况,而传统的抛石检测方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无法直观的获取水下工程技术状况,多波束测深系统是利用声波信号测量水底地形的测量设备,可直接获取水下地形情况,将其应用于航道整治工程中抛石检测,多波束数据能够很好地呈现抛石的铺设厚度、走向分布等信息,获取更加直观、准确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海底管线的安全,在海底管线外部调查中,获得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裸露或悬跨高度是调查的重要内容,浅地层剖面仪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1]。一些管沟明显地区,管线仪调查得到的管线图像出现多重线弧线现象,对管顶面的判别,管顶位置及管线埋深、裸露、悬跨高度的判断造成困难,文章结合海底管线铺设方法以及浅地层剖面仪工作原理,采用分解分析多重线弧状态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在多弧现象中辨别管顶面以及管沟底的方法,以提高管线剖面资料处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是航道整治工程难度大、水沙条件变化复杂的河段。目前,该河段典型的航道整治措施为软体排加抛石与钢丝网护坡相结合的稳滩固岸结构,而施工中水下抛石形态的监控难度较大,缺少简便、直观、实用的软件与地形测量仪器相结合。本研究基于多波束河床地形扫描技术和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一种水下抛石着床形态实时监控系统,对抛石前后的水下地形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反馈抛石施工区域漏抛少抛超过安全允许范围的情况并预警。研究成果将对水下抛石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诸如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以及航道疏浚工程中,水下炸礁技术在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应用规模逐步扩大。纵观水下炸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如何有效控制水下炸礁之后产生的浅点,成为影响水下炸礁技术发展的关键。相关技术人员通常采用二次炸礁的方式消除浅点,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还可能遗漏浅点,对港区船舶通航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分析港区水下炸礁浅点控制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