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显示,因驾驶时睡着或者疲劳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要比事故统计结果显示的情况严重的多。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2002年的调查发现,在2001年,有51%的驾驶人承认感到瞌睡时还在驾驶,17%的驾驶人承认在驾驶时打过盹,1%的驾驶人承认由于打盹或者疲劳驾驶而发生过交通事故。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驾驶人驾驶时打盹的比例最大(约占28%)。[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汽车内的任何附加设备都会改变驾驶人、车辆、其他道路使用和道路环境之间原有的关系。驾驶人开车时分心是因其注意力被吸引到路外而导致的,这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估计,至少有20~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因驾驶人开车时分心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重点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每年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对近十年来上述重点违法行为所导致的交通事故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各种重点违法行为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驾龄、不同车型驾驶人的违法肇事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重点违法行为每年导致的交通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特别是超速行车导致死亡人数近年来大幅上升;同时,低驾龄驾驶员每年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4%,而大客车驾驶人因上述违法行为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小客车的5.2倍,大货车是小货车的2.9倍.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的驾驶压力会对驾驶人的情绪、决策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并对驾驶人的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影响。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驾驶压力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从驾驶人自身因素、车辆内部和外部因素这3方面总结驾驶压力影响因素,并归纳整理驾驶压力识别方法。总结发现:交通拥堵、道路复杂性及新技术使用等驾驶环境因素是引发或增加驾驶压力的主要因素;非职业驾驶人易受车辆外部环境的影响,职业驾驶人易因工作产生负面情绪,导致驾驶压力增加。驾驶压力识别主要基于主观测评量表、驾驶行为分析及生理数据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其中,基于生理数据的识别方法因其较高的识别精度和准确度被认为在驾驶压力识别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研究趋势来看,未来研究需重视社会环境以及多因素叠加对驾驶压力的影响,特别关注职业驾驶人及新技术的影响,以及如何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实现实时监测,以提高驾驶压力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间的研究,发现驾驶人开车至少有三个“危险时辰”,是很多肇事驾驶人步入“死亡之谷”的“通衢”。  相似文献   

6.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疲劳驾驶事故中驾驶人特征、事故时段分布及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主要成因,研究了疲劳驾驶对操作行为的影响和驾驶人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疲劳驾驶预防对策。分析结果表明:30岁以下男驾驶人、3年以下驾龄和10年左右驾龄的驾驶人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群体;2:00~6:00与15:00~16:00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时段;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远高于普通公路;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生理节律、驾驶人因素等。通过保证驾驶人有充足的睡眠与短暂休息,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及使用疲劳预警装置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疲劳的产生,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测试驾驶人警觉影响因素,设计了基于驾驶模拟系统,以驾驶人为主体,以交通信号灯和风险信息数量分别为警觉影响因素的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为测试场景,以驾驶人在4种场景下面对风险情况时的制动反应时间和注视行为数据作为驾驶人警觉特性评价参数的仿真测试实验。分析驾驶人在不同场景因素下警觉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仿真实验与测试结果良好,不同交通管控条件和不同风险信息量下,驾驶人警觉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8.
�����ٶȼ��ٶ����ƵĽ�ͨ��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及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车速离散性对交通事故的影响,速度限制与行车速度及安全的关系。从驾驶人的驾驶态度和行为、车辆技术性能、道路通行条件、环境条件、交通管理措施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观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汽车不仅是人类的代步工具,而是向多元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日益恶化的道路交通事故倍受全社会关注,特别是新驾驶人事故多发、频发更是令人侧目,这与新驾驶人驾车技能不成熟、经验缺乏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究其原因与当前我国驾驶人培训模式、内容、周期以及方法、手段密切相关。遏制或缓解新驾驶人事故多发、频发上升态势,是道路交通事故综合治理的重要侧面。在驾驶人培训领域,除规范行业管理,加强监督机制的力度,提高教练员群体的综合素质外,还要借助于计算机、微电子、人工智能、多媒体、仿真等诸多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实际交通环境为样本空间,开发、研制与创建新型训练课目内容、设施体系、实现驾驶人培训基本操作技能向应用驾驶技能的平顺过渡,已成为驾驶人培训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车辆驾驶人肇事后因逃避法律责任而开车逃逸,弃车逃逸,或将作送医院后逃逸,甚至将伤抛至荒郊野外后逃逸的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其引发受害人及其亲属到处上访,已成为交通事故上访案件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截至7月7日,安徽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交警部门”)接访的481件交通事故信访案件(以下简称“全省接访案件”)中,因驾驶人肇事逃逸的案件达138件,占28.7%。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道路交通安全因素的交通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仁 《城市交通》2006,4(4):76-79
总结归纳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道路交通设施、季节、气候等。以滨海大道和机场大道为例,依据道路主体工程和交通量,分析了交通事故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科学认识了道路交通事故的诱发因素,指出了驾驶人群体性质的变化和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感官的极限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从而提出道路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行车安全应以“预防为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美国战后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推动了郊区化浪潮,分散的郊区土地利用形式也造成了公共交通的衰退。时至今日,美国的老年交通问题也是与汽车化及郊区化紧密相关的。首先是老年驾驶人增多带来了交通安全风险的增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感知和认知能力出现退化,这对出行安全特别是驾驶安全产生了致命影响。目前美国年度交通死亡人数中17%是老年人,其中老年驾驶人占60%。按目前人口老化速度,2030年时美国老年驾驶人的数目将是现在的2.5倍,而届时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美国老年人将是目前的3倍。其次,当今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居住在郊区,而这些区域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几乎只有私人汽车,约73.4%居住在郊区和乡镇的老年人得不到公交服务,他们使用公交的概率仅是中心城老年人的1/16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法库县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分析后发现,在全部396起立案交通事故中,涉及农民的交通事故案件有335起,占立案总数的84.6%。在死亡的98人中,农民死亡79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0%;在312起伤人交通事故中,涉案农民受伤的竟达406人之多。在对交通事故案件涉及的肇事车辆分类中发现,农民驾驶的三轮农用汽车、四轮拖拉机、两轮摩托车等占全部涉案交通事故车辆的80.5%。  相似文献   

