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铁路桥梁模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实测铁路桥梁为原型,建立了考虑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整桥模型。对几座典型桥梁进行了模态分析。指出整桥频率和有车频率是铁路桥梁的重要特征,直接影响着桥梁横向振动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重载铁路桥梁设备类型多、数量大,传统运维管理多以人工为主,缺乏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手段。针对该现状开展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载铁路桥梁设备智能运维管理研究与应用,解决桥梁快速建模、BIM模型与GIS融合等关键技术问题。以朔黄铁路为背景,基于GIS平台,融合BIM模型、铁路沿线倾斜摄影模型,实现桥梁设备的三维可视化,构建基于BIM+GIS的铁路桥梁设备管理系统,对推进铁路桥梁设备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Bentley作为BIM平台软件提供商之一,虽然在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了大量软件产品,但仍难以满足铁路桥梁设计的实际需求,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基于线路的桥梁参数化建模。基于Bentley Power Civil的铁路桥梁构件三维参数化设计,以通桥(2009)4301/4201系列圆端形实体墩自动加载PCL文件为例,创建标准图进而建出银西线实体桥墩参考图,合理确定桥墩高度,完成构建的参数化设计。Bentley平台能够进行高效率、高质量建模,实现桥梁三维设计软件参数化、关联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桥梁工程设计的特点,自主开发一款具有二维交互设计,及三维显示功能的铁路桥梁BIM设计程序。阐述了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式下桥梁程序开发不易完全抛弃二维设计视图及传统设计的理念。着重介绍了该程序的MVC框架、桥梁设计功能,以及在二维、三维显示视口开发中所使用的OPENGL VBO、四叉树空间索引等技术。通过工程项目应用,表明该程序具备BIM铁路桥梁方案设计功能,三维场景直观生动,并且结合二维视图辅助,使用户能够直接、实时地掌握桥梁结构高程、尺寸等数据,更好地帮助决策合理的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5.
结合修订2005年版《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在近期既有铁路桥梁加固试验成果基础上,汇总分析提出对新建铁路桥梁为满足安全行车要求必需的横向刚度控制指标,以满足2004年《铁路桥梁检定规范》的要求,并为(2005年版)《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桥梁设计中的横向刚度限值指标。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铁路桥梁质量管理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为此设计一套方便高效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使得铁路工务部门能够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及时、准确、动态地管理桥梁病害及险情,处理危害行车安全的重大桥梁隐患,提高铁路桥梁质量管理水平,为铁路桥梁养护维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铁路桥梁布跨设计过程中,存在工作量大、自动化水平不高、方案展示不直观等问题。为优化桥梁方案设计、提高桥梁布跨设计效率,提出一种基于AI的桥梁自动布跨及三维可视化方法。针对桥梁人工布跨效率低的问题,引入强化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桥梁布跨原则,自动计算桥墩位置,优化桥梁设计方案,提高桥梁布跨效率;针对方案展示不直观的问题,基于Cesium平台,构建三维地理环境场景,读取线路数据,定制桥梁参数模板,创建和展示桥梁方案模型。基于上述方法,开发了桥梁自动布跨及三维可视化软件,实现了AI自动布跨及真实环境场景下的桥梁方案展示。在某城际铁路中,应用桥梁自动布跨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桥梁设计方案的比选和优化,为设计决策提供技术依据,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具备可行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8.
衡茶吉铁路(衡阳—茶陵—吉安)正线在DK211+000—DK212+100与武广高速铁路并行。利用FLAC 3D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衡茶吉铁路竹山屋中桥桥梁桩基础开挖的施工过程,分析了新建铁路桥梁桩基础开挖对桩围土体和既有武广高速铁路竹山屋特大桥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铁路桥梁桩基础开挖过程中地表土体的水平位移小于15 mm,竖向位移小于7 mm;桩基础开挖深度与周围土体的变形成反比,在桩基础上部影响范围约为桩径的3~5倍,中下部约为桩径的1~2倍;新建铁路桥梁桩基础开挖对既有武广高速铁路竹山屋特大桥桥梁变形影响较小,其水平和竖向几何偏差远小于规范限值,基本不影响既有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利用City Engine软件平台,根据桥梁的施工里程、高程等相关工程数据完成铁路桥梁的基础数据制作,并将桥梁基础数据与CGA(Computer Generated Architecture)规则相结合,提取并编辑几何属性数据,最终形成参数化驱动的铁路桥梁三维模型快速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变量(几何参数、温度、材料等参数)生成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10.
