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故障现象1991年三门峡西机务段配属SS6型电力机车以来,机车运行公里数最高达117.2万km,期间经过2次中修。基础制动装置采用单元制动器,近来发现机车闸瓦偏磨现象日益严重,最大偏磨量偏离踏面外侧25mm,偏离踏面内侧如图1所示。闸瓦偏磨势必影响机车制动力作用,或加大机车轮缘磨耗,不利于机车行车安全和检修费用的控制。图1 机车闸瓦与车轮踏面接触示意图(a)外偏;(b)正常;(c)内偏2 原因分析洛阳铁路分局曾对SS6型机车闸瓦偏磨进行了普查,53台机车636个车轮中有33台机车156个车轮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磨现象,占轮对总数的24.5%。单元制动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GK型机车两种制动形式的比较,对单、双侧制动的制动能力得出正确的概念,并对两种制动优劣作出评述:单侧制动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机车的闸瓦偏磨问题:如果采用合成闸瓦,则双侧制动时的制动力明显大于单侧制动时的制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厂已生产DFH、GK系列机车近千台,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和港口等地方。该系列内燃机车采用液力传动,轴式为B—B,GK1、GK1B、GK1C轴重为23t,其余型号机车稍有差异。GK型机车柴油机、液力传动箱、二级、一级车轴齿轮箱之间依次使用万向轴传动,将动力传递给轮对;DFH型机车在液力传动箱与二级车轴齿轮箱之间多1个中间齿轮箱和1根万向轴,该系列机车轮对使用带轮箍的组合式车轮,基础制动部分均为闸瓦踏面制动,制动装置有2种结构型式,分别为使用铸铁闸瓦的双侧制动和使用合成闸瓦的单侧自动调整闸瓦间隙装置。  相似文献   

4.
《成铁科技》2005,(1):F002-F002
由于现有SS3B型机车使用的高摩合成闸瓦散热性不好,制动时轮对踏面摩擦中心温升较高,缓解后又急剧冷却,易使轮对踏面产生硬而脆的马氏体组织,造成轮对踏面硬度不均匀,从而产生轮对剥离故障。  相似文献   

5.
作者针对本段SS6B型机车轮箍踏面剥离严重的问题,分析了剥离的原因,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遏制踏面剥离的措施以及解决踏面剥离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摩合成闸瓦金属镶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合成闸瓦与车轮摩擦磨损的原理分析和试验验证,提出了合成闸瓦金属镶嵌机理模式为:车轮因摩擦磨损产生的磨粒或碎片附着在闸瓦表面成为金属铝嵌的起始点,当制动过程中有“冷焊”条件时,车轮踏面金属向起始点转移,起台点不断长大,成为金属镶嵌物。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DF4B、C型机车闸瓦偏磨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使用高磷闸瓦适应25型客车提速的可行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钦顺 《铁道车辆》1998,36(6):21-23
25型客车采用双侧踏面制动,使用目前国内新研制的DF11型机车用较高摩擦系数的高磷 闸瓦,将杠杆制动倍率提高到7.75,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满足140km/h初速1100m的列车紧急制动距离要求。  相似文献   

9.
机车轮对踏面剥离,产生的因素很多,如轮箍材质、高速重载、制动过热、踏面类型等。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柳州铁路局已应用过的JM、JM2、JM3型机车磨耗型踏面产生踏面剥离问题,并分别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JM3型机车磨耗型踏面适合柳州铁路局线路特点和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0.
周荣林  邢东  孙晓明 《铁道车辆》2001,39(10):44-44
C61Y型敞车是波兰进口的运煤专用敞车,该车投入运用之初,车轮踏面擦伤情况严重,秦皇岛车辆段于1992年按照铁道部有关文件要求,对其制动倍率进行改造--整车制动倍率由原来的9.3变为6.85.整车换算闸瓦压力基本符合我国的设计规范,车轮踏面擦伤随之有所控制.但由于当时厂段修工艺标准尚未完善,制动倍率改造后,转向架(2TN型)厂段修制动死点距离(闸瓦压于车轮踏面时,横拉板元销孔距心盘中心孔的理论数值L 新造时为1 124 mm;厂段修为(1 124±15) mm)未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