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储水或泄水的过程使水库内水位不断发生升降变化,并带动沿岸边坡内的地下水位产生升降变化,从而导致沿岸边坡坡体内部渗流水压力与原岩应力随水位升降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很可能促使库岸边坡中原本存在的已稳定滑坡体再次发生滑坡,或在部分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形成新的土体或岩体滑坡,影响库岸边坡的稳定。为此,通过建立库水下降时库岸边坡数值分析模型,从饱和渗透率对浸润线及库岸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两方面,分析研究了饱和渗透率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坡浸润线位置受饱和渗透率的影响较大。随着饱和渗透率的不断增大,浸润线位置的变化幅度随水位的变化越来越大,且当水位下降时,浸润线均先在自由坡面处降低,然后再向离坡面较远处的位置逐渐推进降低。同时,边坡的安全系数亦受饱和渗透率的影响,边坡的安全系数在饱和渗透率较大时,随着水位不断下降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当渗透系数较小时,安全系数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故饱和渗透率将通过影响浸润线位置及库岸边坡安全系数来影响库岸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水位升降对沿湖路基边坡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与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对算例路基边坡在设计水位升降方案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体积含水率、浸润线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水位升降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水位升降条件下路基边坡渗流场进行正确分析是进行稳定性研究的先决条件;水位上升将引起路基坡面深度一定范围内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在入渗影响范围内,基质吸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水位下降后,由于水体的渗出,湖水位面以上的路基土体孔隙水压力降低,路基含水率与孔隙水压力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路基浸润线在水位升降过程中变化明显;水位升降过程引起的路基边坡安全系数的变化表现为迅速增大、缓慢降低、加速减小、缓慢增大4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经常沿水库修筑,水库的蓄水与放水能引起水位的循环升降变化.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有较大影响.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的渗流计算和边坡稳定的强度折减法计算功能,以一个实际库岸边坡为算例,分析了水位升降变化及下降速率、土体渗透系数、是否考虑超孔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土体设置为排水条件时,不管水位...  相似文献   

4.
以某高速公路库岸滑坡为工程背景,根据饱和—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针对不同滑坡体渗透性和库水位升降速率,研究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响应,得到:①水位升降时,在相同的入渗条件下,饱和渗透系数对初始地下水位有明显的影响;增大饱和渗透系数能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线变得平缓,滑坡体的动、静水压力减小,有利于稳定;②增加库水位升降速率,地下水位响应滞后变得显著,地下水位线形态整体变陡,滑坡体的动水压力增大,不利于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水位涨落对库岸滑坡孔隙水压力影响的非饱和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韶光  柳群义 《公路工程》2008,33(6):55-59,71
以某高速公路库岸滑坡为工程背景,根据饱和一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针对不同滑坡体渗透性和库水位升降速率,研究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动态响应,得到:①水位升降时,在相同的入渗条件下,饱和渗透系数对初始地下水位有明显的影响;增大饱和渗透系数能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线变得平缓,滑坡体的动、静水压力减小,有利于稳定;②增加库水位升降速率,地下水位响应滞后变得显著,地下水位线形态整体变陡,滑坡体的动水压力增大,不利于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交通荷载、水位变化、土工格栅加筋材料的使用,均会对临河浸水路堤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用常规条分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交通荷载、水位升降变化、土工格栅刚度和布设方式对浸水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坡前水位升降对炭质泥岩-粉土分层填筑路堤边坡渗流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与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对分层填筑路堤在不同水位升降速度下的渗流特征与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并探讨了分层交错填筑厚度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1坡前水位上升引起路堤土体积含水率与孔隙水压力升高,坡前水位下降后,路堤顶部土体体积含水率与孔隙水压力继续升高,其余位置则逐渐降低,且坡面附近的降低幅度要大于路堤内部;2特征截面沿高程方向上的含水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差异性;3坡前水位升降过程中,路堤边坡安全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规律;4炭质泥岩-粉土分层填筑路堤的最佳分层交错填筑厚度为炭质泥岩与粉质粘土填筑层厚度均为1.5m。  相似文献   

8.
王雷 《路基工程》2022,(1):146-150
昆明某地铁车站富水地区深基坑降水开挖,对邻近建筑物位移影响较大,针对此问题提出分区降水开挖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区降水和整体降水开挖的影响;优化降水水位与开挖面的相对位置,通过实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分区降水开挖能有效降低既有建筑物和自身围护结构变形;降水水位降深越小,既有邻近建筑物变形就越小.  相似文献   