宜万铁路特殊结构桥梁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宜万铁路全线桥梁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主要介绍了新建铁路宜万线各种特殊结构桥梁施工特点、难点。针对性地提出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对结构桥梁关键技术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确保了特殊结构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期对宜万铁路桥梁的安全、优质、经济、快速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同时丰富了铁路桥梁设计与施工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盾构区间下穿既有铁路箱桥三维数值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箱桥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对三维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较为符合实际的相关假定。根据三维分析结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盾构下穿铁路箱桥采用盾构洞内注浆加固为主的控制措施,改变了传统的盾构下穿铁路时对地面铁路进行架空或地面注浆加固的加固方式,较大地减少了加固费用和加固实施难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桥梁及桥梁墩台、空间梁单元模拟钢轨、弹簧单元模拟桥梁与墩台及轨道之间的连接,建立梁—轨纵向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空间力学模型。以丰沙线永定河单线铁路桥梁、秦沈线沙河双线铁路桥梁对其进行计算验证。以秦沈客运专线32 m多跨双线整孔简支箱型梁桥为例进行纵向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开,钢轨挠曲附加力有明显增大;列车在桥上单线制动,四根钢轨的制动附加力有较大的差别;列车在桥上双线对向制动,相比单线制动,钢轨制动附加力有一定程度增大,但增大得并不多。  相似文献   

13.
大量新建桥梁桥墩基坑工程位于铁路路基保护范围以内,使得铁路不可避免地受到基坑开挖的影响,既有铁路的列车动载加剧这种不良影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确保邻近铁路的安全,以孙渡特大桥上跨丰洛铁路桥墩施工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在客车和货车不同速度下邻近既有线的基坑开挖过程中路堤的动变形规律:随着基坑不断向下开挖,路基中心处的竖向动位移和水平向动位移均增大,且水平动位移增长率大于竖向动位移增长率。60 km/h客车和40 km/h货车动荷载下路基中心的竖向最大动位移分别为3.32 mm和3.42 mm,其他情况均大于3.5 mm。最后基于铁路路基动变形3.5 mm的控制标准,提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客车限速60 km/h和货车限速40 km/h的控制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4.
岩溶区桥基下伏溶腔顶板安全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以某客运专线岩溶区大桥为例,结合溶腔实际空间分布形态,对桥基荷载作用下溶腔岩体应力特征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确定溶腔顶板的安全厚度.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地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基础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溶腔顶板厚度为30 m和25 m时,桥基附近岩体安全系数均在1.2以上,溶腔顶板安全系数在1.3以上,溶腔顶板是安全的;溶腔顶板厚度20 m时,溶腔洞周局部岩体安全系数约1.1,溶腔顶板基本是安全的,但岩体强度储备不足.本工程桥基荷载作用下溶腔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约为20 m,对应基础最大埋深为13 m;基础设计埋深为8 m,溶腔顶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高墩大跨铁路桥梁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桥梁的迅速发展,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桥墩越来越高,体系越来越柔。高桥墩体自重大、柔度大、阻尼小。本文以某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为计算模型,应用通用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得出该桥的前十阶振型。并就加弹性阻尼器对结构的动力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加弹性阻尼器能够改变结构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6.
武九客运专线西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主桥桥式方案比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武九客运专线西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主桥跨越3条既有铁路线路,桥梁与既有铁路线路夹角仅16°。为了选出主桥最合理的桥式方案,从安全、适用、经济、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等各方面进行计算及分析对比,比选结果表明,主跨148 m矮塔斜拉桥为本桥的最优桥式方案。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在繁忙的铁路线上修建上跨立交桥,根据既要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营,又要考虑施工的顺利进行的特点,研究桥梁的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提出在适用不同线路条件下的桥梁结构形式,对日渐增多的跨线桥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方法:结合上跨铁路立交桥的设计工点和设计经验,采用综合经济技术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从保证铁路安全运营的角度来综合考虑跨线桥的施工方法和结构设计,分别提出了适合于铁路区间和枢纽的常用桥跨方案。研究结论:位于铁路区间的桥跨结构采用预制架设法施工,适宜采用箱梁、T梁和空心板梁,位于铁路枢纽的桥跨结构采用转体、悬臂或顶推法施工,适宜采用斜拉桥、大跨刚构桥和钢混结合梁桥。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铁路桥梁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和公路桥梁相对而言,铁路桥梁荷载大,冲击力大,要求能抵抗自然灾害的标准高,特别是结构要求有一定的竖向横向刚度和动力性能。本文以大量事实论述了100多年来中国铁路建桥技术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进步。研究结论:中国铁路桥梁研究制造出高强度耐久的新材料,设计出先进合理的桥式结构,拥有科学先进的制造和施工工艺设备。中国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新世纪还需进一步开展多项科技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系统研究高速铁路桥上CRTSⅡ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规律,制作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1/4缩尺试验模型,通过开展快速升降温试验,分析CRTSⅡ型无砟轨道二维温度场分布规律,提出轨道系统横、竖向温度三维分布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桥上CRTSⅡ型无砟轨道竖向温度及温差分布呈三段式阶梯形;横向温度分布呈抛物线形;CA砂浆层是影响轨道系统横、竖向温度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轨道系统竖向负温差主要产生于轨道板;轨道板与CA砂浆层间竖向温度梯度最为显著,最高达4.5℃/cm;横向最大负温差为-4.4℃,最大正温差为5.5℃,分别产生于底座板上部和中部;轨道系统横、竖向温度三维分布呈三段式阶梯形曲面。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桥上CRTSⅡ型无砟轨道温度效应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