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老牛湾至龙口段为两岸无堤防的峡谷河段,已先后开发万家寨水利枢纽、龙口水利枢纽两梯级枢纽工程,河道相关特性发生明显变化。针对黄河老牛湾至龙口段航运建设工程,本文首先论述了该段航运建设开发的重要性,再分别从航道工程、航标工程、码头工程三个方面对航运综合治理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本文对黄河老牛湾至龙口段河道特性的分析及提出的建设方案,对黄河河道开展类似航运建设工程提供了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收集的历史水文资料,对比分析了近年来研究河段设计通航水位变化情况,其中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下降明显,而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仅小幅下降.结合珠江三角洲河道特性及广东省对采砂活动的控制情况,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该河段的水位将基本保持现状或小幅变化且不会对东平水道通航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蔡大富 《水运工程》2006,(12):62-65
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进出库水沙特性;库尾、葛洲坝下游河道、永久船闸引航道、两坝间河道冲淤特点;变动回水区回水末端范围、葛洲坝下游宜昌、沙市枯水水位变化;库区航道条件和葛洲坝下游河段航道尺度变化。  相似文献   

4.
渠庚  许辉  唐文坚  韩向东 《水运工程》2011,(12):117-122
利用三峡水库运用后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道水沙、河道冲淤、宽深比、断面形态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断面形态变化对荆江航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不同类型河道断面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存在共同特点,即上游水沙条件变化引起边滩冲刷,河宽增加,束水能力下降,同流量下河道水流弯曲度有所减小;受长期清水下泄的影响,以上变化将会进一步持续和发展,边滩冲刷、河宽增加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荆江特别是下荆江河道变化的主要形式和特征,这些变化将对荆江的航道条件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南盘江、北盘江,它们以珠江最初的模样,在云贵高原的高山峡谷间奔腾,最终,它们在贵州望谟相遇,并以一个更加雄伟的姿态,流入广西,直奔南海,从这里开始,它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红水河!红水河作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由黔入桂,首先途经的便是河池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河道优势,不仅让河池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咽喉要塞,更为河池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的风景画卷。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变化与产业发展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广东省沿海港口经济景气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广东省沿海港口经济扩散指数变化曲线,对近年广东省沿海港口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并预测其近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黔江大藤峡枢纽所处峡谷段为例,通过改变导堤和导流墩的高度,采用变高式导堤和淹没式导流墩布置,配合调整洪水航线,解决了中枯水期航道的碍航问题,同时改善了洪水期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河道泄洪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迁西县滦河河道采砂项目为例,采用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分析方法,对由于采砂前后河道地形变化而引起的河道行洪水位、流势变化分别进行分析,并绘出模型区范围内河道水位、流场和水位变化图,为河道采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广东省某河道的综合治理项目,研究河道综合治理的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生态驳岸、水生植物、生态浮床等构建平衡的生态环境来净化水质,并运用先天的岸线优势以及种植多种陆域植物形成一定的景观等方法创造更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治理和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山区河流的开发利用的推进,人们迫切需要了解陡坡河道的特性。文中通过水槽试验来研究高山峡谷区陡坡河道的泥沙输移与河床演变规律,研究该河槽的泥沙输移、河床粗化及河槽纵向变形规律。试验发现虽然伴随冲刷发展,床面存在一定的粗化现象,但总体上来流流量越高,河道平均输沙率越大。河床粗化程度与来流流量呈正相关关系。沟床侵蚀过程并不是单一的下切为主,伴随着床面的粗化,水流的侧蚀作用可引起岸坡的崩塌,侧岸补给的泥沙甚至可能导致河床的整体淤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以宜都河道为例,研究了水库蓄水后强约束型分汉河道的冲刷调整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而通过概化模型试验,研究强约束性分汊河道中,河床边界条件的变化对分汊河道水流运动和冲刷调整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1)由于水库蓄水后河床发生剧烈的冲刷调整,将导致河道河床边界条件特别是两汊高程差的变化,分流格局随之改变;2)河道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水流动力轴线可以由稳定于一汊转化为两汉交替,其冲刷调整形式也从一汉冲刷占优转化为两汊冲刷交替占优;3)分汊河道在水库蓄水初期的剧烈调整过程及其河床边界条件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分汊河道的发展趋势,要充分认识分汊河道在水库蓄水初期剧烈调整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其朝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右江为丘陵山区河流.河道平面、剖面形态和径流过程具有山区河流特征,而水流流速与水面比降小具有平原河流特性;自然条件下受沿程河床节点控制,河床冲淤变化被限制在相邻两节点河段之间;那吉、鱼梁航运枢纽建成后,由于汛期两枢纽畅泄,两坝间河段将基本遵循自然条件下河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后的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三峡库区变动回水区下洛碛河段水沙变化、泥沙冲淤特性以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后,河道水位明显抬高,径流量无趋势性变化,输沙量明显减少。下洛碛河道由累积性淤积逐渐转为冲刷,2012-2017年期间河道地形变化明显,2018年后下洛碛河道冲淤变化趋缓。  相似文献   

14.
王玮  许光祥 《水运工程》2016,(3):120-123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库区急滩多为峡谷型洪水急滩,采用常规的扩大泄水断面等方法进行整治,不仅工程量大,废方多,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而且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以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水田角、喜滩两处急滩为例,对库区峡谷型洪水急滩的滩性特点及运用急滩常规整治方法进行治理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枯水大潮条件下闽江下游河道沿程各断面的潮位、流量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合历史实测资料,对闽江下游河道枯水条件下水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下游河道潮区界、潮流界上溯明显,南北港涨潮流规律有所不同,南港分流比达30%左右,回复到1985年前水平,而干流及南北港河道河床严重下切是枯水动力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岸直水道泰兴顺直段近期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长英  张幸农 《水道港口》2009,30(3):182-186
泰兴顺直段是长江下游主要碍航浅滩之一。历年河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表明,该段多年来河道外形相对稳定,但深泓线以及滩槽变化较大。深泓线年际间发生大幅度摆动,鳗鱼沙心滩具有易变反复,不易消失的演变特点,左、右槽主支地位交替发展。并且该河段演变受特大洪水影响很大,甚至出现滩槽易位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攻坚克难工作成效的逐步显现,国家相关部门将河流治理的重心从大型河流逐渐转向了中小型河道,但是由于中小河道位置比较分散,环境比较复杂,这也给中小河道环境治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中小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为了明确掌握河道淤泥的变化周期及河道的淤积情况,就要对河道断面进行测量,这对准确的评估河道的安全性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鹅头型分汊河段变化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元生 《水运工程》2013,(4):113-116
鹅头型汊道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弯曲分汊河型之一,窑监、陆溪口、罗湖洲等水道就属于这类河型.鹅头型汊道往往多汊并存、洲滩易变、航槽摆动、河道变化频繁.为了保障航道畅通,稳定河势必须对此类河道进行整治.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鹅头型汊道的变化特征及碍航特点,结合目前已实施的几个鹅头型分汊河道航道整治工程,提出鹅头型汊道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福建水口水电站枢纽下游河道变化情况,介绍解决枯水期通航及机组稳定运行问题的坝下水位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清远某码头扩建工程为例,建立了工程河段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作用下工程河道的壅水高度和流速变化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扩建码头工程对城市河道水流的影响,为码头扩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