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本文简单介绍了轴系校中计算方法,讨论单艉管轴承的推进轴系,轴承轴向位置误差和施工条件误差的影响,供船厂、船检、船东和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瞬时转速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引入几个诊断指标,包括平均加速度指标(AI),转速极值变化指标(VI)和加速周期指标(PI)。诊断结果表明运用此项诊断方法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有效、简单。文中还运用了模糊式识别诊断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王传溥  刘志刚 《船舶工程》1995,(4):23-24,59
本文论述了在试验台上进行的不同叶片数螺旋浆轴系横向受迫振运实验。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只要转速的整数倍等于一阶一次横向振动临界转速时就会产生振幅较大的共振。传统方法在进行船舶轴系横向振动计算时,只把一阶一次与叶片次临界转速作为共振转速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船舶推进轴系纵向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推导了组成推进轴系的刚性均质圆盘、推力轴承以及轴段单元的传递矩阵,给出了利用传递矩阵求解推进轴系纵向振动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的方法.为进一步分析推进轴系正常运行时各轴段的纵向振幅和交变轴向力,对刚性均质圆盘、推力轴承以及轴段单元的传递矩阵进行了扩展,进而给出了基于扩展传递矩阵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张辉  封海宝 《船舶工程》2014,36(S1):74-76
本文将陀螺效应应用到船舶推进轴系的回旋振动计算中,在轴系回旋振动几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有、无陀螺效应的计算模型,并给出轴系回旋振动时的临界转速。文章选取5艘已设计完成的船舶推进轴系为实例,采用两种计算模型分析各自的回旋振动临界转速。结果表明,陀螺效应提高了船舶推进轴系回旋振动的临界转速,为设计过程中精确确定轴系的转速禁区给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船舶推进轴系是船舶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扭振。根据轴系扭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船舶推进轴系产生扭振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各个因素对扭振特性的不同影响效果,从而为推进轴系的避振减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受到大负荷扰动后,船舶电站的参数将发生较大变化.从发电柴油机、电力负荷、发电机及励磁调节系统方面建立柴油机瞬时转速的动态模型,并从气缸做功和负载方面对瞬时转速变化方面进行分析.依据发电柴油机的不同负荷类型,分别从恒定阻抗法、电动机机电暂态过程动态特性、负荷的静态特性三方面进行归类计算,提高了负荷的动态和静态仿真性能,励磁系统则采用三阶实用模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系统的静态、暂态和动态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船舶推进轴系扭振激光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船舶推进轴系扭振的激光测试原理与方法,并将实测数据与轴系扭振电测法测试数据及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满意的结果。轴系扭振激光测试不仅测试数据可靠,而且测试简单、安装方便,无需任何附件,适用于各类轴系的扭振测试工作。对于利用其它方法无法测试的轴系显示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轴系设计时如何协调船、机、桨三者之间关系作出总结、给出考虑轴系扭转振动,计算辆承受力,再进行轴系布置的多方案比较,择优后再进行详细设计的轴系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10.
李汉 《船电技术》2012,32(10):25-28
提出一种基于光电编码器的柴油机抗振动瞬时转速的测量方法,并研制以32位嵌入式处理器(LPC2114)为控制器的瞬时转速监测记录仪。该记录仪分为两级,下位机实时测量柴油机的瞬时转速并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接收数据并进行储存、显示和运算等处理,可进一步得出平均指示压力、缸内燃烧压力等指标,为应用瞬时转速实时评估柴油机的工作状态和故障诊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某船舶推进轴系扭振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立平 《船舶》2011,22(5):46-49
提高轴系扭振计算精度,必须有精确的原始参数,以准确掌握船舶轴系扭振情况。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曲柄半拐等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精确的确定了各质量、轴段的转动惯量、扭转刚度等精确原始参数。基于建立的实船轴系当量系统,计算出了各结自由振动的频率及对应的共振转速,自由端和飞轮输出端的振幅,分析了轴段应力和扭矩随曲轴转角及转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转速范围内,扭转振幅小于限定值,轴段的最大扭矩和应力均小于材料许用值,本船舶轴系扭转振动状况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船舶主推进系统冲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小平  冯奇 《船舶力学》2007,11(1):143-151
舰船推进轴系是舰船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性是舰船生命力的基本保证.文章以舰船主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考虑了在外冲击作用下转速对于转轴冲击响应的影响.还考虑了横向运动与转动耦合作用,采用多体动力学的方法建模,导出以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描述的舰船主推进轴的动力学方程,并用经典理论对其进行离散,最后采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实例分析指出转速对于转轴冲击响应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3.
