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懿木  陈田  王俊  李哲  李健 《城市交通》2021,19(4):120-126
公共交通乘客出行链构建是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也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发展和可持续运营的关键.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单一模式出行链,较少考虑多源数据环境下多模式公共交通出行链构建,无法进行各模式之间的转移和换乘客流特征的分析.基于轨道交通、BRT和公共汽车交通三网融合数据进行乘客出行链构建,数据类型主要有公交IC卡...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公共汽车客流下降趋势、提升公共汽车服务能力,以重庆市为例,探索应对措施。通过挖掘"运营、服务、安全、机务"4大体系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融合分析体系,强化数据分析和仿真能力,将公共汽车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决策。通过优化调整轨道交通沿线公共汽车线网、新增或改造公共汽车站,提升公共汽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品质。建立多层级公共汽车线网,以快速骨干线加社区巴士为主,实现市民"干路出行快、支线出行便"的目标,从技术手段上提升公共汽车出行品质、增强出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边经卫  丁明 《城市交通》2009,7(3):6-10,85
为了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改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厦门市进行了多方式的公共交通建设。分析了大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选择和厦门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阶段特征,着重阐述了厦门市BRT近期和中远期的线网规划情况,并介绍了BRT首期通车工程和高架BRT升级为轨道交通的预留条件。厦门市BRT的规划实践表明:BRT是大城市现阶段较好的公共交通方式;建设高架BRT可与未来升级轨道交通相结合;与城市空间拓展和转型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选择BRT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量化换乘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程度,在单层网络中添加虚拟换乘站,构建无隐性连接的三层多制式轨道交通拓扑网络模型.基于时间、换乘节点衔接性,计算线网间衔接性系数;利用Dijkstra法搜索模型各起讫点间的K短路径,以乘客感受到的线网复杂度及乘客出行计划确定时间,建立乘客对线网的熟悉度函数;根据乘客路径选择影响因素构建...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交通承载着客流的主要流动布局,但郊区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与其经济发展和内部人口增长速度不匹配,导致郊区居民出行不方便.因此,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的公共交通系统为例,对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轨道交通线路进行规划,在公交系统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快线+普线+支线"三级线网体系,并按服务水平和能...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建设部的创导和组织下,2007年9月22日,全国108个城市同时举行了"无车日"活动。从新闻媒体的报道看,普遍反映道路畅通了,汽车尾气污染减少了,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时间缩短了。有的乘客呼吁"无车日"能常态化。北京的轨道交通、深圳的公共汽车都在酝酿降低票价,以吸引人们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无车日"活动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起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时,说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协调好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快速公交功能定位、发展规模以及网络布局至关重要.以武汉为例,从公共交通客流需求、城市空间布局与道路交通条件等方面展开研究,借鉴国内外快速公交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确定武汉应选择“BRT与轨道交通互补、高效衔接”、共同作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线网密度匡算法和客流需求量匡算法提出了武汉快速公交发展合理规模,在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从点、线、面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跨区骨干、镇内联通及远城过渡三种线网层次的网络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票价体系和财政补贴机制是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和财政优先的重要手段。从公共管理视角阐述公共交通服务的四大特性,梳理其发展定位的演变过程。对比分析中国主要城市公共汽车票价体系、运营模式、补贴机制等方面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构建与乘客出行特征相适应的票价体系、乘客出行费用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匹配的票价优惠模式以及动态调节机制,可为公共汽车线网优化奠定基础;建立成本约束、综合考核、经营分享等机制以及精细化补贴模式,有利于促进公共汽车企业降本增效。以广州市597条公共汽车线路为例进行分析显示,乘客满意度达到83分是运营成本和满意度的拐点,应避免为追求满意度无限提高运营成本导致政府补贴过高。  相似文献   

9.
选取与地区公共汽车出行特性相适应的线网优化策略是提升公共汽车服务水平的关键。首先提出公共汽车出行密度的定义,通过对不同城市公共汽车发展数据的统计分析,将2 000人次·km-2·d-1作为公共汽车低密度地区的量化标准,并总结这类地区的城市交通特征。基于公共汽车出行低密度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公共汽车线网优化目标,即提高车均载客量、关注运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出行时效性、可达性和服务品质三个层面提出线网优化思路。最后,以广州市南沙新区为例,从功能层次、线路组织、客流匹配、支线运营、与轨道交通接驳等方面提出公共汽车出行低密度地区线网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对客流管理、行车组织、成本控制等提出了巨大战。保障运营安全,提升乘客服务质量,选择合理线网行车方案,实现线网整体运营效能最大化,是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所需关注的重点。本文提出了在小型轨道交通网络城市的新线接入初期阶段工可研客流数据的修正方法,制定了以乘客出行需求为基础的行车组织服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行车组织方案。最后以宁波轨道交通为例,分析并制定了新线接入初期的行车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1.