9.
戚胜辉  詹伟达  赵亚婉  刘冉 《公路》2022,(5):106-111
针对库区水位升降过程中边坡稳定性研究问题,依托库区影响范围内某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工程实例,采用现场调研和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库水位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边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上升或下降,边坡稳定系数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特性,且存在最危险水位(为628 m),高度位置不受水位变化过程影响;水位降落比水位上升更容易引起边坡失稳,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对其邻近建筑物安全性产生影响,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保护邻近地面的建筑物、提高其安全性,降低暗挖工程施工及轨道交通运营阶段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的问题。针对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红旗河沟车站工程施工对邻近地面建筑物安全性影响问题,分析车站工程对邻近地面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的优化流程,构建轻轨车站施工对邻近地面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提出对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出具体保护措施,对邻近的建筑物的施工阶段、施工后及运营阶段按风险等级进行安全管理全过程信息化监控,进而对邻近建筑物安全性进行可靠性评价,可用于指导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保证其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1.
行走在世外桃源里,那是一种幸福的眩晕 清晨往车上搁东西,发现周边全是浓雾,8月份这是不应有的现象。行车无非就是慢点,但对摄影来说质量将大打折扣,图片很难出效果,内心满是焦虑,情绪一落千丈,难道老天也捉弄我?  相似文献   

12.
水迹     
来吉茂 《驾驶园》2008,(11):79-79
夜幕笼罩,轿车撞人逃逸。一条水迹,却使警方得以循迹破案。傍晚车祸8月26日晚上9时许,浙江黄岩交警抵达现场时,被撞的骑车人刘新连已被送往医院抢救,现场只留下伤者的一滩血迹和被撞车辆的碎片。民警在现场了解到,骑车人刘新连是一名中年妇女,来自安徽省六安市,她是在驾驶电动自行车时被一辆轿车碰撞的,伤势十分严重。警方立即部署案件侦破工作,在案发地周边路段布下了拦查大网。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导报》2007,(1):23-27
对于油井注入和压力刺激作用,从未处理海水中去除溶解氧的独特工艺提供了比传统真空蒸馏塔更多的益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导报》2006,(2):102-107
在海上就可以实现液化天然气(LNG)的再气化可能会大大节省时间和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姚明 《驾驶园》2009,(6):90-91
汽车在雨季常遇到涉水行车的问题。汽车涉水,由于水的浮力和流水的冲击作用,加上车轮与水底的附着力较差,车轮容易发生空转和侧移。又由于水底不平,行驶阻力忽大忽小,车辆难以操纵,极易出现熄火等险情。例如在“98抗洪抢险”斗争中,车辆在深水中行驶的时机较多,造成了部分车辆发动机熄火,影响了抗洪任务的执行。为使车辆顺利涉水,并在涉水后正常行驶,作为驾驶员必须掌握涉水的技能。  相似文献   

16.
刘玉顺 《驾驶园》2007,(5):54-55
涉水驾驶汽车与道路驾驶有很大区别.一是由于水流冲力对汽车的作用,会增加车辆的前进阻力,易发生车辆侧滑;二是轮胎与水下的路压力减小,驱动力受到限制,使行驶受阻,极易发生险情或交通事故.因此,我们给司机朋友提个醒:驾车涉水须"三知"而行!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在反渗透制备纯水的过程中,分离出的大量浓水被浪费的使用现状,经过加装浓水回收系统,使得浓水被充分利用,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湿部技术已经开发出一种Trumpjet射流喷射及混合系统,并承诺其效果一定让您满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考虑水损害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路面结构受水浸泡的时间长短和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以及受水浸泡后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下降的变化规律和层间接触条件变化分析,提出了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OGFC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的各种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比的试验结果同浸水飞散的试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有很大出入的;通过水损坏试验条件的交换,比较不同浸水条件下的稳定度和劈裂值,可以看出,对于OGFC混合料来说,马歇尔稳定度的绝对值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其残留比的参考性不大;通过OGFC混合料水稳定性各种试验方式的比较,可以说,以上3种试验都无法反映OGFC混合料实际路面的水稳定性情况,尤其是前两种评价方式,因此,在OGFC混合料设计过程中,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