冰载荷冲击下的船舶推进轴系瞬态扭转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推进轴系扭转振动响应计算聚焦于稳态响应,而传递矩阵法、系统矩阵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稳态计算结果,但无法处理冰区船舶、海洋工程船舶所遇到的变载荷、变惯量等瞬态工况。为了克服频域扭振计算方法在处理瞬态条件扭振问题的局限性,使用 Newmark 法从时域求解轴系扭转振动微分方程组,基于该算法对某船推进轴系在冰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做了数值计算。其结果表明,在冰载荷冲击下,轴系瞬态扭矩比稳态扭矩大;通过时频分析,在冰载荷作用期间,出现了明显的螺旋桨叶频激励,因此须避免冰载荷激励产生轴系扭转振动的叶次共振。 Newmark 法扭振计算结果与实船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在稳态响应计算和时域曲线上都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付品森 《船舶》2014,(5):66-73
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而影响轴系校中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船轴的加工精度、轴系的安装弯曲、船体变形、操作人员素质等。文中介绍了船舶推进轴系一般布置和校中计算的一些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合理负荷法的原理、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等,并以某海洋工程船为例,详述了顶举试验的方法、程序和步骤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推进系统是舰船的动力来源,随着大功率交流电机和变频调速技术的出现,船舶动力装置中电力驱动技术逐渐兴起,并因其功率稳定性、无污染等优点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永磁同步电机是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核心,而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器等是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建立了船舶动力系统的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无速度传感器DTC在舰船推进系统的应用,并进行了电机转矩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某实际船舶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计入螺旋桨激振力大小和频率的影响,获得推进轴系发生振动时径向滑动轴承的承载状态,推导了径向润滑轴承承载力及液膜刚度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螺旋桨激振力引起的推进轴系振动对径向润滑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桨激振力会导致径向润滑轴承承载力及液膜刚度产生周期性的波动,不同加载频率前提下轴承承载特性表现各异,且重载条件下轴承承载特性的波动更为明显,必须合理设计轴承以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进而保证整个推进轴系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杨红军  李俊  刘镇剑 《船舶力学》2019,23(2):218-226
针对大型商船推进轴系中尾管后轴承,且尾轴在螺旋桨重量作用下存在弯曲变形,导致尾管后轴承后端存在边缘载荷的特点,研究了轴系校中计算中尾管后轴承Hertz接触模型的非线性建模方法。以第二代四十万吨矿砂船轴系为对象,采用平面梁单元,建立轴系校中有限元模型;同时将尾管后轴承分成多个轴承分段,使用Hertz接触模型模拟各个轴承段与轴的接触形态,并用迭代法求解了具有非线性边界条件的梁单元有限元模型。对根据尾管后轴承单支点模型的计算结果确定的几组尾管后轴承SLOPE值进行了计算对比。研究发现,基于Hertz弹性接触的尾管后轴承多点支承的非线性模型,可以得到尾管后轴承的最大接触压力、各个轴承段的支反力等分布情况,可以更好地优化尾管后轴承的SLOPE设置,要优于传统的单支点固定约束模型。  相似文献   

18.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通过推进轴系实现船舶发动与推进器之间的能量传递,并通过螺旋桨产生的推动力推动船舶行进。本文利用传递矩阵法进行船舶推进轴振动特性研究,首先利用传递矩阵法计算了船舶推进轴自由振动的计算,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扩展的传递矩阵法获得了推进轴强迫振动计算,得到整个系统的累积传递矩阵。最后进行仿真实验来说明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船舶推进控制系统具有监测船舶电机运行状态、转子信息等作用,对船舶动力推进系统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船舶推进控制系统采用机械式传感器采集电机信息,存在误差大、时效性低和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基于新型PMSM无速度传感器技术,设计一种先进的船舶推进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电机矢量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华清 《船舶》2008,19(6):47-50
以某型采用喷水推进的双体船为研究对象,借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开发了喷水推进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稳态和加速、换向、回转等动态工况的仿真分析,揭示了“船-机-桨”稳、动态匹配性能的特点,以及与螺旋桨推进舰船“船-机-桨”匹配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