快速公交系统即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是由快速公共汽车交通道路网络、快速公交车站、快速公交车、良好舒适的服务运营方式,以及智能公交系统等要素集成的系统。它是一个可以提升传统公交运营速度、可靠性和改善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状况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运营体系。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与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一道,构成城市快速公交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一、武汉市公共交通基本情况目前,武汉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地面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BRT和过江轮渡构成。因BRT和轮渡客流占比较小,出租车不能完全表征稳定的群体出行特征,这里讨论的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变化,地面常规公交在公共交通体系中承担的出行比例逐年下降,但其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自2012年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网络运营效率,提升客运服务水平,以轨道交通乘客出行需求为导向,提出换乘关系综合重要度的衡量指标,以此为依据建立网络运营计划分步协调优化模型及算法,旨在减少乘客换乘候车时间,实现提高换乘站内乘客换乘便利性目的。以某市线网为例进行协调优化,验证模型算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表明,经分步协调后全网平均换乘候车时间缩减了12.42%,乘客单次换乘候车平均节省0.39 min,能够有效地缩减乘客的换乘候车时间,优化网络运营计划衔接状态,提升线网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乘客在两网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营。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只对单个网络出行进行研究,未考虑到出行完整性。针对此不足,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轨道与公交网络拓扑融合,提出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完整出行提取方法;复杂网络中方式选择的本质是路径选择,因此在构建耦合换乘站点的公共交通复合网络基础上,建立5种考虑多种因素组合的多项Logit选择模型,以分析在复合网络中对乘客出行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因素组合;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某工作日的公共交通网络及刷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完整出行的选择模型优于基于出行阶段的选择模型;通勤者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与考虑在车时间、候车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的出行总时间及票价因素显著相关,且出行总时间的影响更大;换乘、候车时间对通勤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方式选择的影响较低,通勤者更加偏好出行总时间短的路径。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轨道与公交的协同程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接驳效果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由此形成公交接运线路的优化问题(FBNDP)。基于接驳公交线网的既有模型研究,综合考虑接运效率、乘客出行成本等因素建立接驳公交线网的数学模型;基于既有模型特点和求解方法,提出采用元胞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的方法。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西关十字"和"省政府"两站周围的接驳线网布设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经典遗传算法和元胞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在迭代次数和求解目标函数上元胞遗传算法都要优于经典遗传算法,从而证明元胞遗传算法用于接驳线网优化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公共交通渐成一种共识,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调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由轨道交通网络、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组成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轨道交通网已成为公共交通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从广州中山大道BRT所服务人群的出行目的、优先选择的公共交通方式、乘车环境、乘车费用、乘车时间、换乘方式、BRT的优势以及BRT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BRT沿线车站的乘客进行问卷调查。经调查分析表明,乘客对BRT的满意度比较高,认为BRT的优势为班次密集、速度快,基本达到设计目的,但车上比较拥挤,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线网一体化布局模式,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是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2012年为目标年,在分析重庆市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道路网络及轨交线网特征的基础上,以构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线网一体化的网络模式,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系统效益为目标,从公交线网结构、功能层次、线网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重庆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的网络布局模式及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公交线网进行了效果验证,综合评价指标B为5.384,表明公交线路网处于较好的运营状态.  相似文献   

19.
快速公交(BRT)是国际上公交发展的新模式。保证系统得以推广,同时应以低成本、显著见效为原则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因此对快速公交线路布局进行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探讨现有公共交通线网结构下如何优化BRT线路的布设问题.本文时快速公交线路布设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快速公交的发展特点.以乘客的总出行时耗最小和车公里成本投入最小为目标,建立快速公交布局优化的模型.并且给出了优化目标和相应约束条件的函数表达式。通过事例分析对BRT线路布设优化算法进行说明.从而得知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洪智勇  王愈  陈志杰  洪锋 《城市交通》2022,(6):29-37+121
已有基于复杂网络的公共汽车交通模型研究缺乏对网络服务特征的考虑。基于公共汽车线网的P-Space模型,在考虑公共汽车站服务范围的影响基础上构建SP-Space模型,以实现车站与交通小区的关联。以宁波市主城区公共汽车线网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P-Space模型得到的公共汽车线网具有显著的超小世界网络的特征,能够客观地反映公共汽车线网的实际空间分布形态,并进一步揭示了公共汽车线网的形成机制符合“二八法则”。然后,利用综合出行成本、直连公共汽车线路数等属性构建边权指标得到加权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宁波市公共汽车线网的可达性和公共汽车走廊集聚特征。结合宁波市公共汽车客流发展规律进一步指出,若忽视由网络复杂性导致的共通道竞争规律,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公共汽车线路的优化措施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