14.
影响驾驶人选择行车速度的因素很多且不尽相同:驾驶人的年龄、性别、驾驶态度及其对(警察)执法和交通事故的认识等都会影响行车速度的选择;天气情况、道路特征、车辆特性、区域速度、速度的适应性、损伤或最近的驾驶情形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驾驶人对行车速度的选择。本主要从驾驶人素质、车辆技术性能、道路条件、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探讨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数逐年增多,截止到2020年9月,农村公路里程420万km,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3.8%以上,农村公路管理亟待加强.依托吉林省德惠市交通事故卷宗信息,选取交通事故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分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交通事故主要影响因素、多角度下的单一特征,事故的预防和改善需要依据具体的事故模式,因...  相似文献   

16.
为改进传统的驾驶员差错事故分析方法,探索机动车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分析的新途径. 本文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与调研数据资料,从微观角度分析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建立了驾驶员自身差错交通事故致因模型;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导致驾驶员自身差错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减少了主观因素对分析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机动车驾驶员自身差错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感知差错率占50.2%,判断决策差错率占38.9%,操作差错率仅占10.9%. 机动车驾驶员感知和判断能力较差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可为机动车驾驶员事故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机动丰超速行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之一。机动丰超速是由于驾驶人没有及时纠正驾驶过程中的误判、误动的结果。引起超速的原因包括驾驶人、机动车、交通安全设施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应从教育培训、法律、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科技四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超速。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驾驶人个人特征与行车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个人属性调查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80份驾驶人行车速度记录数据。按照驾驶人行车超速时间与总行车时间的比例,将驾驶人超速选择行为区间划分为4个小区间。运用非集计理论,将驾驶人的性别、年龄、性格、教育程度、驾龄等个人特征作为影响因素,并将4个小区间作为4个选择肢,建立了驾驶人个人特征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度量模型,并结合弹性理论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人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矫正视力、职业驾驶人和发生交通事故6个影响因素对应的弹性值均小于1.000,说明上述因素对速度选择行为缺乏弹性;在4个小区间上,驾驶人的驾龄对应的弹性值分别为6.287、3.211、3.438和2.450,性格对应的弹性值分别为1.249、1.045、2.033和3.672,说明性格和驾龄2个影响因素对行车速度选择行为富有弹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信号控制交叉口由闯红灯引起的交通事故具有较高的伤亡率。为深入了解闯红灯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人工记录与视频观测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4个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调查。基于流行病学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择未闯红灯行为作为对照组与闯红灯行为对比,以排除无关因素。对调查数据进行行为编码,考虑到各个交叉口的异质性,基于随机效应逻辑斯特模型在交叉口层面分析驾驶环境、驾驶人特点、车辆特征对闯红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驾驶人、男性驾驶人、客车更容易闯红灯,流量大会增加闯红灯的可能性;此外,是否为本地车辆、车内是否有乘客对闯红灯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行的安全、有效是道路交通系统面临的一对挑战,其核心是速度问题。车速是交通参与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机动车驾驶人根据道路和交通条件,总希望以高速换取高运输效率。超速行驶是一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是旅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导致了交通事故次数的增加,同时也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