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仕龙 《城市交通》2022,20(1):83-93,101
提高公共汽车运送速度对于改善公共汽车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汽车竞争力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杭州30条公共汽车干线车载GPS数据和跟车调查数据进行多角度量化分析,指出影响公共汽车延误的主要因素包括线路技术指标、运营组织形式、路权、占路作业、道路交通组织、车站形式等.结果显示,路段及交叉口延误是制约杭州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2.
对于难以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区域,以及纸质地图地物信息缺失的区域,提出基于ASTER GDEM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图的公路选线方法,并最终将路线线位导入手持GPS设备进行外业调查,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前期勘测成本。  相似文献   

3.
交通广播、可变情报板、车载GPS和道路指示牌等诱导信息源是驾驶员路径选 择的重要依据.为系统研究多源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路径变更行为的影响机理,采用情景分 析法,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二环方欣商圈为OD,设置主路径和备择路径,引入通行 费敏感度构建SP 问卷,调查多源诱导信息情景下驾驶员由主路径向备择路径变更的频 率,在此基础上,构建路径变更行为的有序Logit 模型.结果发现,驾驶员路径变更对多源 诱导信息的依赖程度依次为可变情报板、交通广播、车载GPS和道路指示牌,反映了驾驶 员对动态、及时的诱导信息需求性更强;此外,在多源诱导信息作用下,通行费价格敏感 度、受教育程度对驾驶员的路径变更也有显著影响,而驾驶员年龄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出租车GPS数据进行预处理、地图匹配、运营信息挖掘,可以获得与出租车运营有关的信息,单次行驶的时间、距离、经过的路径等。从浮动车数据钟挖掘出租车运营信息,获得出租车在城市运营中的平均运营速度、平均运营时间、平均出行距离等信息,并在结合城市出租车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了确定出租车合理规模的方法。同时以广州的出租车数据为基础,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为出租车提供合理规模,为出租车管理及交通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耀允  戴玮  郑岗 《北方交通》2015,(1):118-121,124
结合实际的大型公路桥梁项目,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和大型桥梁结构的特点,针对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结构性强以及与三维模型的对接等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同时对比得出桥梁结构表最优的实现方法,并对其具体实现进行了说明。最后,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为例建设完成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以某省为例,利用GIS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基础空间要素数据库联动更新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系统所实现的功能。系统的建立实现多比例尺间各个要素更新的联动,保证了数据库中地理对象的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为数据库的检索、查询以及分析应用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3S集成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基于RS和G I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可靠性差,精度低,提出了RS,G IS和GPS集成技术.在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的基础上,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修改了2000年数据库.在野外用手持GPS接收机对解译成果进行了验证,更新了解译的数据库;利用G 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了2000~2004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得到了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3S集成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信息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VC++的GPS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数据采集系统定期接收由GPS接收器采集的GPS数据,把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存储到数据库中,然后根据需要显示GPS数据。本文介绍了用VC++6.0实现GPS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了串口通信、数据库访问等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我国公交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提出基于GIS-T的城市智能化公交信息系统,较全面地论述了该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需求与数据流程,并对公交地理信息的采集和输入、公交地图数据库建立以及公交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哈尔滨市104路公交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城市公交的GPS轨迹路线图制作时所需的软硬件,以及数据的采集方法,叙述数据的整合与分类过程。通过将主要公交站点周围兴趣点信息增添到轨迹点附近,构成包含有站点轨迹信息、站点影像信息的沿途轨迹信息。经过整合与分类,通过HOLUX ezTou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阐述轨迹查询、地标的新增与删改和轨迹的添加与变换等功能。