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新研制的ECD-U2型蓄压式喷油系统,它是一种新的概念和设计,控制的自由度很广泛,降低排放且不损害发动机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发动机在采用高压喷油时,喷油嘴的喷孔直径、喷油率图形、涡流比以及增压对燃烧的影响。本文还通过观察燃烧现象,从涡流混合的观点来研讨燃烧机理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150增压柴油机喷油系统配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用泵一管一嘴喷油系统与150增压柴油机匹配,使柴油机功率较原机提高64%的研试过程。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喷油率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优化燃烧过程与喷油系统特性的关系以及各种喷油率控制模式的要点 ,分析了国内外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实现喷油率控制的各种方法及其发展状况 ,提出了喷油率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修车时先用解码器做一下诊断,已成为很多维修人员的习惯,通过查阅数据流,可方便地读出喷油器目前的喷油脉冲宽度(简称喷油脉宽).喷油脉宽是空气流量传感器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氧传感器的参与,因而喷油脉宽也反映了目前油路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7.
柴油发动机以良好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被广泛应用于货车和部分轿车上.准确的喷油提前角对柴油发动机而言犹为重要,它是获得良好燃烧和正常工作,并获取较经济的燃油指标及较好排放指标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整机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前言 采用电子控制技术是当今内燃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内燃机在节能和低排放方面的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对其工作的调节控制提出了高精度及多功能的要求.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后,微机可精确控制油量和定时等参数,使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按最佳状态运行,从而大幅度地降低排放,提高经济性和动力性.  相似文献   

10.
在直喷式柴油机中,双弹簧喷油器已得到发展,它有利于降低怠速及轻负荷、低转速条件下的燃烧噪声。然而,一旦双弹簧喷油器进入第二级升程阶段工作,燃烧噪声便迅速增加。在实验室里对两台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进行了采用两种预喷射装置的试验。其结果是在很宽的转速范围内,均使燃烧噪声降低。当安装在车辆上运行时,这两种预喷射装置对降低车辆的“加速噪声”特别有效,而“加速噪声”在装有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车辆中是非常突出的。  相似文献   

11.
12.
柴油机喷油微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在直喷式柴油机上,提高喷油压力能改善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和燃烧。但应该查明,转速范围在2000r/min内,使用常规喷油系统(泵-管-喷嘴),使喷油压力约至200MPa,喷油持续期为22℃A,每循环喷油量为530mm~3是否可行;进而考虑到指示效率和燃料的不完全混合,这种改善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在上述基础上则应确定喷油压力的一个合理的上限值。 通过模拟计算来辅助确定高压喷油系统的设计参数时,必须对诸如柴油机燃油中的音速、高压油管中的衰减、柱塞偶件上的泄漏以及喷油泵的总形等基础数据予以确定及评估。 通过高压力的喷油能改善指示效率,减少黑烟排放,并在调整其余的混合气形成参数时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由此得出16OMPa是喷油压力合理的上限值,是油耗、烟度和氮氧化物之间的合理折衷。  相似文献   

15.
以桑塔纳2000GLi型轿车喷油系统故障为例,在深入分析喷油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发动机ECU检修的思路,从而确定了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喷油芯片30373损坏。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主要根据高原和平原的实际测量数据,通过理论公式来计算M11高原柴油机在高原地区使用时,其调整后喷油正时和着火延迟期的变化程度,分析判断是否能满足柴油机正常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博世柴油共轨系统是一种针对传统喷油系统的缺陷按标准模式设计的系统。现在对比传统喷油系统介绍一下共轨系统的喷油特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共轨蓄压式电控喷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共轨蓄压式电控喷油系统喷油正时的控制采用开环控制方案,喷油正时的控制精度主要取决于喷油延迟时间的准确度,而喷油延迟时间主要受共轨油压和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具体分析了通过优化喷油延迟角MAP图来实现共轨蓄压式电控喷油系统喷油正时精确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