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雨  李艮田 《航海》2012,(1):49-52
厦门港"达飞利波拉"轮搁浅救助工程是我局有史以来救助吨位最大的一次抢险救助工程,在国内外海上抢险救助领域也属罕见。本文详细介绍了"达飞利波拉"轮的搁坐力的相关计算、脱浅调载方案和拖曳出浅方案,为安全、快速、圆满地完成救助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后续的类似抢险救助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祖毅 《航海》2009,(3):14-16
4月12日,中国农历三月二十五,大潮汛前夕。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紧急出动救助船、救助快艇以及应急反应救助队,集结上海港外高桥五号沟码头水域,摆开了浩大的抢险阵势,在兄弟单位船只、人员的全力协助下,经过1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成功地让“雪龙”号失事直升机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3.
陈富强 《珠江水运》2012,(17):52-53
在茂名港"惠湾303"船进水险情的应急处置中,茂名海事局危险关头冲锋在前,深夜冒着风浪赶赴事故现场,积极组织开展抢险救助工作,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将进水船舶拖回至港口码头,并对船舶抢卸货物和后期维修进行了高效周密的安排,经过近20个小时的紧急排险,实现了船员、货物、船舶"三安全"的目标,为货主和船方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许坚 《广东造船》2005,(1):16-18
目前,世界贸易运输的80%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加速了船舶的大型化、杂货运输的集装化及品种的多样化,而且大型客船、客滚船、液化气船、危险品船和原油船发生事故的概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在我国海区发生了“梧桐山”客滚船、2万吨液化气船、26万吨原油轮等船舶海难,牵动着全国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心,作为国家唯一的专业海上救助队伍,必须在海上抢险救助中发挥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廖新鹏 《珠江水运》2014,(24):68-69
大风浪救助,是海上航行特有的常见状态。在这种态势下,救助船应克服多重疑难,包括自身行进这样的疑难、操作之中的疑难;与此同时,救助船还应明晰救助职责,妥善完成预设的任务。面对恶劣态势下的海上环境,救助船应审慎辨识风险,采纳适宜特性的救助办法,才能保障安全。本文明晰了大风浪救助特有的风险情形,归结出多样风险。在这种根基上,摸索出适宜特性的救助方式,以便缩减风险。  相似文献   

6.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交通部救助系统研发设计的专用海洋救助船新船型.该文简要介绍了在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研发设计中的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及14000kW海洋救助船船舶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7.
海上救助对非专业救助人员来说是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经历的少,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技能和救助技巧掌握的比专业救助人员要少,另一方面,非专业救助船多数是商船,中型船和大型船居多,吨位大,多数船是右旋单车没有侧推器,操纵不灵活,救助设备简单等,给海上救助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海上救助水平和效率,考虑事故的时变性和救助船的不可用等因素对海上救助船进行动态配置,以救助站点覆盖事故数量最大化和救助船动态调度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多周期多目标的多重覆盖模型,并设计多目标蚁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多周期救助船配置方案经实例验证,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为我国海上救助船的配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海上救助水平和效率,考虑事故的时变性和救助船的不可用等因素对海上救助船进行动态配置,以救助站点覆盖事故数量最大化和救助船动态调度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多周期多目标的多重覆盖模型,并设计多目标蚁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多周期救助船配置方案经实例验证,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为我国海上救助船的配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 "南海救115"轮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和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主机功率为8000千瓦,总长97.789米,型宽15.2米,型深7.6米,排水量4405.885吨,航速大于20节,自持力30天,无限航区,可抗12级风浪。该船为全焊接式钢质船体,采用双机、双可调螺距螺旋桨、双流线型悬挂式襟翼舵,前倾式船首,带球首,尾部为巡洋舰式船尾,在船首尾设有管状式侧推装置。该船目前已成为我国远洋救助主力船型,成为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远洋救助的新利器。由于该船强大的救助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南海海区的救助能力。在此之前,南海救助局已拥有3艘8000千瓦同型救助船列编,镇守南海海区,为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前交付的同系列船相比,"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