并使用Google Earth三维图像对轨迹路线全面整合,最终制作成城市公交GPS轨迹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特殊环境地区的数据库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对海量气象观测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整合管理存在一定限制,尤其是在空间关系与分析上.为此以腾格里沙漠公路为研究背景,基于ArcGIS地理空间数据库(ArcGIS Geodatabase)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构建,依不同要素类型划分图层单元实现沙漠地区数字地图的矢量化,通过概念框架设计、逻辑模型构建、物理分层设计、数据库实施,使多种类型数据互相关联、集成于同一数据库中.这一地理空间数据库不仅具有传统数据库储存和管理数据的性质,更对所储存的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二者建立起了联系,实现特殊环境下的数据可视化管理、风沙情况分析、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能够为空间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GPS数据的处理,可以很方便的得到道路车速的统计值,但存在比较大误差,所以利用GPS数据分析道路车速之前,要对其做预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根据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以及GPS数据的特点,本文采用了数据融合技术中的关联检验方法来对GPS数据进行处理.文章介绍了数据融合技术以及关联检验方法,最后以对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提供的出租汽车GPS数据的处理为例,讨论了关联检验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浮动车数据在城市范围内存在的“信号漂移”和“信号盲区”问题,提高地图道路 适配准确率和路况信息准确率,研究应用WSN无线定位技术以及地图匹配技术,设计数据融合 框架,提出基于WSN和GPS的融合数据路况优化算法及计算流程,监测车辆在路网上的行驶状 况和各路段的拥堵程度。通过选取广州市800 个车载传感器节点、20 个路侧传感器节点以及3 个路段进行现场数据验证,结果显示在加入WSN定位数据并采用上述算法处理后,地图道路适配准确率提高约4%,路况信息准确率提高约5%,同时路况信息的处理速度也得以提高。可见,基于该优化算法,WSN和GPS融合定位数据能有效提高浮动车路况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张祎 《交通标准化》2011,(21):63-66
从浮动车GPS采集交通信息基本技术原理出发,分析GPS原始数据和系统输出数据的质量评测要求,提出不同数据质量要素的质量评测方法,以指导浮动车采集交通信息评估。  相似文献   

15.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汽车运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概述了国内外GPS汽车导航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GPS在汽车导航、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及车辆系统的实时定位、监控与运营调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空间布局扩张、轨道交通加速成网,以及乘客对高品质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对成都市公共汽车网络体系可达性与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轨道交通、BRT、公共汽车客流数据的挖掘分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提升乘客出行服务体验为目标,开展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汽车线网优化工作。重点依托轨道交通及BRT走廊,构建了开放式BRT网络、通勤大站快线一级微循环接驳网络的"两快一微"公共汽车快速网络体系。由此,进一步增强了骨干公共交通的覆盖性及服务水平,形成功能层次清晰、线网高效衔接、运营协调互补的公共汽车线网布局。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四川省眉山市境内眉青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度调查中产生的问题,以GPS技术测量代替传统的路面破损面积调查方式,以遥感正射影像图叠加线划地形图反映破损面地理特征,以组件式GIS技术为主体思想,通过集成多种软件的组件和功能,设计和实现了基于"3S"技术的眉青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度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数据采集的精度,解决了路面破损数据可视化以及大量数据人工难以统计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北京市300路快线内环线路为例,利用公交GPS车辆监控系统记录的车辆历史行车数据,结合公交线路的地理位置信息,经过对数据的处理与统计,系统分析了该线路若干速度特性,在为线路提高行车速度和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建议的同时,也为公交GPS车辆监控数据在车辆速度特性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公共汽车客流下降趋势、提升公共汽车服务能力,以重庆市为例,探索应对措施。通过挖掘"运营、服务、安全、机务"4大体系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融合分析体系,强化数据分析和仿真能力,将公共汽车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决策。通过优化调整轨道交通沿线公共汽车线网、新增或改造公共汽车站,提升公共汽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品质。建立多层级公共汽车线网,以快速骨干线加社区巴士为主,实现市民"干路出行快、支线出行便"的目标,从技术手段上提升公共汽车出行品质、增强出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交通量与道路面积之间的矛盾,而如何从微观角度定量测度不同交通方式的道路利用效率,尚没有成熟、公认的方法。围绕不同道路交通方式的客运周转量与运输过程占用的道路面积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定量分析不同交通方式道路利用效率的测度方法。该方法反映了不同交通方式的载客量、运输距离、运输速度、运输过程的占路面积和占路时间等要素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基于天津市区GPS车辆行驶数据,以小汽车、"步行+公交"出行方式为例,具体阐述该测度方法的应用。结果显示,完成同样运输量,小汽车道路占用面积是公共汽车的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