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介绍了编组场尾部停车防溜设备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控挡车器设计,并探讨了在我国铁路编组场上运用的可能性,建议开展可控挡车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的实时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其中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处理、控制模型的优化设计,并扩展了人机对话式的参数输入和图形显示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3.
微机可控顶调速制式是铁道部“八五”和“九五”期间定为解决中小驼峰调速自动化的主要方案之一。本根据我国驼峰设计的新的理论,对济南站微机可控顶调速制式中的头部平面、峰高、纵断面及布顶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语音报警系统的设计原则、研究目的,系统的功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为可控顶调速系统的应用和问题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技术手段,提升了可控顶调速系统的功能和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5.
根据可控减速顶的调速原理,介绍驼峰可控顶自动调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通过设计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对溜放车组进行精细位置跟踪,实现变速控制。应用效果表明,此系统具有控制精确、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等特点,满足运输生产要求,适用于我国中小驼峰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铁路驼峰调车场,利用减速顶(或加速顶,可控顶等)作为间隔或目的调速设备已经相当普通,但是布顶区段的线路标准及轨道加强标准在《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中却没有明确规定,设计对线路标准限制的最大布顶密度难以掌握。特别是在可控顶设计中,由于道岔 等限制,使布顶集中,布顶密度较大,经常出现设计的布顶数在现场安装时难以实现,影响布枯设计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本试图通过安阳微机可顶自动调速系统及脱鞋器十减速顶点连式调速系统的布顶设计,谈谈线路标准对布顶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可控的减速顶和加速顶在编组站速度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可控制的减速顶和加速顶的研制成功,推动了驼峰设计理论的发展,按中行车在一般工况下设计出的“最小时差断面”,这一理论和设计方法是驼峰理论的创新。应用计算机对可控减速顶和加速顶进行控制,实现对溜放车辆连续性的实时控制,是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反坡调速系统,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箭翎线调速系统、尾部平面调车调速系统都是应用的实例,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证明了新的驼峰理论的正确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以乌海驼峰改造调速设计为例,对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从峰高、驼峰线路平纵断面、布顶、调速设备等设计进行了阐述,最后谈了一些观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主要阐述小能力简易驼峰传统峰高在微机可控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控顶设计要达到的目标,并充分利用“每股道峰高“的概念,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李明炜 《科技交流》2002,32(3):110-113
本以小能力驼峰的调速系统在石嘴山车站驼峰改造的设计实践为例,对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的应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车场线路是箭翎线的基础,平纵断面的设计是箭翎线的关键技术之一,本重点论述断面的设计,石家庄箭翎线采用连续调速,调速设备选择了加速顶,可控减速顶,减速顶,挡车器等,中介绍了布顶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研制高负荷可控减速顶的目的和意义;对高负荷顶的设计、研制过程、性能特点作了详尽的说明;并结合高负荷可控顶在国内外编组站的应用实例说明高负荷可控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第一代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自1989年在韶关键成到现大已经应用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应用实践中,该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去年我们在改造南岔编组站的过程中采用了新型的微机可控顶系统。该系统在调速、控制系统和纵断面设计上都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并取得了好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小能力驼峰可控顶自动调速系统的设计、构成、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工程实践,对调速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丁三定  闫树 《中国铁路》1999,(5):49-51,47
介绍了驼峰尾部防止车辆溜逸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设计及特点,并简介T.TK-92型可控停车器的编组站开发应用情况及系统运营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西站驼峰场1997年底改造完后,现有6个线束24股道,峰尾设计反坡不足,经常出现峰顶解散下来的车辆在峰尾出标的问题,直接危及峰尾的调车作业安全。在车站采取了峰尾防护员提前手闸防溜的安全措施情况下,仍然是经常出标,直接危及调车安全并影响调车作业效率。为了保证驼峰作业的安全,防止峰尾出标挤岔子等调车事故的发生,乌西站与有关方面合作开发了峰尾液压可控停车器防溜控制系统。该系统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满足了现场统一集中控制的实际要求,液压可控停车器与控制部分有机地设计结合,构思巧妙,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耗…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铁路局南岔站在2000年的技术改造中,采用了第五代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即分散控制单元全自动调速系统,主要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原理、控制系统组成、技术关键、硬件及软件的构成与功能,以及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沧州站微机可控顶工程竣工投产之初,由于车场既有条件的限制,常发生空车堵门,重车溜不远等现象,经过对线路纵断面和布顶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以后,情况大为好转,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可控径向转向架客车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可控径向转向架客车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的研究可知,可控径向转向架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降低轮对冲角、轮重减载率以及脱轨系数,较大幅度地降低整车的磨耗功指数。  相似文献   

20.
中小驼峰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鹰  夏维毅 《铁道学报》1996,18(A00):80-84
根据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的调速原理,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通过模拟钩车的动态溜放过程,将驼峰纵断面和调速设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基于系统最小时差理论的优化思想,在等速区对难、易行车采用不同的定速值,使溜行时差达到最小;在减速区则着重考虑减少布顶数量和调速设备利用率,对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例计算表明,设计方案峰高有所降低,推峰速度提高近0.5km/h,布顶数量及其使用率也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